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分班是隨機分的還是有套路的呢?雖然許多幼稚園老師不會明說,但咱們做家長的要懂才行,不然就尷尬了。
朵朵上幼稚園了,媽媽驚喜地發現,女兒朵朵正好分在了幼稚園的“朵朵一班”。
幼稚園有三種班級,一樓的兩個班級分別是“苗苗一班”和“苗苗二班”,二樓的兩個班級分別是“朵朵一班”和“朵朵二班”,三樓的兩個班級是“果果一班”和“果果二班”。
本來媽媽以為,幼稚園是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和入園時間確定下來的班級,後來發現並不是那樣的。
有的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在“苗苗一班”待了兩個月,就轉到“果果二班”去了。
朵朵媽媽在接送孩子上學的時候,認識了一位“果果班”的小朋友家長,兩個人通過聊天,媽媽瞭解到“果果班”的老師似乎更好,學習的內容也更多,就覺得女兒分到“朵朵班”,是不是因為自己沒有找關係呢?
朵朵媽媽找到幼兒園的領導,想要給自己的女兒換一個班級,園長卻說:“我們現在的分班都是最適合孩子的,你打算去的果果班,雖然很好,但卻不一定適合你的孩子……”
朵朵四歲,上幼稚園半年,她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較有限。
而“果果班”的孩子們不管是年齡大一點的,還是小一點的,都是獨立性比較強的,老師對生活上的照顧少一點,而且班容量也要大一點。
以前,我們的幼稚園分班是嚴格按照年齡劃分的,而國外在很早以前就有“混齡班”的存在了,特別是很注重素質教育的德國,很早就是實行“混齡班”的制度的。
混齡班也是有很多好處的,比如,年齡小的孩子可以和大一點的孩子在一起,學習他們身上的一些優點和技能。
孩子們容易形成互幫互助的氛圍,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幼稚園分班,家長都願意分到一個好班裡去,認為幼稚園會存在把優質的師資力量分配到優秀班級的可能。實際上,這樣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
孩子的幼稚園分班,如果不是嚴格按照年齡劃分的話,家長應該怎麼選呢?
孩子分到合適的班級里,比分到最好的班級更重要
我覺得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孩子實際情況來看。
如果我們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而且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你硬要把他送進最強的班級里去,孩子也許會會很有自卑感,因為身邊的小朋友都比他強很多。
而幼稚園也基本上不會存在師資力量分配不均勻的情況,一般都是比較優秀的老師做主班,搭配兩個老師做配班。
師資力量比較均衡,也更有利於幼稚園的良性競爭和發展。
如果家長髮現孩子分到的班級確實不太適合自己的孩子,也是可以向幼稚園提出來轉班的。但是,孩子想要度過快樂的幼兒園時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還是需要為上幼稚園提前做一些準備的。
第一,孩子上幼稚園之前,要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上幼稚園的基本條件,就是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在家如果表達能力不強,有的媽媽是可以猜出來孩子心裡在想什麼的。但是,老師不一定猜的出來,幼稚園的小朋友更猜不出來。
所以,有的孩子一不高興就發脾氣,一不順心就動手打人,在幼稚園就很難適應。
語言表達能力是最基本的溝通交流方式,孩子通過和老師溝通交流滿足自己的需求,通過和小朋友們溝通交流,獲得更多的友誼和快樂。
所以,上幼稚園之前,我們要多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作息規律很重要。
幼兒園的飲食一般都是根據大多數孩子的口味來確定的,比如,一般都是葷素搭配,適合孩子身體成長的營養餐。
如果你的孩子能夠適應幼兒園的飯菜,可能會很適應幼稚園的生活,如果吃飯不能適應就會過得比較困難。
在家裡,我們也應該盡量克服孩子挑食、厭食的習慣,畢竟對身體健康是不好的。
孩子盡量和家人一起進餐,養成按時吃飯的好習慣,能夠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飲食。
第三,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讓孩子成為班裡最“靚”的仔。
在幼稚園不會有學習成績不好的問題,但是,會有生活不能自理的小朋友經常被嘲笑。
比如,別人都會自己吃飯,只有你不會,大家都能自己穿鞋子,只有你穿不上,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很受打擊。
想要在幼兒園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一定要成為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強的孩子。
你不但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還能給老師幫忙,幼稚園生活就會過得如魚得水,孩子也會自信陽光。
幼稚園是孩子走出家門的第一步,我們應該做好準備和引導,讓孩子邁出成功的第一步。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