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這些錯誤能毀掉你的數字化升級。
更新于:2025-03-26 06:49:07

本文通過具體實例分析,強調了數字化轉型應以業務需求為出發點,避免跟風和技術驅動的陷阱,更注重實際效果和長期價值。文章提醒讀者,數位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細緻規劃和持續優化的過程。

前幾年,數字化轉型被提的很多,可謂鋪天蓋地。

但這兩年,感覺提的少了,不像之前那麼熱。

難道說,數位化不重要了呢?

並不是,反而數位化像空氣和水一樣,就在身邊,越來越不可或缺。

談起數位化,它涉及的範疇很廣,比如

樓下的便利超市,早餐店開通美團,餓了麼外賣,這是管道的數位化

原來紙質功能表點菜,現在掃碼線上點餐,這也是數位化

就連社區的鮮花店,建 2 個老使用者的微信群,這也算作數位化

只不過,這些小商家們,不懂太多概念,也不用刻意教育,實用為主,別人用,它們也就跟上。它們往往是被“數位化”。

而大一些,行業領先的品牌商家,更早早就布局數位化了

瑞幸咖啡 APP 點單,直接在 APP 上選擇附近門店,選擇到店取,還是送上門,早就不用擠著排隊,這是數位化的便利。

到優衣庫線下店買衣服,選完衣服,不想帶著逛街,可以選擇送到家,這也是數位化。

買黃天鵝雞蛋,買的時候不放心,可以掃碼溯源,看到源頭雞的整個飼養,產蛋的過程,使用者也能放心購買,這是生產養殖的數位化。

只不過,大企業的環節更多,分工更細,它們的數位化細分成很多板塊,如管道數位化,產品數位化,供應鏈數位化,行銷數位化,銷售數位化,管理數位化等等。

真正重要的東西,往往都靠自覺,自省,內部自驅力。如果今天等著被市場教育,叫醒,那恐怕就危險了。至少這樣的企業很那領先。

數位化已經不是新鮮事。現在很多都在談數智化了。不過,數位化是智慧化的基礎。

數位化很重要,也不新鮮。是不是說,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就動手幹數字化轉型吧?當然,千萬別這麼干。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在行動前,還是需要搞清楚一些問題,比如:

是不是當下就要開啟轉型?(尤其是中小企業)

數位化轉型是業務問題,還是技術問題?

做數位化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短期目標,長期目標?

優先從哪裡開始著手數位化?

自己團隊有沒有能力做好轉型?需不需要找專家顧問?

哪個部分牽頭,哪些要協助?

有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投入??

這些根本性的問題,想的越清楚,數位化越容易成功。

我見過一些急功近利吃大虧的企業。

如,什麼熱跟什麼風。一位新聘 CEO,看著當年私域很火,就從私域數字化開始,3 年花了公司幾千萬,最後失敗收尾。3 年任期未滿就被幹掉了,剩下一堆爛攤子。

如,數位化由 IT 部主導,從建數據中台著手,找了第三方公司,簽了 800w 開發合同,準備開幹了。後來參與我們組織一場業務專家討論會,發現技術那套存在問題,立刻暫停合作,不然掉大坑了。

過早和過度追求數位化。有企業上來就大建數字化系統,從生產,管理,OA,行銷等,但是整個組織學習使用成本都很高,年年大投入,又不能立馬見效,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甚至會拖垮公司。

所以,為了數位化而數位化,不可取,也不明智。

數位化,應該從最有產出的地方開始。

最有產出的是什麼?就是業務,直接跟銷售,渠道,營銷相關的。

比如,以前公司只在線下店賣,現在跟老闆說,今年要搞小程式商城來賣貨。這個吸引力就比跟他,提我們得建個會員系統更容易獲得支援。

拓展小程式商城這叫渠道數位化,直接關聯賣貨。會員系統這屬於營銷數位化,不是直接賣貨。所以老闆評估的優先順序就不一樣了。

當然這一點,不同公司也不一樣。但現實大抵就這樣。

大多時候,其實不用刻意去講數位化概念,公司就跟著業務需要走,技術能理解,回應,支援到,數位化都不會差。

越重要的東西,越平常心。重視,並不是搞一些花裡胡哨的會議,彙報,評選什麼的。就是實實在在想好,做好,改好。

但是,過去我們給企業做客戶數字化升級,常常推動他們先內部立項,搞個委員會,等調研完成,再搞個項目啟動會,邀請公司相關領導,部門參與,再進行深入實施。

為什麼要大費周折,其實也是為了專案成功。有些公司是”入鄉隨俗”

當然,根本上這取決於企業內對項目的認知程度和推進難度。

往往這些企業大了,部門割據,利益錯中複雜,最難的就是協同。所以啟動會既是動員會,也是昭告天下會,是推動各部門協助專案的手段。

至於有沒有用,還是因公司而異了。

做數位化,最難的是短期證明價值。

同時,很多企業內部,專案也有鄙視鏈的。

比如,離業務越近,離賺錢越近,優先順序越高,就越容易獲得支援。

再比如,牽頭領導權力越大,影響力越大,越是老闆紅人,下面的人就優先順序越高,這些都決定了項目獲得的資源和成功的概率。

一些大傳統企業,人浮於事,官僚,他們非常喜歡且擅長這一套。導致顧問的工作,有時候不是在做“正確的事”,或是迎合某領導口味的事;最噁心的是顧問被當做權力鬥爭的”刀“使。

我曾接一個專案,剛進去就被負責人警告,XX 業務不能碰,xx 業務要避免,XX 要謹慎,先跟 XX 討論。其原因就是該領導跟這些勢力不對付。

扯遠了。還是回到數位化,回到業務問題。

我也是踩了幾次坑之後,有了些自知之明。

曾有個企業負責人問我,三壽老師,你實話說,我們公司這情況,是不是 10 年也幹不起數位化?

我看了他一眼,笑而不語。這是個坑啊,我才不跳。

在後來,我意識到要先幫助企業項目負責人快速拿到一些結果。所以在客戶數字化專案里,我都建議優先解決業務關聯度最強任務,比如説明前端銷售提升離店的轉化率,幫助會員部啟動沉睡使用者,提升復購率;與此同步,也優化內容,建立標準,説明提升團隊內功。

也就是,短期結果,長期價值,都要。

果然,按照這個原則做,後面的專案就順暢許多。

講這麼多,總結來看幾句話。

數位化,一定要業務思維,不要 IT 技術思維。

數位化,以業務痛點出發,由近及遠,由表及里。

數位化,不是一個短期專案,是長期持續投入的工程。

數位化,不是目的,是過程,手段,工具。

專欄作家

晏濤三壽;微信公眾號:晏濤三壽;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數位化營銷專家,私域流量與超級用戶增長方法論首創者。著有《超級用戶增長》、《微博與微信營銷實戰兵法》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