探秘氣象世界 共築安全未來
更新于:2025-03-26 06:11:53

本文轉自:襄陽日報

探秘氣象世界 共築安全未來

——市氣象局2025年世界氣象日開放活動側記

3月23日,市氣象局工作人員向孩子們介紹觀測儀器用途。 全媒體記者 徐勇 通訊員 徐星 王琳悅 攝

全媒體記者 徐勇 通訊員 徐星 王琳悅

今年3月23日是第65個世界氣象日,主題為“攜手縮小早期預警差距”。日,市氣象局舉辦2025年世界氣象日開放活動,邀請襄陽市小記者團的小記者開展研學活動。

在氣象觀測場,測報員化身“科學導遊”,帶領孩子們認識氣象觀測的“神兵利器”。孩子們湊近自動日照儀,觀看玻璃球在金屬盤上留下的“陽光畫作”。測報員形象地解釋:“這就是太陽每天的‘工作記錄’,能幫助我們判斷農作物的光照需求。”

在雨量筒前,孩子們輪流用小水壺類比降雨,通過透明量杯直觀理解“毫米級降雨”的科學定義。當工作人員打開箱體,各類精密感測器、衛星接收器與顯示幕組成的“移動堡壘”,讓孩子們見證了“把氣象台搬到災害現場”的科技奇跡。這些設備可精準採集溫度、濕度、降水等基礎氣象數據,為氣象工作築牢根基。

在氣象台會商室,預報員結合襄陽的地理特點展開講解:“我們這座‘七省通衢’之城,每年要迎接多場暴雨考驗,漢江水系的防汛壓力始終存在。”

通過即時氣象雲圖,孩子們看到暴雨預警系統如何精準捕捉從大巴山北麓傾瀉而下的降雨雲團。人民路小學三(1)班的小記者胡謹文說:“原來精準的天氣預報背後,是強大的科技在發揮作用。”

孩子們還學會了用手機查看“襄陽氣象”微信公眾號的實時預報。針對冬季的低溫冰凍天氣,孩子們學習了“穿衣三層法”和“低溫五不原則”。

帶隊老師表示,這場沉浸式教育不僅教會孩子們防災技能,更讓“防患於未然”的理念深入人心。

從百葉箱到衛星雲圖,從地面測報到人工智慧,氣象科學的魅力在互動中綻放。“以前只知道看天氣預報,沒想到背後有這麼多複雜又厲害的科技。”人民路小學三(4)班的小記者林可欣感慨道,“我要把學到的知識分享給身邊的人,讓大家一起重視氣象災害預警。”

熬煮人生真味
熬煮人生真味
2025-03-25 22:35:33
採摘草莓的樂趣
採摘草莓的樂趣
2025-03-25 23:02:06
成長中的苦惱
成長中的苦惱
2025-03-25 23:12:58
好好吃飯 也能減肥
好好吃飯 也能減肥
2025-03-25 23: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