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有縫隙
因為所有你想通過婚姻得到的,最後其實都得不到。
我身邊有個怪現象,我的長輩、朋友、同事們婚姻都很穩定,但是稍微一深入接觸,就會看到一地雞毛。
/
長輩們的婚姻最傳統,離婚是萬萬不能的,打落牙齒合血吞,只要人不死,婚姻就得延續。
同齡朋友們的婚姻像是合夥人,我是見證過她(他)們年少戀愛的時刻的,所以分外的能感覺到最後ta們進入婚姻時的那種平靜。
出來聚會的時候,氣場一個比一個的像革命戰友,只要利益不受侵害,什麼也打不破 ta們的婚姻。
同事們的婚姻像是道友,可能我的同事都比我年長一些但是都沒到長輩的地步,正處於中年危機?
夫妻倆一起出行都能感覺出來靈魂在各想各的,兩個人結伴是來渡劫的。
/
我看過一個網友留言。
她說,她婚後有段時間是跟公婆一起住的,雖然樓上樓下200平,可她住起來就像一個外人,真正屬於她的,只有一張雙人床的空間。
因為連主臥的衣櫃,衛生間,床頭櫃,婆婆都是來去自由的翻騰。
在因為婆婆不尊重隱私亂翻東西,而爆發數次衝突後,她開始抗拒回家。
她寧願下班去逛街,逛到老公進門後再回家。
她不再提任何婆婆的不是,拒絕跟老公溝通任何關於婆婆侵犯隱私的行為。
後來懷孕,她也一樣在樓下坐著不上樓,五點半下班,坐到七點,等老公下班一起上樓。
懷孕五個月的時候,因為亭子石板太涼了,不敢直接坐,開始背著抱枕出門,下班就去坐著。
某個下雨天,她老公下班,老遠看見她在亭子裡面坐著,她老公說那天他的心就像被鎚子錘了一樣,一陣的鈍痛。
/
所以說啊,期望能在婚姻中得到的美好,其實你單身的時候也都能得到,而你單身得不到的(幸福感(恩愛、陪伴、心心相惜等等等等)。
其實結婚以後,也不太能得到(委婉一點也可以說,只能短暫的得,(而你為此要付出漫長的幾十年生命)。
在亦舒《我的前半生》里有段話說得很好:我不敢說出來,我其實不想結婚,我只希望身邊有一個支援我、愛護我的男人,我們相依為命,但互不侵犯永遠維持朋友及愛侶之間的一層關係。
很多時候我都會想如果一輩子不結婚會怎樣,也許我們這一代人比起相愛,更擅長道別。
當我慢慢學著把自己的生活料理好我逐漸發現,戀愛不過是諸多人生選項中的一個。
如果有一天真的要結婚的話我仍期待那會是源於愛情。
星星
/
關於婚姻有的人很幸福有的卻被家庭責任壓得喘不過氣,我意識到婚姻並不能解決問題。
如果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無論怎麼選都會留下遺憾。
正是過於清晰的思考,反而讓我難以踏入婚姻的殿堂,當我把精力都放在了自己和工作上收入也越來越可觀的時候,我可以毫無後顧之憂的為自己的快樂買單。
當同齡人忙著照顧孩子,我正踏上旅途,探索這大好山河。
不過每個人汲取快樂的方式不同,有人能在家庭瑣事中感受幸福,有人獨身一人感受快樂。
所以我也很難評判一地雞毛的婚姻和孤身一人哪個更好,人生如棋,預知三步已是高手。
但若想預知三百步,那可能一步也邁不出去,能過好當下生活的每一天已經很不錯了。
/
也許晚年回顧我的一生時,好像也不會有什麼遺憾了吧。
我想我會是幸運的,我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大半的時間我都在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