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窮的根源:想得太多
更新于:2025-03-26 03:54:44

在央視《對話》訪談時,馬來西亞華人首富郭鶴年講述了自己的經商經歷。

 

他提到一個觀點:做每一種生意都有危險,如果因為怕就走開,你只會永遠是窮人。

 

這是很多人的真實狀態:幹一份工作擔心自己扛不住事,做一樁買賣憂慮自己會虧本。

 

可是一直處於怕的狀態,只會讓你一直窮著。

01

 

文學大師王鼎鈞講過一個故事。

 

有個賣豆腐的人想賺大錢,就制定各種規劃:

 

比如把豆腐店賣掉,買頭驢,去販運食鹽,等賺了錢,就買更多的驢,辦運輸隊。

 

可是他又轉念一想,萬一驢養不活怎麼辦,萬一生意運輸生意不好呢……

 

思前想後,心中盡是憂慮。

 

他因此遲遲不見行動,最終一輩子都在賣豆腐,生活毫無變化,始終活在困頓中。

 

前怕狼後怕虎,是大部分窮人都擺脫不了的頑疾。

 

自我懷疑,我能不能幹成這事?

 

自我糾結,萬一失敗了怎麼辦?

 

在一次次躊躇,我們會掉進內耗的深淵,錯過一次次機會。

 

作家李筱懿曾談過她人生中最後悔的一件事。

 

有一位獵頭曾過來挖她,問她願不願意去一家知名的公司,做總經理的秘書。

 

李筱懿糾結了很久,最終還是退縮了。

 

從外語還差點火候,到從性格不合適,再到專業不對口……她擔心自己不能勝任。

 

那位獵頭表示不理解地對她說:“在別人否定你之前,請你先不要自我否定可以嗎?”

 

李筱懿還是沒有去那家公司,按部就班地去當記者。

 

5年以後,李筱懿恰巧有一個機會去採訪這家公司的創始人。

 

彼時,這家公司正以飛快的速度發展著。

 

在採訪結束之後,李筱懿開玩笑對老總說,“哎,五年前我差點成為你的秘書。”

 

老總馬上說:“你現在依然可以啊,要試一下嗎?”

 

她結結巴巴地說,“那我再想想吧……”

 

老總搖搖頭說,“機會不會等你第三次的。”

 

老總還順便提到了一件事,當年勸她“不要否定自己”的獵頭男孩,現在已是領域里最牛的人之一。

 

當初頂替她的另一位秘書女孩,此時也早已實現了財富自由。

松浦彌太郎說過一句:“那些經常困於不安和焦慮的人,對未來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

思慮多於行動,再好的點子也不過是空中樓閣。

膽小和悲觀,是人最根本的死敵,你越是退縮,離財富只會越遠。

02

 

經常有人向我討教生意經。

 

在公號如日中天的時候,有位朋友來向我學習怎麼寫文章、怎麼運營公號。

 

我也不藏私,一股腦地把肚子里的乾貨說了一遍。

 

他也聽得躊躇滿志,準備大幹一場。

 

等我過了一段時間問他,公號如何了,發一篇文章過來瞅瞅。

 

他羞赧地說還沒搞。

 

我問他原因。

 

他擔心寫得太糟糕,惹人笑話,文章琢磨了大半天,也不好意思發佈。

 

今年,洞見的電商有起色時,一個遠房親戚特地過來學習。

 

可後面不了了之了。

 

問其原因。

 

他說現在電商賽道太卷,沒資源、不懂運營,貿然進去,怕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這是許多人的通病。

 

夜裡想了千條路,可是因為膽怯,所以明朝依舊走老路。

 

我們常開玩笑,膽子越大,賺得越多。

 

這其實有幾分道理,我一直相信:有時候,一個人因為窮,不是沒本事,而是自己的怯弱困住了自己。

 

斯坦福大學有項研究指出,人類的大腦會把我們害怕的事情影像化,並不斷地在腦子裡重複,結果就是好像有一個磁力場,引著我們走向那個方向。

 

你越害怕什麼,就會越發生什麼。

 

大多數人的痛苦,並不一定是真實的,而是過度思慮製造的幻覺。

 

導演李安剛拍電影時,曾一度因猶豫、糾結而不敢開拍。

 

他總是擔心資金出問題,怕最終呈現效果不好,又怕出現虧損。

 

侯孝賢導演知道后,對他說:沒人剛拍電影時錢是夠的,但只有拍了,才可能成功。

 

李安聽後,便不再多想,立即開機拍攝。

 

最終,資金問題沒有出現,他成功拍出電影《喜宴》,也憑藉此片順利登上影壇。

天下之事,困於想而破於行。

   

當你開始行動,你就會發現所有預設的困難,早已不攻自破。

03

 

賺錢,是一場勇敢者的遊戲。

對於膽小鬼來說,遇到一點麻煩就猶豫不前,只覺得荊棘叢生。

  

可對於有膽量的人來說,只管邁開腳步,最後所行皆坦途。

羅伯特·清崎寫過一本很著名的書《富爸爸,窮爸爸》。

 

其中,窮爸爸是他的生父,雖是一名大學教授,卻一輩子深陷債務的泥沼。

 

富爸爸則是清崎好友的父親,初中都沒畢業,卻身家有十幾億。

 

而兩位爸爸的差距,主要取決於賺錢心態的不同。

 

窮爸爸嘴上常念叨:“涉及錢的時候,別去冒險,萬一失敗了怎麼辦?”

 

為了圖個安穩,他多年來按時上下班、拿工資,有機會也不敢做任何投資嘗試。

 

結果,經濟危機來臨時,窮爸爸不幸被學校裁員,生活跌入低谷。

 

與之相反,富爸爸經常告訴清崎:“很多人是因為太害怕失敗,所以才會失敗。”

 

早早出來打工的他,攢到一筆錢後,便開始嘗試投資開店、經營超市。

 

由於經驗不足,他屢次創業失敗,甚至多次瀕臨破產。

 

但他從不氣餒,而是從失敗中總結教訓,直到把虧損變為盈利。

 

清崎將兩位爸爸的人生軌跡看在眼裡,並決定追隨富爸爸學習。

 

他廣泛涉獵各個行業,研究市場趨勢,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

 

一路走來,他也遭遇過決策失誤、投資失敗的打擊。

 

但每到這個時候,他總會想起富爸爸的囑咐:“接受失敗的現實,並把它轉變成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一次次激勵。”

 

最終,清崎成為知名的作家、投資家,40多歲便身價過億。

 

害怕失敗,成功就永遠不會找上門。

 

有時候,成功定義一個人的,不是成功,而是面對困難的態度。

 

如果你瞻前顧後,思慮重重,很多機會就會跟你失之交臂。

 

放手去干,也許會失敗一萬次,但只要成功一次,你就翻身了。 

世界首富馬斯克很癡迷《低模之戰》之類的遊戲,還經常形容自己在玩高階人生模擬器:

遊戲失敗有啥了不起?大不了重來一盤就得了。

我喜歡這樣的人生態度。

一次次失敗,一次次重來,總有一天,財富會變得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