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有個“蝴蝶效應”是這樣說的:
一隻蝴蝶,在巴西偶爾扇動了一下翅膀,導致了一個月後美國德克薩斯的一場龍捲風。
應用到人生當中來說也是如此,我們當下的每一個選擇和舉動,都會影響到將來的生活和處境。
一個人,若是貪圖安逸,事事妥協逃避,只會讓你在放縱的路上越走越遠。
正如劉潤老師曾說的那樣:
“選擇容易走的路,會讓你像吸毒一樣慢慢上癮,你一旦給自己找到邏輯自洽的理由,就會越來越沉迷簡單,最後趨於平庸。”
一個人若是長期有以下4種跡象,註定會越過越平庸。
01
總給自己找藉口
洛克菲勒曾說:
我鄙視那些善找藉口的人,因為那是懦弱者的行為;我也同情那些善找藉口的人,因為藉口是製造失敗的病源。
一個人,如果總是用藉口來逃避困難和責任,就會錯失很多讓自己成長的機會,最終一事無成。
在電影《不求上進的玉子》中,大學畢業后的玉子不工作,也不交際,每天的生活就是看漫畫、打遊戲和睡懶覺。
當父親問她準備什麼時候找工作時,玉子卻輕描淡寫地說,自己只是在等待一個時機而已。
其實,玉子口中的“時機”,不過是一個擋箭牌,是為自己的懶散、拖延和懦弱尋找的藉口。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總是說,等到時機成熟了,我就如何;等到有時間了,我就怎樣。
結果卻是,一天天虛度了光陰,最後什麼也沒幹成。
曾看過一個視頻:博主抱怨自己每天太忙了,沒有時間鍛煉。
為了看看真相是否如此,他做了一周的生活記錄,觀察自己平時把時間都花在哪了。
統計一周後,他發現,沒時間真的只是自己的藉口罷了。
原來,他一天玩手機的時間超過3小時;逛街的時間超過2小時;思想拋錨的時間超過1小時。
而所有這些時間,遠比鍛煉30分鐘花的時間要多得多。
可見:
很多事情,不是我們無能為力,而是沒有竭盡全力;
很多時候,擊敗我們的不是困難本身,而是自我妥協的“細菌”。
很喜歡《少有人走的路》中的一句話:
勇氣是,儘管你感覺害怕,但仍能迎難而上;儘管你感覺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對。
優秀的人,不是不懼失敗,而是越挫越勇。
02
沉溺於短期快樂
心理學上,有一種概念叫“嗑瓜子效應”。
我們在嗑瓜子的時候,就像打開了潘朵拉魔盒一般,拿起第一顆瓜子后,就會嗑第二顆、第三顆,根本停不下來。
這就是所謂的短期快感,不用花太多時間和精力就能擁有的快樂。
玩一會兒遊戲,就能體驗到快感;幾十秒的搞笑視頻,馬上就能捧腹大笑。
這種感官刺激帶來的興奮和快樂,讓人忍不住上癮。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說:
“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確實如此。
越沉溺於短期快感,越容易拖垮自己的人生。
曾看過一個故事:
有位遊戲成癮者叫滝漍拳一,他玩遊戲幾近瘋狂,曾經一天20多個小時不吃不喝不睡。
他的住所一片混亂,垃圾堆積成山。
在家裡蹲了近10年,一直到27歲,最美好的青春就這樣被一點點荒廢。
低級的慾望最可怕之處,就在於它會逐漸麻痹著人的神經,消磨著人的鬥志,讓人淪為對生活毫無還手之力的“囚徒”。
羅翔曾說:“低級的快樂來自放縱,高級的快樂來自克制。”
人最頂級的自律,是能夠抵禦住慾望和誘惑。
毫無節制地放縱,只會漸漸消磨掉你的意志,讓你日趨平庸。
唯有克制住誘惑,把時間和精力用在自我提升上面,才能讓你活出最好的模樣,擁有真正的滿足感。
03
“得過且過”的心態
斯蒂芬·金說:“地獄從來都不是立即讓你掉下去,而是一點點吞沒你。”
舒適區裡的生活,就如同溫水煮青蛙一樣,讓人麻痹大意,等到危機到來時,已無力自救。
表弟大學畢業后,應聘到一個大公司做銷售。
開始時,他工作勤奮努力,每天早出晚歸。跑業務、拉客戶,簽下好幾個大單。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資歷的加深,表弟漸漸失去了對工作的熱情,開始得過且過。
他不再積極開展新業務,內部培訓也總找藉口不參加。
還經常以見客戶、談業務為由遲到早退,有時候,上班時間溜出去辦自己的事。
表弟很享受這種自由自在的狀態,領著還不錯的底薪,靠著之前簽訂的業務提成,過著心滿意足的生活。
但是,他的所作所為,早就被老闆看在眼裡。
年底考核時,以業績不達標為由將他勸退。
心理學上有一個“花盆效應”:
人一旦在舒適的環境中待久了,就會不思進取,安於現狀,囿於自我營造的歲月靜好中,日復一日地消磨時光。
一時的安逸易得,一世的安穩難求。
就如《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紅桃皇后所說:你只有努力奔跑,才能一直留在原地。
想要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長久地立足,就必須不斷成長,自我更新。
真正優秀的人,從不甘於安逸,而是不斷打破自己的舒適圈,去主動擁抱未知和挑戰。
04
凡事“三分鐘熱度”
古羅馬西塞羅說:
任憑怎樣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使之有所成就。
能夠持之以恆的人,早晚獲得成功;凡事“三分鐘熱度”的人,註定一事無成。
作家古川武士在《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一書中,就列舉了這兩種人的做事風格。
A先生對網路的發展動向非常敏感。
2003年,開始流行電子報,A先生以自己的專業領域“業務力”為主題發佈電子報。
開始時每天發佈,後來因工作繁忙改成隔日,再改成四天一次,最後,乾脆放棄了。
2004年,博客盛行,他又開始寫博客,但是只堅持更新了一個月。
2006年,他又註冊了社交網站,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同事B先生呢,也是從2003年起製作電子報,分享時間管理方法。
為了節省工作量,他將目標設定為一周發佈三次。
雖然開始只有幾十人訪問,但是讀者的感謝留言,堅定了他長期做下去的決心。
一年後,他獲得了讀者的好評,還有“粉絲”上門請教。
到了第三年,有人請B先生擔任個人諮詢顧問。
再後來,B先生受到雜誌採訪,同時有出版社要給他出書,還有企業委託他做演講培訓。
同樣的起點,結果卻截然不同,B先生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堅持和積累。
有個勵志公式:1+0.01=1.01,1-0.01=0.99。
1.01和0.99看起來差別很小,可是1.01的365次方是37.8;而0.99的365次方是0.03,差距是一千多倍。
每天進步一點還是退步一點,短期之內可能沒多大差異,但是經年累月,就會從量變到質變,徹底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古語雲:“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成海。”
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持續深耕,終會收穫最甜美飽滿的人生果實。
▽
倪萍的《姥姥語錄》中有一句話:山上風大,爬上去不容易,你使勁了,你這一輩子都不用後悔了。
人生就如爬山,向上的路雖然艱難,卻能欣賞到更美的風光;向下的路雖然容易,卻不免讓人遺憾。
一時的逃避和放縱,換來的,很可能是庸庸碌碌的一生。
究竟要如何過,全在自己的選擇。
餘生不長,願你我都能拒絕誘惑,不甘平庸,活出各自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