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里,作者就以餐飲企業為例,解讀為何企業需要做數字化轉型,一起來看看作者的分享,或許會給你一些啟發。
TOB 企業的產品一定是放在垂直行業中進行分析,才能找到產品發展的肥沃土壤。TOB 企業將產品售賣給商家,商家通過工具的使用進行“降本增效”,最終實現消費者獲益。
那麼我們今天需要首先瞭解當下消費者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滿足消費的心理預期。(本書是以餐飲行業 TOB 產品為基礎進行實例分析,故對應行業數據為中國餐飲行業相關數據),想要做出好的產品必須把客戶的行業研究清楚。
2023 年餐飲消費者重點關注:健康度、性價比、體驗感。
通過紅餐產業研究網提供的大數據我們可以研究得知,每一項需求的變化都會和餐飲企業數位化產生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比如客戶更加關注的是健康度,那麼我們就要通過科學的供應鏈管理對於食材進行徹底的溯源,實現從田間到餐桌保障科學地管理。
同時在選材用料之後對於客戶進行透明化展示,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餐飲企業做 4D 廚房邀請顧客參觀,明檔製作菜品,以及喊出“絕不做預製菜”的口號的原因。
一、性價比
你是不是有時就把性價比理解成便宜了呢?現在消費者並不是一味地追求便宜,在大眾的認知里,早就樹立“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的消費觀,人們更傾向於性價比高的餐廳消費。
這個時候如何提升“性價比”的難題就會落到餐飲企業里,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就是由粗放式管理轉變為精細化管理。而精細化管理對於企業人員素質要求也是極高的。如何降低人員要求和人員的成本成為餐飲企業需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這個問題乍一聽感覺很難,其實一點也不簡單。(開個玩笑)
給你舉個例子:比如在農村農忙的時候想要糧食收得又快又好,在機械化並不發達的時候,需要增加人工,實現快速收割的目的。而有了收割機後,村裡面的男女老少再也不用從事那麼重的體力勞動。通過工具快速地實現糧食的入倉,既方便快捷,成本又低。
說到這裡想必你已經知道如何解決成本問題—通過工具的使用提升工作效率。在工作中產生業務數據,在業務數據中發現問題,定位問題,最終實現解決問題。
數據永遠不會騙人,除非有人故意造假。
二、體驗感
在這裡的體驗感,從我理解的角度出發,並不僅僅是環境和氛圍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作為餐飲服務商家是否能夠真正懂你的顧客。知道不同分層的客戶如何去服務,不同顧客的喜好忌口在就餐前能否得到對應的關注,這些都將是我們為顧客提升消費體驗重要的節點。
越是人均消費高的門店,消費者對於整個消費旅程的體驗要求也就越高,高端餐飲並不是你裝修門店花費了多少錢,而是你的環境 / 服務 / 菜品是否都能達到高端水準。
在老闆提供卓越服務的前提下,門店一般採用制定複雜的客戶服務流程,最終導致過度服務,門店人員工作效率低,客戶體驗也沒有想像那麼好。對於餐飲服務行業那麼什麼是好的服務呢?簡單來講就是用心服務,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問題。
以上都是餐飲資訊化企業在面對餐飲客戶時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作為餐飲管理工具的供應商,要想清楚的是餐飲企業在經營中面對的真問題是什麼,而不是大部分時間執著於“假問題”。
對於餐飲企業而言真問題一共分為兩類:對內的管理需求;對外的服務需求。
客戶需求是客觀存在的,那麼需求與滿足需求的能力呈現了不匹配的狀態,如果想解決不匹配狀態或者縮短之間的差距,必然要清晰的知道差距在哪裡,在誰身上,因為問題是人創造的,想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就必須通過工具直接把問題定位到人身上。
TOB 企業必須真正明白 B 端企業最終的目的是解決客戶自身的問題,滿足客戶的需求。這常常是衡量這個產品或者工具是否有真實價值的考量。
在這疫情結束之後到現在,TOB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發現並沒有年初那麼樂觀,而是發現客戶的要求變高了,變多了,根本原因在於垂直行業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消費者對於 TOC 企業(餐飲企業)的要求增加了,當 TOC 企業想要解決時必然會轉嫁要求於 TOB 企業(餐飲信息化企業)。
C 端產生問題→ TOC 企業帶著問題→ TOB 企業解決問題
本文內容來自個人書籍《產品運營指標》。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