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經常感覺一天明明什麼也沒做卻疲憊不堪?
你是不是總發現自己在開始做事前便已經滿頭漿糊?
你是不是總感覺每天一堆事情要忙,拼命加班,卻奈何效率低下?
如果你深受以上情況的困擾,那你的心理效能便很可能出了問題。
所謂心理效能,其實就是我們內在能量的多寡,它就像手機里電池性能的高低。
有的人容量很大,充電迅速,因此能一直精力充沛;
有的人的卻容量很小,充電緩慢,便總感覺困倦乏力。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曾說過:“時間管理其實就是能量管理。管理好能量就是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再強壯的千里馬,沒有草料也無法跑遠。
管理好自己的能量,是當代人最緊迫的自律。
01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那些堅持運動和讀書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網友回答各不相同,有一點卻被反覆提及。
那便是在讀書和運動后,大家都能明顯感覺到,自己“比之前更富活力和能量了”。
生活中,好多人覺得,什麼也不做才能保持能量。
其實,真正能讓能量源源不斷的方法,是讓能量流動。
讀書和運動,看似是在勞累,其實是讓我們在活動中,把能量變成流動的活水。
水流起來,湖便有了生機。而當你堅持下去,能量便會不斷積蓄。
著名科學家施一公先生,從年輕時便認為:“科學來自於想像,而想像便來自於閱讀。”
於是,從小到大,每當處理完瑣事,他便會讀一些想看的書。
當面對困難想要放棄、碰到煩心事愁悶不已時,也是這些書給了他堅持下去、自我慰藉的強大動力。
對於運動,施一公更是一個“狂熱愛好者”。
他是清華校運會3000米的冠軍,國家二級運動員。哪怕是現在,他都堅持每周至少跑三十公里。
施一公曾說過,長期的運動不僅從未加重過工作后的勞累,反而讓他神清氣爽。
日復一日地在實驗室埋頭科研,其實是一件極其枯燥的事。
現年55歲的他卻還能每天像年輕人一樣,無比熱情地投身到工作中,精力十足、幹勁不減。
堅持讀書和運動的助益,可見一斑。
心理學家科特曼曾研究發現:
閱讀、運動可以讓身體釋放影響神經系統的化學物質和生長因數,扭轉血清素缺乏,重塑我們的身體。
在這個時代,讀書和運動,是最方便,也是最廉價的“積蓄能量”的方式。
清晨奔跑,可以開啟一天活力;床邊閱讀,可以換來一晚放鬆。
疲憊時的小說和詩歌,能消除心中困擾;
煩躁時的外出散步,能釋放壓抑心靈;
焦慮時的活動筋骨,可以清明大腦,提升工作效率。
讀書和運動,讓我們在每一行字中,淨化思想;在每一步路里,重拾熱情。
02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當你準備學習時,卻聽到手機響起,於是不得不先回消息;
或是當你準備工作時,卻被突然跳出的推送吸引,開始去刷那些新聞和短視頻。
最後等你把消息回完,把新聞刷完時,便已經感覺沒了“幹正事的力氣”。
曾有一項調查研究顯示:
我們的能量本身不短缺,只是還沒等我們去使用,便已全部外溢流失。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學會適當“封閉自己”,才能將干擾隔絕於外,專注地儲蓄能量。
北宋“澶淵之盟”簽訂后,京城官員們每日大擺宴席,盡情遊玩。
唯獨晏殊選擇了終日呆在家裡,勤奮讀書,把所有精力用在治學上。
後來宋真宗為太子挑選帝師,看著一眾因遊玩而疲於治學的大臣倍感失望,最終破格提拔晏殊作為“太子舍人”。
千年後的如今,無論是直播、網劇還是花邊新聞,都在拚命地搶奪我們的注意力。
面對外界的繁雜,我們更要像晏殊一樣,學會收斂自己的能量。
前幾年,管理文學開創者成君憶憑藉“三國”系列火遍全國。
作品爆火后,他卻感覺媒體每天的大小採訪和行業里一些無意義的邀約,瘋狂消耗著他的精力。
那段時間,城市的噪音響徹耳邊,無盡的應酬讓人頭腦混亂。
成君憶感覺自己太累了,無力思考,更無心寫作。
於是,他主動以外派幹部身份前往巴東縣。
在這個河流潺潺,叢林密佈的偏遠小鎮,成君憶終於感覺能量不再外洩,心靈得以平靜。
於是,《你好,優詩美地》一書問世,以更純粹的方式打動了讀者。
人生漫漫征途,一輛車如果一邊前進一邊漏油,那哪怕它的油箱再大,也不能走遠。
繁雜的信息資訊,當斷;無效的社交,當舍;外界的雜音,當離。
喧囂時刻,放下螢幕就是放下紛擾;
誘惑年代,守住目光就是守住方向。
且視一切干擾為盞盞鬼火,且聽一切閒言為耳旁之風。
如此,我們才能走出消耗,在喧嚣的世界好好安放自己、休養生息。
03
前段時間,一段中國空間站的視頻刷屏網路。
視頻中的宇航員們先是給空間站來了個大掃除,之後竟然悠閒地刷起存放在電腦中的電視劇來,好不自在。
看到視頻,網友們紛紛感歎:
“原來,在空間站這種極度高壓,不能犯錯的環境中,宇航員在該休息時還是會盡情休息。”
其實,能量再充沛的人,在處理了大量的工作后,也會感到疲憊。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給自己一段時間去恢復能量。
有當代普魯斯特之稱的村上春樹,就活出了屬於自己的彈性節奏。
他的工作方法簡單卻更高效:無論今天狀態如何,都只寫10頁稿紙,4000字。
今天很疲憊,也要堅持把4000字寫完;今天靈感噴涌,也要在寫到4000字時立刻停下去休息。
這種節奏讓村上春樹的寫作生涯有緊有松。每次能量不夠時,他都可以在第一時間進入恢復狀態。
同時,相比於打遊戲這類放縱行為,村上春樹更喜歡通過跑步、聽音樂來進行休息。
及時且恰當的休息,讓村上春樹的能量源源不斷,最終讓他成為現今最高產也是最穩定的作家之一。
心理學家說:“最好的休息,是讓你重燃生活的熱情。”
你並不是只能通過睡覺或社交,來恢復能量。
心理學研究發現:休息本身就包含了多個層面。
只要能讓你感到舒適的舉動,都能幫你恢復能量。
我們可以通過睡覺獲得身體休息,通過冥想獲得心理休息,通過閉目養神獲得感官休息。
我們也可以通過欣賞藝術展獲得創造力休息,或是通過表達感受獲得情緒休息。
找到適合自己的休息方式,保持屬於自己的節奏,我們的能量就能不斷恢復。
在頭腦混亂時,放空自己;
在伏案工作后,舒展自己;
在心神俱疲時,犒勞自己。
看似簡單的舉動,都有助於恢復狀態。
讓偶爾的深呼吸,帶走疲乏;讓短暫的閉目養神,帶來清醒。
學會有節奏的休息,才能呵護好生命的琴弦。
04
生命就像一塊電池,而養成彈性節奏,就是在電池耗盡時,第一時間插上電源進行補充。
我們無法改變每一天的時間總量,但可以改變精力的儲備和品質。
愚者靠強迫自己來硬撐,最終不堪重負;智者只是調動起內在能量,一切便水到渠成。
管理好自己的能量,就是在經營自己的心智與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