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主持人李小萌發了一條視頻,分享了她和母親之間的一件事。
朋友送了她一箱家鄉的特產生蠔,家人一起享用時,81歲的母親剝了半天殼沒剝開。
李小萌剝開一個遞給母親,但是母親卻又顫顫巍巍地放回盤子讓她吃。
見此,李小萌忍不住發了脾氣:“媽,咱家是不是只有這一個生蠔,咱家是吃不起嗎!”
當時,母親沒說話,默默把那個生蠔吃了。
可當天半夜,李小萌卻收到了媽媽發來的資訊:
萌,你最喜歡吃生蠔了,今天只吃了一隻,是我不好,惹你生氣了;
今後我要認真思考問題出在哪,我女兒工作辛苦,用休息時間還要陪孩子,照顧我倆,真是辛苦了,實在對不起!
看到母親的這條資訊,她眼淚刷地就上來了。
難以想像,那麼要強的母親,如今竟在自己面前變得這麼謹小慎微。
想起一句特別扎心的話: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父母在你面前變卑微。
你有沒有發現?,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曾經威嚴挺拔的父母,在我們面前已經變得如履薄冰?
01
一位網友曬出一段和母親的聊天對話。
母親為了方便在工地幹活的父親每天回家吃飯,想給他換一輛新的電動車。
因囊中羞澀,便找兒子借錢。
在兒子把錢轉過去之後,媽媽又特意加了句:“謝謝兒子,等有錢了還你。”
卑微的語氣,讓人心酸。
曾幾何時,父母在我們心中如同巍峨的山巒。
然而,歲月如梭隨著父母的身軀日漸彎曲,容顏日益滄桑,這兩座曾經堅不可摧的山峰,變得不再那麼偉岸了。
更讓人心酸的是,他們愈發無奈和卑微,開始看子女的臉色行事了。
講過一個讀者的故事。
女生出生在很窮的山村,畢業之後一直在大城市工作。
每天西裝高跟鞋,出入高檔寫字樓,早已習慣了精緻白領的生活。
過年回老家,感覺到一萬個“不適應”。
老家沒有wifi,上廁所要穿過整個院子,洗個澡還得一桶一桶地把熱水倒進木盆。
最讓她覺得無語的是,爸媽節儉慣了,洗臉水都要留著去菜園裡澆菜。
有一天早晨,天特別冷,她起來後水還沒燒熱,她就在飯桌上大發脾氣,說早知道這樣還不如不回家過年。
那頓飯氣氛格外尷尬,爸媽沒有再說一句話。
第二天早上,她看見床頭的桌上放著一套嶄新的洗漱用品,還有一盆早已燒好的熱水,就等著她一起床就能舒舒服服洗個熱水臉。
看著爸媽這麼一把年紀了,為了她忙進忙出,還賠著笑說讓寶貝女兒受委屈了,她心裡一酸,瞬間就後悔了。
“家裡再不富裕,我不是一樣被父母好生供養大嗎?
現在工作了,賺錢了,反倒嫌棄起父母了。可當初讀書,找爸媽要生活費時,他們什麼時候摳門過?”
父母做錯了什麼嗎?
並沒有,他們只是變老了而已。
年輕的時候,父母為我們遮風擋雨,誰能想到,年老之後卻成了兒女的手下敗將。
02
一位作家曾在書中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女生在讀完博士學位後,準備到大學當老師。
去學校報到的那天,父親開著平常運送飼料的二手小貨車去送她。
父親並沒有把車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卸下行李之後,沉默地爬回車內。
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看著父親小心地倒車,駛出巷口,她拎著箱子站在原地,心中很不是滋味。
這位父親,是中國千千萬萬個父母的縮影。
他們辛勞大半輩子,所求也不過是想讓孩子過得更好。
寧願自己受苦受委屈,也不願給自己的孩子增添一點麻煩。
有次聚會,朋友大江講起自己的父母。
他家在偏遠山區,家裡還有個妹妹,全靠父親出門打點零工養家。
好在大江很爭氣,考上了上海一所211高校,還留在了本地工作。
畢業5年後,他和女友談婚論嫁,家裡拿不出什麼積蓄,大江拼了命地工作賺錢,才湊夠了首付,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小家。
基於這個原因,父母一直覺得虧欠兒子。
結婚以後,大江忙於事業和家庭,回家的次數寥寥無幾。
有一年,他回家看望父母,發現母親走路一瘸一拐的,他問怎麼回事,母親支支吾吾,說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
大江覺得很奇怪,追問妹妹才知道,母親是在一個月前去山裡採藥時摔斷了腿。
大江火了,質問母親為什麼當時不告訴他,萬一有個好歹怎麼辦。
母親卻低下頭嘫嚅道:“你平常工作這麼忙,我實在不想給你再添麻煩了。”
那一刻,大江心如刀絞。
多少中國式父母,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大不如前,哪怕自己行動遲緩,病痛交加,夜不能寐,也捨不得給兒女添麻煩。
他們終其一生,把全部的愛與關心都給了孩子,哪怕自己過得再難,也不願和子女伸出求助的手。
這種卑微和對子女深沉的愛,實在讓人心疼。
03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年邁的父母問子女一些自己理解不了的問題,犯一些幼稚低級的錯誤,發表一些落伍的觀點時,子女會不耐煩,嫌棄父母的行為,嘲笑父母的想法和做法。
可我們卻忽視了,父母在老去,可能會有自己思維的局限性,有時也會犯錯。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不是年歲的增長,而是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從內心深處接納父母的平凡與不完美。
看過一個短片《媽媽的理髮店》,深有觸動。
一位媽媽靠經營一家小小的理髮店,來維持全家人的生計。
為了跟大家搞好關係,媽媽平時表現的有點卑微。
買菜時,她會給攤販一個深深的鞠躬;理髮收錢的時候,她會雙手借錢,向顧客鞠躬感謝;女兒在學校犯錯時,也是她一次次向老師鞠躬道歉。
女兒長大後,越來越反感媽媽這種討好別人的行為,甚至有點看不起她。
後來,女兒結婚後也孕育了自己的孩子。
當被告知胎兒發育不好,看到媽媽對著醫生連連鞠躬時,她也忍不住對著醫生彎腰求助。
那一刻,女兒才真正理解媽媽一直以來毫無保留的愛。
我們的父母或許生來平凡,尤其在我們雛鷹展翅,翱翔天際之時,顯得愈發弱小無力。
但他們依舊毫無怨言地愛著我們,心甘情願地付出全部,從來不求回報。
我們的父母或許不完美,可他們卻為了少給我們添麻煩,在背後默默忍受了很多很多。
弘一法師說過: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須千里拜靈山。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接納父母的不完美,珍惜與父母共度的每一刻,才是子女對父母最深的回饋。
04
畢淑敏在《孝心無價》中寫道: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巨集願。
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人世間最大的遺憾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
趁我們都還活著的時候,與父母彼此理解,相親相愛吧。
今生的血濃於水,不知要前世修了多深的緣分。
當父母老去之時,請一定要像當初他們愛你一樣,去愛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