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請阿姨上門做飯,比外賣便宜
更新于:2025-04-19 06:33:31

《增廣賢文》裡寫,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睡覺的八尺地兒,每日的三餐,很平凡但又彌足珍貴。可大城市追求高效,壓榨時間、崇尚績效的運作讓越來越多人把日食的三餐縮減,吃飯變成牛馬的養料,完成任務之後繼續機械化地工作。

為了重拾健康,拿回吃飯的主導權,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找阿姨上門做飯。一天100元人工,可以吃三菜一湯兩頓飯。親自列菜譜、去菜市場買菜,通過瓜果蔬菜感受四季、時令的變化,健康的身體和胃、令人舒心的秩序感在一飯一菜中回歸。

最重要的是,這比點外賣便宜。

受夠外賣的年輕人開始請阿姨做飯

蘇蕊的一天,是從菜刀撞擊砧板、水流刷過蔬菜、瓷碗碰撞筷勺的“白噪音”中開始的。

早上7點,阿姨來到她家,為她準備一天的飯菜。菜品是前一天晚上下班回來,吃完阿姨準備的晚餐,蘇蕊一邊搜菜譜一邊列的。她習慣網購,每天晚上,買菜App上還會出現打折的特價菜品,蘇蕊就根據能買到的打折菜,佈置第二天的菜譜。

阿姨的工作時間為兩小時,做一頓,分兩餐吃。她打包一份帶到公司,剩下一份晚上回家吃。在互聯網公司“996”的家屬,則打包兩份,吃完回家。午間,當別的同事打開外賣軟體糾結吃什麼,蘇蕊可以美美吃三菜一湯的便當。

蘇蕊是重慶姑娘,是上海這個大城市無數寫字樓格子間里高效運轉的“牛馬”之一。過去,她點外賣的時間可能是開會休息的五分鐘,“一旦被人打斷,再意識到要點外賣的時候已經過了點”。

▲ 打工人的日常就是一個會議接著一個會議,很難有整塊時間吃飯。圖 / 《裝腔啟示錄》

外賣軟體上看似五花八門的選擇讓人頭疼。既要對比評價,又要查看是否有實體店,再切換幾個軟體去算滿減、比價,“一頓操作三四十分鐘下來,最後還是選不出,一生氣就又不想吃了”。

吃飯,一度只是維持牛馬運作的養料。晚上10點下班回到家,“根本沒有力氣去計劃第二天吃什麼”,第二天只能繼續靠外賣餵飽肚子。

外賣,讓打工人不會餓死,卻在一定程度上腐蝕著健康。同樣在上海工作的張夢夢,剛來上海的時候,還沒什麼積蓄,吃過拼好飯,買過沒有實體店的外賣。為了融入上海早C的工作氛圍,學著喝咖啡,“但其實,咖啡對胃的損傷挺大的”。

後來工作了一段時間,廣告行業的高強度工作讓她不時為了排解壓力,報復性吃飯,“點那種銀泰商圈很貴的外賣”。她一度發胃病,痛到去醫院檢查,被要求做胃鏡。

▲ 多數打工人的午飯只能靠外賣解決。圖 / 視覺中國

不想吃外賣,又不想做飯、不會做飯或沒時間做飯,吃什麼?愛動腦子的年輕人已經想到了新的解決之道——請阿姨上門做飯。

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請阿姨做飯,“在北京請阿姨做飯比點外賣便宜”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北漂女孩現身說法:“阿姨100元一天,做一次,夠兩個人吃兩頓。在北京要是不想吃預製菜,至少四五十一頓。除了做飯,阿姨還能簡單做些衛生,拖地掃地、刷鍋洗碗,若兩個女生合租請阿姨,費用平攤下來,比外賣便宜,又安心健康。”

張夢夢一度以為請阿姨的費用要七八千元,直到一次去朋友家,才知道按小時請阿姨上門做飯,做一頓,吃兩餐,“中間用微波爐加熱一下就可以”,人工費大概百把塊,加上食材費用,也比外賣划算。

以上海為例,蘇蕊在市中心寫字樓區點一頓外賣,“想吃葷素搭配,每頓就要在40到50元左右,兩個人一天160到200元,每個月22天工作日要花3520~4400元元”。

而請阿姨上門做飯,工錢每小時40元,一次做2個小時,一個月1760元的工資,管兩個人兩餐,加上食材和調料的開銷,蘇蕊和家屬每月工作日吃飯的開銷在3500元左右,比點外賣便宜。

居住在北京的李煙,也受夠了高昂的外賣。她在讀博,和丈夫吃膩了學校的飯堂後,曾經敞開肚皮吃了一段時間外賣,“北京外賣本來就貴,一頓40元上下。除了外賣,還點咖啡、奶茶”,月末一算帳單,兩個人一個月吃了7000元。

兩周前,李煙做了膝蓋手術需要靜養。丈夫每天上班,她不願拜託他來做飯,“每天從早到晚工作之後,沒有精力再做飯的”,於是下定決心請一個阿姨。

李煙請的阿姨也是100元一天,做四菜一湯或者五菜一湯都可以,分兩頓吃。食材方面,葷素搭配,要求不是特別高的話,一天三四十元,如果要買比較貴的葷菜,可能會上到五六十元。平均下來,請阿姨加食材的費用,一個月的開銷大約在4500元上下。

顯而易見,請阿姨上門做飯,健康乾淨之外,性價比的優勢在一線城市是突出的。

休產假的月亮也是為了性價比請的做飯阿姨。她沒有請育兒嫂,“在北京請育兒嫂得八九千元,這個價格可以請三個阿姨了”。她請姨媽來幫忙照顧孩子,又請了一位阿姨幫她和姨媽做飯。

