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行業做久了,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這篇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於互聯網工作和生活的一些思考和想法,供大家參考。
這篇文章的初衷不是宣導大家不要打工,有工可打在如今算是“福報”,趁著能賺就先賺著,尤其是年輕群體,不管怎樣都需要打工的歷練。
只是隨著年歲漸長,身邊很多人或多或少都面臨著兩難的抉擇,當然也有一些人走出困局開啟新生,希望大家通過別人的故事能引發一些思考。
首先想說的是一個開植物工作室的少年,因為他的故事也影響到了我。看到那些訪談以及到店接觸後,對迷茫時期我的選擇產生了一些作用。
三月初春的一個週末,我正在後海附近一家餐館排隊,等位期間看到了一篇文章,主題大概是那些先上岸的人如今怎麼樣了。
在第二個人物故事里我看到一位 90 后的男青年辭去得到核心職位的工作,開了一家植物工作室,經歷令人動容,搜了一下正好離得不遠,於是飯後便過去了。
我不是自來熟的那種性格,即便是因為看了文章前去,也不想莫名對人家產生打擾,於是只像個尋常顧客一般看看店裡的植物。
當時在吃飯的店裡買了一些招牌的燒餅拎著,他很好奇我們拿的是什麼,便問“我能問下你們買的是什麼嗎,好香啊”。我說是燒餅,說著便拿出一個給他,讓他嘗嘗。
他連忙推脫說不行不行,我說沒事兒我們買了好多呢,你嘗嘗,這是他們家特色。他拿出手機收藏了我說的那家店鋪說以後要多多光顧。
最後我選了一盆水培鴨腳木,大概六十幾塊錢,而他給我結賬包裝的時候送了一瓶香薰,我回去后在網店一查,售價要八十多,感覺很不好意思。
我在店裡選購的時候也有其他看了文章前去的顧客,進門沒多久便和店主攀談了起來,表達了自己的崇拜,並詢問羅老師是不是也經常去。
店主說他來的比較少,花姐經常帶孩子來,言語間能感受到即便在得到期間,他應該也差不多是高層,在跨年演講中還出現過他的案例。
後來我又看了幾篇他的相關內容,大概經歷和選擇的難題跟我們當前差不多。繼續打工還可以進大廠做高 P,但他不知道幾年之後出路在何方。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沉澱和積累之後,他選擇了跟隨內心創辦自己的植物工作室,希望年老時孫子問起來能向他講述自己的故事。
在他的訪談中,有一句讓我很受觸動的話是“活經歷比賺錢更重要”。他說自己目前沒成家沒孩子,還可以去打拼去開創,在這個前提下,勇敢選擇了未來的人生路。
不得不說,他的故事對我後續的選擇一定程度上產生了影響,當時的我也正不知道何去何從,繼續找個工作賺錢嗎,還是是時候遵從自己的內心了。
雖然並沒有財務自由,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在這個不大不小的年紀,是否能夠按自己的心意去開啟新生活,而不是繼續把那個真我隱藏起來,繼續隨波逐流,過每天都是空心的日子。
況且公司里的那一套確實令我心生厭煩,換個工作不難,但如今每個單位都不好過,不是有這樣的問題就有那樣的問題,還要繼續糟心么。
思考許久之後才做了最後的決定,離開職場,脫離那種看似穩定的體系,過一種不一樣的生活。
離開之後我和一位關係還不錯的前同事相聚,她說雖然現在每天的生活就像打仗一樣要解決各種問題,跟以前上班全然不同,但要讓她再回去上班,還真是不想。
她比我早一年離開公司,和親戚一起做生意,每天也有業績的壓力,而且作為老闆之後,凡事都比打工時更加磨練人,每天都是新課題。
雖然如此,我們也都一致認為,這種生活比打工更有安全感,畢竟每天的付出都能換來看得見的蒸蒸日上,辛苦幾年之後徹底自由也未可知。
我鼓勵她向前看,雖然眼下辛苦,但好在生意興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資源和機會,既然有這個條件,不如大刀闊斧開疆拓土,以後回首也是人生中一段飽滿的經歷。
她說父親總覺得她現在乾的連沒上過大學的人都能幹,做了那麼多年互聯網的工作就這樣放棄了嗎…我聽後勸她千萬別這麼想。
互聯網是我們從業的一個領域,但並不是說我們要一輩子都在這裡,擇一事終一生更適合以此為事業的初心,而我們大多數人所做的不過只是職業而已。
職業謀生,百花齊放。
脫離職場固然飄零,但那些看似有班上,為了賺錢而堅守的中年人,日子也不好過。最近有一部電視劇《凡人歌》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看。
主人公那偉作為公司元老,在降本增效中被無情優化,哪怕為了應酬拚命喝酒,為了保住工作自己墊付 80 萬欠款,但都無濟於事,因為資本面前從不講感情。
我親眼見到過類似的事情在公司里發生,不論之前有過功勞還是苦勞,不論曾經是多大的頂樑柱,改朝換代時都要換一朝臣,這和能力無關。
我也聽聞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為了保住工作不得不在新領導面前卑躬屈膝,賣慘臣服,只為能夠有個飯碗。
而那些為了自身利益,甘為棋子折磨下屬,哪怕自己最後也不會善終,但依舊要違背良心肆意甩鍋的人更不用提了。
我始終認為,人生的長度是大於一份工作的,生活也是。做人的準則和基本底線還是要有所保留,善良是一種選擇。
今非昔比,大家都很難,但不能因為難就避而不談,誰不難呢。當沒有鐵飯碗沒有永遠的托底時,我們要成為自己的降落傘。
有份工作看似體面,有個班上也讓你暫時覺得很安全,但如果公司這條船都不安全,船上的人就會隨時面臨被替換的風險。
年輕人還有更多選擇的空間,但虛長幾歲的中年人確實應該早做打算。打工並非長久之計,當沒工可打時,要提前做好心理和現實的準備。
很多決定遲早要做,很多問題永遠也躲不過。如果一時間茫然無措,學會與問題共存,慢慢的自然會有答案顯露出來。
車到山前必有路,願大家都是自己人生的開創者。
專欄作家
慕斯姑娘,微信號:musiguniang,公眾號:產品那些年,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產品經理成長進階指南》作者。從消費互聯網入行,現在產業互聯網領域從事產品工作,擅長產品規劃和落地。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