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膚色取決於他們的祖先居住在什麼地方。科學家們曾經提出過許多種理論,試圖解釋人類不同的膚色是如何形成的,但沒有任何一種能讓人完全信服。
皮膚的顏色取決於一種叫做黑色素的化學物質。皮膚里的黑色素越多,膚色就越深。膚色淺的人在陽光下呆久了,皮膚里會產生大量的黑色素,換句話說就是這個人被曬傷了。白化病患者的皮膚里沒有黑色素,他們的皮膚通常是粉紅色的,這其實是血液透過無色的皮膚呈現出的顏色。通常,白化病人的毛髮也是白色的。所以患有白化病的人,從小就是一頭白髮。
黑色素是皮膚的保護傘。陽光中的紫外線會曬傷皮膚,甚至導致皮膚癌,黑色素像防曬霜一樣,可以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保護皮膚免受進一步的傷害。皮膚中的黑色素越多,膚色就越深,吸收紫外線的能力也就越強。
紫外線對皮膚的作用為科學家們探究人類膚色的演變過程提供了有力的線索。
來自非洲的類人猿祖先曾經身上長滿軟毛,這些毛起到了隔離紫外線的作用,在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體毛逐漸消失了。雖然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不過光潔的皮膚的確暴露在了強烈的日光下。
由於黑色素可以保護皮膚免遭紫外線的傷害,膚色深的人就比膚色淺的人生存能力更強。於是,更深的膚色被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生活在非洲的人類祖先就演變成為今天的黑人。
然而,隨著人類的分佈範圍逐漸向北擴展,他們發現這裡的天氣比非洲冷得多。比如說歐洲,這裡的光照比非洲弱得多——特別是冬天的時候。這種氣候給他們的生存帶來了新的威脅。適量的紫外線照射有助於身體製造出維生素D,而維生素是人體的必需元素之一,對於骨骼的健康生長至關重要。歐洲地區的光照強度低,陽光中紫外線的含量也少。第一批到達歐洲的人類由於皮膚中的黑色素含量過高,又妨礙了適量的紫外線的吸收,因此有些兒童可能患上佝僂病。佝僂病的癥狀是骨質軟,易變形,而且容易折斷。
所以在歐洲,淺膚色人群的存活率比較高。
同樣地,淺色的皮膚被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冬天,淺色的皮膚可以讓紫外線有效地透過皮膚被身體吸收。但是在陽光強烈的夏天,陽光會促使皮膚產生較多的黑色素,從而防止皮膚被曬傷。
今天,人類遍佈於世界的各個角落,他們的膚色也反映了世界各地的氣候狀況:在光照不足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居民的膚色最淺;陽光較充足地區的居民,皮膚呈現出金色或淡棕色;而居住在非洲和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則擁有最黝黑的皮膚。近年來,隨著交通工具的飛速發展,人們可以自由地往來於世界各地。結果便出現了幾種不同膚色的混合色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