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發展史,同時也是財富的積累史。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社會形式的變遷、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思想境界的不斷昇華無不與財富的積累有關係。人類不斷創造財富,財富同時也推動著人類前進。不過,在時間的隧道中,也有一部分財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停駐在那裡,它們或被深埋地下,或被故意隱藏,或被秘密收藏,成為了富有神秘色彩的寶藏。
不論是《基督山伯爵》還是《連城訣》,古今中外與寶藏有關的小說深得廣大讀者喜愛。
根據史料記載,李自成被趕出北京之時,運走了從京城擄掠而來的大量金銀珠寶。隨著大順軍落敗,這筆財寶的去向也成了未解之謎。
根據民間傳聞,李自成寶藏有可能埋藏在以下兩個地點:
一是宜章縣莽山。
李自成在北京戰敗以後,與他的大順軍朝著南方一路撤退,經湖南鳳凰來到宜章縣莽山。據說,當時李自成總共有十八擔財寶,這些財寶由九匹驢子拉到莽山,埋在了某個山洞之中。
時至今日,當地仍流傳著這樣一句歌訣:“石岩沖,三座橋;慢行百步走,三窯金。”許多探險家堅信能根據歌訣尋找到闖王寶藏的所在,所以自清朝以後時有人來到莽山探寶。然而不知是歌訣有誤還是尋寶人不得其法,數百年來從未有人尋到闖王寶藏。
二是安福縣蔣家坪。
當時李自成於京城潰敗,攜財寶逃往南方。為了輕裝上陣,李自成將所有財寶分成若干個部分,分別埋藏在不同的地方。李自成將自己的小兒子託付給蔣家坪的望族蔣家,並將藏寶圖託付給這戶人家。
靠著李自成的秘寶,蔣家一夜之間成為當地巨富。清道光年間,蔣光業(傳為李自成幼子後代)成為湖南地區的巨富。當地傳說,某日蔣光業夢遇仙人,與其對弈時輸掉了手裡的藏寶圖。在他醒來后,某日登山時失足跌倒,藏寶圖就此不知所蹤。
李自成離開京城時勢必捲走了大量財寶,但這些財寶究竟是否因戰爭而失落,或埋在某處不為人知的藏寶洞中,已成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