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一段很迷茫的時期。
生活各項支出在漲,唯有工資不漲,我試過做兼職,卻還是沒辦法改變缺錢的現狀。
很多時候,我都把賺不到錢歸咎於大環境不好。
直到看到一句話,我才如夢初醒:
“如果你的三觀在過去十年從未改變,那你憑什麼認為現在的你,要比十年前的你能賺更多的錢?”
仔細想想,的確如此。
不改變自己的三觀,無論如何努力,都只是在重複昨天的老路。
賺錢,尤其是賺大錢的第一步就是打破三觀。
01
破社交觀
多年前參加過一次同學聚會。
有位同學做了某家汽車零部件廠商的銷售,剛好他的大學室友升任一家大型車企的採購經理。
這位同學對室友又是敬酒,又是遞煙,室友也表示一定會向公司推薦他家的產品。
然而聚餐結束后,我回包廂取衣服時,卻看到做銷售的同學的名片被丟在了地上。
當時我對著那張名片出神許久,只覺得心底某個東西突然碎掉了。
以前覺得朋友間相互提攜,靠的是交情。
這一刻才發現,你能給別人帶來多大好處,別人才會回饋你多少説明。
無法靠自己能力取得的東西,同樣無法通過社交獲得。
與其一味想著向上社交,讓自己多一條發財的路子,不如遠離不必要的熱鬧,潛心修鍊,做自己的貴人。
作家@肘子剛出道時,常常參加同行之間的聚會。
每次遇到行業大佬,他都會興沖衝跑去加微信,希望大佬幫忙推薦自己的作品。
然而多數情況下,對方都直接表示不方便留聯繫方式。
少數幾個說會抽空看他的小說,但也都沒了下文。
幾次碰壁後,他索性砍掉一切社交活動,獨自在家鑽研寫作。
他把近幾年的知名作品下載到本地,一句一句地拆解分析。
他還規定自己每天至少寫夠4000字,寫作期間更是斷絕跟外界的一切聯繫。
只有完成當天的任務後,他才會上網翻閱讀者們的評論,然後根據反饋意見修改作品。
兩年後,他寫出幾本爆款小說,一舉進入“中國作家富豪榜”。
此前冷落他的行業大佬,開始主動聯繫他,邀請他一起合作。
想起知乎博主@Spenser的一個觀點:
“社交的‘交’,不是指交情,而是指交換。”
沒有可供交換的資源,即使擠進別人的圈子,你也只是個路人。
將社交的精力花在自己身上,等你做出成績,賺錢會變成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02
破財富觀
看過社會學家謝宇的一次走訪調查。
小鎮當地一些個體商戶,每天要到深夜才打烊。
有些商戶卻是一到傍晚就停止營業。
看到這裡,我想當然覺得那些“不夠勤勞”的商家,生意肯定越做越差。
然而結果卻讓我大跌眼鏡。
原來提前打烊的商戶,把更多時間用來更新品類,拓寬供銷管道。
每隔一段時間,他們就會上架價廉物美的新品,吸引更多客人。
反倒是很晚打烊的商家,越是客流量少,越要延長經營時間,結果就是越拼越沒競爭力。
以前我一直秉持這樣的財富觀:勤勞才能致富。
但真相卻是越會賺錢的人,越會盡量避免賺辛苦錢。
博主@Kiki曾在一家外貿公司上班。
她把全部精力用來聯繫客戶,每天發上百篇郵件,打幾十通電話。
每天都是眼睛腫脹,口乾舌燥,搶著最後一班地鐵回家,累到靠著座位就能睡過去。
這種狀態持續了大半年,直到有次她在下班途中發現忘帶了手機,回到辦公室時,她發現仍有同事一邊看紙質資料,一邊敲鍵盤。
最顛覆她三觀的是這個同事的收入只處於中下游。
而正是這一瞬間,她突然明白公司不缺她們這種拚命的員工。
缺的,是能真正帶來利潤的員工。
幾天后,她主動攬下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南美業務。
公司在南美市場的客戶極少,僅有的客戶也有大筆款項拖欠。
但她用一年時間,追回了數百萬美元的欠款,還開發了十幾位穩定客戶。
僅憑這兩項業績,她被提拔為業務總監,薪資超過公司90%的員工。
財富的背後,永遠是價值。
普通人最容易走入的誤區,就是跟周圍人做著一樣的臟活累活,卻幻想自己能比周圍人富有。
一味忙碌而懶於思考,註定陷入窮忙的困境。
只有不再消耗自己換取辛苦錢,你才會主動篩選,去做真正值錢的事情。
03
破價值觀
《窮爸爸,富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曾問一位落魄的年輕人:
“如果給你一個只允許開採3天的金礦,你會怎麼做?”
年輕人表示他寧可不睡覺,也要盡可能在3天內挖到更多的黃金。
清崎搖了搖頭說:
“如果我是你,我會把金礦分享給更多人。
這樣大家都能挖到黃金,而我哪怕只收5%的抽成,所得傭金也會遠超我獨自淘金的收益。”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
身邊那些只為自己考慮的人,可能偶爾佔到一些小便宜。
但從長遠來看,他們往往都賺不到大錢。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每個人在這世上最初的價值觀,是為自己爭取利益。
而一個人真正擁有財富,卻是從以捨為得、打破利己之心開始的。
企業家冉凌燕剛參加工作時,跟公司前輩一起招待一名海外客戶。
前輩的英語口語不是很好,幾次遇到溝通不暢的情況,都是冉凌燕幫忙解圍。
客戶對她極為讚賞,並表示以後只跟她對接。
事實上,這位客戶自從被前輩開發出來后,整整一年沒有下過訂單。
而由冉凌燕對接不到一周,客戶就購買了價值上百萬美元的產品。
老闆於是決定,將這筆訂單的傭金分一半給她作為獎勵。
按照提成比例,她能獲得將近20萬元的酬勞。
可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冉凌燕一分傭金也沒拿,全部讓給了前輩。
她還對老闆說:“客戶一直是前輩在維護,到我這兒不過是臨門一腳。”
這件事過後,前輩常常主動找她合作,還介紹自己的客戶給她認識。
後來冉凌燕辭職創業,光是前輩提供的資源,就給她帶來了數百萬美元的收益。
稻盛和夫曾說:最值錢的價值觀,是利他之心。
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的。
沒人願意和自私自利的人合作,也沒人喜歡和錙銖必較的人共事。
利可共而不可獨。
讓利於人,就是把長久的利益讓給自己。
▽
《會賺錢的人想的不一樣》裡有這樣一個觀點:
財富的積累不是線性的。很多人是在經歷一些事情后,才開始真正掙到錢的。
這些事情,可能是兢兢業業卻被無情裁掉,也可能是起早貪黑做生意卻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