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白月光也塌房,改編不是瞎編
更新于:2025-03-29 03:02:43

2.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5億)成本,IMDb2.4分,豆瓣4.4分。

好萊塢大片《白雪公主》撲得轟轟烈烈。

從選定瑞秋·齊格勒飾演白雪的那一刻起,圍繞電影的紛爭就沒有停息過。

對於看《白雪公主》長大的一代人,這無異於童年白月光的史詩級塌房。

《白雪公主》最初是在歐洲廣為流傳的民間童話,據說原型人物是18世紀住在美茵河洛爾城堡的瑪利亞·馮·埃爾塔,她的父親再婚後送了新妻子一面巨大的箴言之鏡。格林兄弟整理改編了這個故事,收錄於1812年出版的《格林童話》中,從而成為如今家喻戶曉的經典童話版本。

冰肌雪膚的善良公主、人美心毒的邪惡王后、樂於助人的七個小矮人和姍姍來遲的王子……並不複雜的故事元素謳歌了人性的真善美和內在力量,為我們揭示邪不壓正的樸素真理。

作為全球知名的經典IP,《白雪公主》數次被搬上了大銀幕,有二維動畫也有真人電影,影視化改編版可大致分為三類:傳統型、顛覆型、延伸型。

先來看看與原版童話相差無幾的傳統型改編。

1916年美國版《白雪公主》是現存最早的版本,它是當年派拉蒙公司推出的聖誕大片,主打闔家歡喜劇風。在這部製片廠時代的流水線電影中,導演J·塞爾·道利選擇了與之合作幾十次的女演員瑪格麗特·克拉克,中規中矩地講完了我們熟知的故事。

1937年迪士尼製作的動畫《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是最廣為人知的經典作品。紅色蝴蝶結、藍黃公主裙,形塑了我們心中的公主形象,她與七個憨態可掬的小矮人之間的溫馨互動亦是動畫史名場面。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以傳統手繪為主,多平面攝影技術為輔,為30年代的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

1961年美國的《白雪公主與三傻》也是在原有框架上做加減法,七個小矮人被改為活寶三人組。當時的流行肥皂喜劇《三個臭皮匠》讓三位演員哈利、科裡、拉裡走紅,他們把詼諧幽默的肢體喜劇融入了《白雪公主與三傻》的演繹中,其光環和故事線蓋過了白雪公主和繼母。

1994年,日本龍之子動畫工作室推出了52集的《白雪公主傳奇》(曾譯名為《白雪姬的傳說》)。明朗清新、天真爛漫的畫風,俘獲了無數80後觀眾的心。

跨入新世紀後,2001年英國版《白雪公主》和2009年德國版《白雪公主》相繼問世。這兩部作品都嚴格遵循原著,拍攝得工工整整,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女演員的花容月貌。

2012年的美國電影《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是傳統改編作品的集大成者,華麗服飾和全明星陣容為這部奇幻喜劇增色良多。莉莉·柯林斯飾演的白雪公主、裘莉婭·羅伯茨飾演的邪惡皇后以及艾米·漢莫出演的白馬王子,都完美契合了大眾對於真人童話的浪漫想像。影片對公主的形象做出了符合時代的改編,在保留勤勞勇敢等特質的同時也賦予了她獨當一面的氣質。

顛覆性改編作品湧現於近30年,其背後是後現代主義的潮起潮湧。

1996年,上海美術製片廠推出了用平面定格拍攝的剪紙動漫《白雪公主與青蛙王子》,由動畫大師錢運達(《邋遢大王歷險記》)操刀,借鑒了中國水墨畫和年畫元素,把吻醒公主的王子改為尋覓真愛解除自身魔咒的青蛙王子,將單向拯救變為雙向救贖,堪稱中西融合、嫁接文本的經典。

1997年,英美合拍版《白雪公主》則是一部典型的哥特電影,以王后的視角展開中世紀黑暗童話,因《異形》而走紅的女星西格妮·韋弗把陰暗后母塑造得惟妙惟肖。

到了2007年的動漫《白雪公主續集》,故事主角變成了巫婆。影片講述了“公主和王子幸福快樂生活在一起”以後的故事,巫婆愛上了王子,用盡心機想得到他的青睞。

同年的美國電影《大學新生》則是一部擁有白雪公主內核的新時代小妞電影,與大部分千禧年代的青春片一樣甜蜜且養眼、浪漫又吵鬧。阿曼達·貝尼斯飾演的雪梨為追隨亡母的足跡,進入了她的母校。為和姐妹會頤指氣使的mean girl相抗衡,她結交了7名被排斥的校園邊緣人物,決定通過競選學生會主席來獲得話語權。

