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一句話:
“要使婚姻長久,總的原則是親密而有距離,開放而有節制。”
換言之,婚姻最好的狀態,是雙方都抱持信任之心,不限制對方的自由;
同時又都以珍惜之心,不濫用自己的自由。
有些夫妻剛結婚,到哪兒都黏在一起。
時間久了,接受不了對方的干預,便產生很多矛盾。
而那些長久幸福的婚姻,都有一個奇怪的現象:
兩人一開始便劃清“界限”,關係看似越“冷”,婚姻往往越“暖”。
01
美劇《紙牌屋》中,女主被男主求婚時鄭重其事地說:
“如果你只想要幸福,那就拒絕吧,我不會跟你生一堆孩子,然後數著日子退休。但如果你想要人生不無聊,我保證你免受這些痛苦,也永遠不會無聊。”
女主清醒地知道,婚姻不是童話故事,不可能時刻激情熱烈。
她不需要伴侶時刻給自己驚喜,只願能陪自己過柴米油鹽的平淡生活。
受到影視劇、小說裡甜蜜愛情的影響,很多人對婚姻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希望對方每天見到你都說“我愛妳”,經常佈置燭光晚餐或出去旅遊,製造二人獨處時光。
可現實是,婚後有一大堆瑣事要處理,讓人應接不暇。
激情抵不過生活的煩瑣和人性的善變,終會消散。
就像高飛的風箏有意氣風發之時,就有緩緩降落之姿。
人的情感無法一輩子熱烈,婚姻也終將歸於平淡。
博主@全嘻嘻分享,她在看《愛在午夜降臨前》三部曲時,總覺得前面很多劇情不合理,因為男女主角整天如膠似漆地黏在一起,過於濃情蜜意,很不現實。
直到後來,男女主因為關係太近產生摩擦,爭吵後生活趨於平靜。
劇情發展到這裡,合理不少。
人如果只偏執在某一種強烈的情感形式上,就很可能會錯失愛情。
但如果能夠接納時光的平靜,進入婚姻的感情將沉澱得愈加厚實,直至融入生命。
楊絳先生曾在傳記中說道:
“人生真正的幸福,不過是燈火闌珊的溫暖和柴米油鹽的充實。生活最終總是歸於平淡,無論人生還是愛情,平平淡淡才是真。”
好的婚姻如同平淡的水,沒有濃烈的色彩和撲鼻的香氣,卻能滋養彼此的生命。
02
電影《永恆》裡,男女主犯下大錯,主人為了懲罰他們,用鐵鏈把他們的手拴在一起,不許他們摘下。
兩人一開始還很興奮,他們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地在一起,時刻待在對方身邊。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吵架的次數逐漸增多。
男主想待在家安靜地看書,女主想去山上玩;
因為男主動了一下,女主畫歪了眉毛,打翻了昂貴的指甲油。
他們日漸對彼此感到厭煩,這段關係最終以悲劇收尾。
想要讓愛持久,關係恒溫,最重要的是給彼此空間,被鎖在一起的愛註定不會長久。
這不禁令人想起“刺蝟法則”:兩隻刺蝟想在寒冬里取暖,它們試圖擁抱,卻被對方刺傷。
只有保持合理的距離,刺蝟才能在互相取暖的同時保護彼此。
婚姻裡,亦是如此。
夫妻之間不用事事都分享,支持對方有隱私和自主空間,反而能讓人感受到被愛與尊重。
關係有“距離”,心才會更近。
主持人李艾和丈夫深諳此道,其中一個表現就是分床睡。
他們很珍惜睡前在一起的時光,會放下手機,依偎一會兒。
有時給對方撓撓背、吹吹頭;
有時兩人會坐在一起聊天,一聊就聊到很晚,才各自回房休息。
夫妻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能避免不少妥協與犧牲。
不僅雙方身心舒暢,還能使夫妻關係更加和諧。
03
或許有人會問,竟然夫妻“各過各的”,為什麼還要結婚呢?
網上有個高讚回答是這樣說的:
“各過各的”意思是求同存異,並不是各奔東西,就像你喜歡吃火鍋,我喜歡吃西餐,我可以陪你去吃火鍋,你可以陪我吃西餐。
但當兩個人在一起久了,對方或許不再陪你吃火鍋,而你也不願妥協去和對方吃西餐,但是你們支持對方跟朋友去做這些事,甚至由你出錢。
你們各自獨立,又彼此支援,能為對方的開心而開心;如若過分攀附在對方身上,則很容易失去自我。
老話說,夫妻是兩個花盆長出的兩種不同植物,而不是同一種植物開出的一大一小兩朵花。
夫妻雙方一旦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對方身上,只會適得其反。
作家蘇芮曾看不慣妻子不讀書、愛追劇,常常勸她多讀書,特別渴望她做出改變,夫妻兩人也常為此爭吵不休。
慢慢地,他想明白了,一味要求對方改變,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只會增加矛盾,他能做的只有改變自己的想法,接納妻子的習慣。
他在書房安靜看書,妻子在陽臺追劇、栽花,兩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空間。
當有人問他夫妻相處之道時,他說:“幸福從接納開始,我不需要她改變,好好愛她就行。”
不把婚姻當作生活的全部,不把另一半當作自己的孩子,才能做好彼此生命中的“合夥人”。
要有兩個人共擔風雨的責任心,也要有一個人把日子過好的能力。
說到底,婚姻最大的真相是:和誰過,其實都是和自己過。
04
看過這樣一句話:
“生命教給我們,愛並非存於相互的凝視,而是兩個人一起望向外在的同一個方向。”
良性的婚姻關係源自人格獨立,能量對等,能參與彼此的成長。
不要把對方的時間、空間都壓榨得絲毫不剩,要在自己的領域“向下紮根,向陽生長”。
世上沒有百分百美滿的婚姻關係,最好的狀態是各自獨立,又有共同眺望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