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的一天,燕道城在勞作時,居然用鋤頭將一個古國的大門撬開了。然而,當那些文物呈現於人們眼前之時,大家總是在驚歎之餘對比古今:古人真有如此高超的技藝水準嗎,為何文字沒有將這些成就記錄在冊呢,人類歷史的發展是不是還有其它版本沒有被發現?
廣漢這個地方在歷史上的記載不少,最為大家熟悉的應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實施的一些政策。由此往前推,秦朝也在此地推行過漢化,再往前就是三星堆帶來的一些故事了。三星堆遺址於1929年被發現以來,近一個世紀的考古讓人們越來越想知道:這片土地下究竟有著怎樣的一段歷史,那些玉器、陶器和石器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王國,這些是否能和史籍對應上?
其實,真正的突破應該是在1986年的夏天,一號和二號祭祀坑的發現讓人們再一次懷疑這些文明的創造者到底是誰,而當3000多年前的青銅器重新回到“人間”時,那久遠的古國輪廓也開始慢慢變得清晰了起來。據考證,三星堆遺跡的分佈面積有12萬平方公里,追溯歷史最遠為西元前28世紀,最近為西元前7世紀。
也就是說,大概在4800年前這片土地上就已經有了文明,並被認為是長江文明的發源地,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因此,這也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因為它證明瞭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且長江流域存在過不亞於黃河流域的古文明。
這裡,我們來看看青銅人像群。關於青銅人像群,它是三星堆遺跡中最有分量的考古發現。之前,鮮有發現如此“高大”的青銅像,即使中原有出土青銅器,那也是以各種禮器為主,而不像這兩處祭祀坑中的發現,儼然就是一個文化體系的象徵。
大立人像高2.62米,是目前世界上所知的同時期最大的青銅人物像。另外,安陽也有出土玉石銅人像,但放於一處,立刻就沒了存在感。如果和古巴比倫的祭師銅像、或古埃及及古印度的青銅雕像比較,後者無論從體積或是高度上,都差了不只一個等級。更值得一提的是青銅神樹,殘高就有3.95米,還有青銅面具等。
三星堆遺址是1934年正式開始發掘的,後來,兩座祭祀坑的發現不但讓後人看到了幾千年前的先人們成熟的製作工藝,更是證明瞭它就是商代古蜀方國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