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會”:何人在何地創建的
更新于:2025-03-26 05:56:09

在談及乾隆皇帝的政績時,少不了“十全武功”,這是指乾隆在位期間,發動的十次大規模戰役,其中,就包括平定臺灣林爽文起義。

乾隆起初並不重視這次起義,當獲知福建陸路、水師提督兩班人馬要去平叛時,他很是不屑,因為,在乾隆看來,不過就是一幫匪類上躥下跳,能蹦跶多久。事實卻是打臉的,最後,清廷派出福康安,率軍六萬(有說十萬),多路進攻,才平定了這次起義。

據說,此次平叛花費了一千萬兩白銀,乾隆盛期時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四千萬兩白銀/年,就這樣的打仗,國庫不耗空才怪。也正是因為這次起義,乾隆驚恐地發現,居然有個秘密組織,在他眼皮子底下存活了這麼多年。並且,在大臣提交的總結報告中,還提到了“天地會”。

那麼,天地會和這次起義有必然聯繫么?

很多學者持否定答案,天地會只不過是不知不覺中捲入了這場起義之中罷了。

那麼,天地會又是何人在何地創建的呢?

說法各異。

有關創立地點有兩個:

一、福建漳州高溪廟、觀音亭。

證據:一副對聯。

地鎮高崗,一派溪山千古秀。

門朝大海,三河川噴泉。

這不是書中的暗號嗎?

二、福建漳州和平縣高隱寺。

證據:印章、寶劍、神像、壁龕以及會薄(秘笈)等文物,還有多處遺址。

尤其要提一下會薄所記的內容,高仙寺(關帝廟)就是當年天地會五祖逃難結義之地,而高隱寺是天地會英雄聚集地(有點水滸中忠義堂的意思),這些英雄從高隱寺出發,分赴各地發展天地會。

這個說法倒是和某些歷史資料吻合。

話說,康熙初年,西南叛亂,清兵徵剿無果,正在清廷犯難之際,莆田少林寺武僧挺身而出,成功地擊退了敵軍,且事後拒絕了朝廷封賞。少林寺武僧這番不屑功名的態度,被某些人解讀后居然認為:這幫和尚有“貳心”,康熙也認同這個觀點。

結果就是:莆田少林寺遭了大難,毀於大火,只有五個武僧逃出,他們為了報仇,開始廣結天下有識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