生孩子之前,她靠公司的免費食堂和外賣度過,“雖然味道一般,但比起自己做飯,寧願湊合一下”。

她通過仲介公司找的阿姨,要支付一筆仲介費,價格是阿姨1.5到2個月的工資,而阿姨的月工資在3000元,加上採買食材的費用,家裡吃飯月開銷在5000元上下。與過去吃免費的食堂相比,“沒有便宜多少,但是更健康了”。這也是一種“性價比”。

▲ 月亮家的阿姨中午做的菜。圖 / 講述者提供

“好阿姨不在市場上流通”

請過阿姨的人,普遍有個共識——好阿姨難找。找阿姨不外乎幾種途徑:朋友介紹,通過仲介公司找,還有一些年輕人在閑魚、小紅書上發帖尋人。

張夢夢的阿姨是從朋友那裡“繼承”來的。朋友要搬家,只好辭了阿姨,張夢夢趕緊和阿姨簽了約,“在那之前找的幾個都不合意”。

她看重與阿姨的相處,“有的阿姨會跟你吐槽上一任僱主,沒有什麼邊界感”,有的阿姨不喜歡她家裡養的貓,偶爾抨擊幾句。有些精明的阿姨會反向挑選僱主,不喜歡家裡有老人的,“口味比較刁”,青睞年輕的兩口子,“像嗷嗷待哺的羔羊,做什麼都吃”,“大家都會看人下菜”。

而張夢夢經過朋友嚴選的阿姨,喜歡貓,很有職業精神,會觀察昨天哪道菜吃少了,不滿意會直接問,下一次就改。阿姨很時髦,會衝浪搜菜譜,“她告訴我秋葵一個很好吃的吃法是蘸著芥末吃”。

▲ 阿姨給張夢夢做的飯。圖 / 講述者提供

大部分人還是通過仲介公司找阿姨,不僅要付仲介費,中間可能還要費些周折,還要防備套路和踩坑。

在天津工作的周周就是通過家政仲介找的第一任阿姨,做飯手藝不錯,但很有主見,不願意按照給出的功能表來,“家裡有什麼食材,就自由發揮”。指東打西,讓做魚香茄子,做出了清淡無鹽版,想吃地三鮮,端上一份無油版的地三鮮。阿姨似乎不把上門做飯當成謀生的途徑,而是享受這一愛好,“她指點我們調料要放在哪裡,用什麼牌子的鍋好,每天在群裡發她的烘焙作品,我們給她工錢外,還要給她情緒價值”。

為了找到好阿姨,蘇蕊向同事諮詢,總結了一套方法論:找阿姨要避開晚間,這是用人的高峰期,價格不會便宜。於是她把時間段選定在早上7點到9點,“這對阿姨來說是一個外快,不影響白天正常的工作”。而找阿姨,最好是從附近下手,生活在同一片區域,人員穩定,可信任度高。

她在高德地圖搜附近,找開了十幾年的家政公司。對方給她介紹的兩個阿姨,一個在一戶人家裡做了將近十年,從第一個小孩出生到第二個小孩上幼稚園;另一個十幾年前在這一片區取得了家政證書,“這都是穩定的佐證”。

因用人時段非高峰期,一開始,她就擺出了比市場低一些的價格,一小時40元。一般而言,上海的上門阿姨的用人費用在45到50元之間浮動。這樣做的好處是,“自己有個價位,讓仲介公司把符合定價的人推來,減少溝通成本”。

選好了阿姨,接下來就是面試了。同事告訴她,面試不能做大菜,而是要做家常菜,比如青椒肉絲,可看出刀工;又比如蛋炒飯,可看出對火候的掌控。反之,做佐料很多的大菜,“其實比較容易做得蠻好吃”。

一套方法論踐行下來,蘇蕊找到了人品和手藝都不錯的重慶同鄉阿姨。做事麻利,願意改進,也會適當提一些建議。有一次蘇蕊怕阿姨不能殺生,提前一晚買了殺好的魚,阿姨知道後告訴她,“這樣做出來的魚很腥,想吃魚要買活魚,現殺的最新鮮”。

▲ 蘇蕊在家吃飯。圖 / 講述者提供

不少仲介公司會在面試這一關使點心眼子,“他們推薦一個表現好的阿姨來面試,取得僱主信任,把合同簽了、仲介費交了之後,阿姨就找藉口請辭。仲介雖然承諾阿姨可換,但後面換成怎麼樣,就不管你死活了”。

生活在天津的周周,正遇到了這種套路。周周是在孕期找的阿姨,把第一任做飯好吃但有主見的阿姨換掉之後,來的阿姨烹飪水準一個不如一個,一個月後,她就中止了請阿姨上門做飯的計劃,“好的做飯阿姨就跟好男人一樣,是不在市場上流通的”。

給人上門做飯,也成為一些來大城市幫子女照看孩子的母親的副業。

健身教練大米就幸運地在閑魚上刷到一位“阿姨”,自稱在北京幫兒子帶孩子,白天有空可以做飯,家離自己健身房幾站公交車的距離,一小時要價50元。

大米快速聯繫到阿姨,把價格壓到45元做一餐,“我吃得很簡單的,一葷一素,水煮一下,或者簡單煎一下就可以。外賣健身餐太貴了,又吃不飽,您能便宜點就好了。”一頓央求後,阿姨爽快接單,決定試試。大米從山姆上採購調料,冷凍鯤魚、雞肉、牛肉、香菇、豆芽等食材,寄到阿姨家裡,請阿姨加工,要求是少油少鹽,一餐做兩頓的分量。沒想到阿姨手藝不錯,還每天專程坐公交給她送到健身房,她現在最擔心就是阿姨要漲價或者不想送了。

原創作者:每日人物

馬麗沈騰,正式解綁
馬麗沈騰,正式解綁
2025-03-26 04: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