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的資訊會一直存在孩子腦內,長期發揮作用,關鍵要科學早教
更新于:2025-04-06 03:49:28

隨著科學育兒知識的普及,我看到了一個很好的現象,很多父母開始注重早期教育了。可是,你知道嗎?大部分人都忽略了孩子剛出生的那段日子。世界名人蘇聯的巴浦洛夫談早教時是這樣說的,他說從嬰兒降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

可見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不是在出月子后,也不是在孩子1歲或者2歲之後才能開始,如果有條件,你完全可以從孩子出生後就開始了,這才是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上!

沒有贏在起跑線,能高品質抓住“黃金3年”,也就是孩子3歲之前的時間,你也會比一直不注重早期教育的父母收穫更多。

0~3歲是教育界普遍認為的最重要的早期教育階段,就像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說的那樣:兒童出生後頭3年的發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過兒童整個一生中的任何階段。如果從生命的變化、生命的適應性和對外界的征服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來看,人的功能在0-3歲這一階段實際上比3歲以後直到死亡的各個階段的總和還要長,從這一點上來講,我們可以把這3年看作是人的一生。

早期教育如此重要,可偏偏還有很多父母不以為然,他們認為那麼小的孩子,你跟他說帶他玩,他能懂啥?有這種想法的父母,是最需要學習的父母了。

首先,他不明白早期教育的意義。其次,他不知道如何科學的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所以,他會以在工廠做工的思維,以短期結果為導向的認為,早教是一種無效勞動。

實際上,父母的對於子女的早年教育決不是一種無效勞動。雖然在某些年月時,好像被教育者處於沉睡狀態,沒有見到效應;但是,到後來終有一天,會看見大有好處的。

早教如此重要,可是你知道如何科學早教嗎?很多父母看到早教,第一反應可能就是不自信,我自己上學都沒學好,我還能教孩子嗎?別誤了孩子?實際上,早教沒你想的那麼難,你只要掌握了嬰幼兒各階段發展特點,在家便可輕鬆早教。

比如0~6個月孩子視覺系統發育有這樣的特點:

1~2周的新生兒,只能看清20釐米以內的物體,視線可以追到正前方的中線位置;

滿月後孩子的頭部和眼睛的協調性變強,可以追視自己感興趣的物體;

3~6個月的時候,孩子的視線可以隨著人或物體追到180度的位置,且已經具備了分辨顏色的能力。

那我們這時候的早教目標就可以根據孩子的這個發展特點來設定,比如找個合適的機會,跟孩子玩《黑了,亮了》這個遊戲,讓孩子感受“明”和“暗”,提高孩子對光線的反應能力,發展孩子的視覺能力,提高孩子對光的反射活動的認知,訓練孩子的視覺追光能力。

這個遊戲具體可以這樣玩:

1、我們先準備一個手電筒筒,將窗簾拉上讓光線變暗。

2、我們一隻手輕拍孩子,另一隻手將手電筒筒打開,照射到孩子的視線前方,並對孩子說“亮了”,然後關掉手電筒筒,同時說:“黑了”。

3、在玩的時候,我們還可以慢慢移動手電筒筒筒的光,觀察孩子的視線是否會追著光亮走。

4、最後拉開窗簾。

做這些動作的時候,我們要隨著觀察孩子的反應。

玩這個遊戲的時候要注意:

1、拉上窗簾要保證屋內不要太暗,以免嚇著孩子。

2、注意手電筒筒的光不能打到孩子眼睛上,以免傷到孩子眼睛。

3、手電筒筒光亮的位置和移動幅度要考慮孩子的眼部和頭部協調性。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首先發揮功能的是感覺器官。”玩這個遊戲,不僅可以刺激孩子的視覺發育還可以促進孩子的聽覺發展。

可見科學的早教不是父母的心血來潮,想到什麼就來什麼,而是要符合孩子發展規律。

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所有的知識都得需要我們花時間去學才能獲得。如果我們想瞭解孩子的發展規律,自己在家科學早教,那我們就必須提前學習。

做媽媽後,看了幾十本育兒書,有國外的有國內的,有偏理論的也注重實用性的。在此給新手父母一個誠懇的建議,有孩子后,你的時間並不充裕,買實用的比買偏理論的更容易上手。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