2012年誕生了兩部白雪公主衍生作,分別是美國的《白雪公主與獵人》,以及西班牙的《白雪公主鬥牛記》。

《白雪公主與獵人》大幅增加了原文本中獵人配角的戲份,以他的視角展開故事。“暮光女”克裡斯汀·斯圖爾特和“塞皇”查理茲·塞隆分飾公主與王后,“錘哥”克裡斯·海姆斯沃斯出演的獵人包攬了片中的大半動作戲。四年後,本片還拍攝了續集《獵神:冬日之戰》。

《白雪公主鬥牛記》在原故事中加入“鬥牛”的主線,女主不叫“白雪”而叫“卡門”,是一位智勇雙全、打扮中性化的女鬥牛士,該設定帶有濃厚的西班牙文化特色。

2014年的德國動畫《第七個小矮人》則是史上雜糅文本最多的一版:小矮人被巫婆利用,意外讓公主和童話王國陷入長達百年的沉睡,本應用真愛喚醒公主的男主也被惡龍抓走了,於是天降大任於矮人也,他們踏上了拯救公主和其他人的冒險之旅,一路上遇到了小紅帽與大灰狼、穿靴子的貓、阿裡巴巴和四十大盜。對於熟讀經典童話的孩子們而言,《第七個小矮人》算是串聯版普及影像。

2019年,法國女導演安妮·芳婷也改編了一版《白雪公主》,此前她對《包法利夫人》的現代化改編較為成功,因此本片關注度較高。影片毫不避諱地表現女性慾望,把小矮人們改為7個與白雪發生露水情緣的普通男人,但呈現效果並不算好,最大看點反而是伊莎貝爾·於佩爾扮演的繼母。

也有少數作品沿用了“白雪公主”的意象元素,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拓展與創新。

2014年的日本電影《白雪公主殺人事件》改編自推理作家湊佳苗的同名小說。影片伊始,OL麗人三木典子離奇身亡,因其美麗優雅的外表和其就職的公司生產白雪香皂,網友們稱之為“白雪公主殺人事件”。

毫不起眼的公司同事城野美姬被懷疑為兇手,電視台編導為了節目熱度和真相還原,走訪了美姬的同學、家人和鄉親,在宛若羅生門的證詞下,整件案子的脈絡也逐漸清晰起來。

2024年的韓劇《白雪公主必須死》改編自德國作家內爾•諾伊豪斯的同名小說:高正宇19歲那年,他的同學在倉庫神秘失蹤,現場出現了他常用的車和沾滿血跡的鞋子,他被指控為殺人兇手,最終被屈打成招。

十年後,他出獄了,開始著手調查案件真相,村民對他敵意很大,就連母親也不信任他。隨著調查的深入,他發現所有人似乎都與兇案有關,他要對抗的是團結一心的犯罪聯盟者。

乍一看,這兩部作品與白雪公主敘事沒有太大關係,但影片對於美麗、醜陋、善良、邪惡的人性剖析,與《白雪公主》的核心內涵遙相呼應。

說回2025年版的《白雪公主》。

除了白雪公主這個人物選角外,其他方面也相當拉胯。

王後向來是個重要角色,“神奇女俠”蓋爾·加朵曾被寄予厚望。但與查理茲·塞隆、裘莉婭·羅伯茨、伊莎貝爾·於佩爾橫向比較,她的扮相和演技均相形見絀。

為了避免真人出演矮人導致的容貌歧視之輿論,這一版採用CG電腦特效製作小矮人,視覺效果相當驚悚。

劇情方面白雪公主的配平CP不再是白馬王子,而是劫富濟貧的綠林好漢。如何表現他的“羅賓漢特質”呢?片中給他安排了一段進城堡偷土豆的戲,咱也不知道這怎麼就能體現他的反叛精神了。

影片顯然是想蹭一蹭女性主義浪潮,努力把公主和王后設置為獨立大女主,也給她們安排了一些深明大義/野心勃勃的臺詞。但鏡頭一轉,魔鏡比美的設定仍然保留,原來女性主義只是她們的時尚掛件。

雖然2025年版《白雪公主》槽多無口,但可以肯定的是之後仍會有源源不斷的改編作品,畢竟這個故事有著廣泛的國民認知度和廣闊的改編空間。

然而,改編不是瞎編。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其實已經不大適應當下語境,若想對它們做出改編,則需要大刀闊斧注入時代新內涵的創新。同時,也要兼顧大多數觀眾的接受程度和心理閾值。

來源:24樓影院

馬麗沈騰,正式解綁
馬麗沈騰,正式解綁
2025-03-26 04: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