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最好的 APP 是什麼?這個面試題你如何回答?這篇文章,作者給到了自己對產品流程的觀點和看法,一起來看看。
剛開始設計產品不知道從哪裡下手,不要咔咔咔考慮有哪些功能模組,頁面長什麼樣子。具體的業務捋不清楚,更別說對特殊場景的設計,根本想不到。
其實最重要的無非就是梳理這幾件事情
1. 有什麼角色(設計的產品給誰用,誰參與)
2. 這個角色利用這個系統幹一個什麼事情(解決痛點、完成業務流程)
3. 盈利點、項目的出發點(專案目的或者說是專案解決了什麼問題)
如果不是一個產品設計者,一個普通的使用者可能僅僅站在一個單一消費者角色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他無法拓展思維去考慮更多的東西,這裡面包括商業化的思維落地、多角色使用場景下體驗度如何、合理度等等。
曾經面試的時候有人問,你覺得最好的 App 是什麼?比如說分下下淘寶吧:
普通用戶思維就會站在買家的一個角度去考慮,說淘寶是一款不錯的產品,自從有了淘寶,購物更方便了,使用介面如何如何,有哪些那些功能… ..
具備產品思維的人就會用一個更全面的角度去分析這款產品,首要的就是站在這款 APP 的創造者的身份去考慮。因為只有站在創作者的角度,你才能考慮產品的出發點、目的,畢竟產品的最終目的都是商業化落地,賺錢是最重要的。本質就是利用使用者的痛點去解決問題之後賺錢,最終如何引導使用者去一直使用產品叫行銷。
還有拆建產品的時候,會發現有一些隱性功能。就一個電商系統來說,貨物從買家到賣家鏈路是非常長的,這裡面包括商品的展示、下單、發貨、貨物的生產、儲存、貨物出庫入庫、物流、退換貨等多方參與。適當的根據運營方案去裁切功能也是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最好的產品不是大而全。
針對以上的資訊,我們可以舉例分析如何構思一款產品
第一步:
比如考慮商城:做商城涉及到哪些角色:有買方、賣方、還有平臺方;怎麼盈利和落地,怎樣設計規則。
比如考慮打車:想到的不僅是打車人、還有司機、最重要的還要有一個平臺方;怎麼盈利和落地,怎樣設計規則。
第二步:
梳理每個角色在系統中的流程(該角色利用該系統可以做那些事);將這個事情在系統中進行切割,劃分成最小的功能點,進行分析;
比如:買東西;用戶買東西這是一件事,但是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維度去思考; (也可以理解為場景)
(1)選購的過程,哪些可以買,哪些不可以買,怎麼讓使用者多買;
(2)下單的過程:如何下單、怎麼支付、怎麼查看購買的訂單;
(3)下單後,訂單如何查詢,如何交付;是立即交付還是需要郵寄,這和商品性質相關;
(4)售後服務:使用者下單后不滿意如何處理;
(5)買東西這件事就結束了嗎?剩下就是維護老客戶, 如何促進再次成單等一系列的刺激手段;
第三步:埋點
當我們理清楚不同的角色在系統幹什麼事情,我們就可以根據需要設計一些盈利的點,請君入甕。
繼續舉例子:
(1)淘寶搭建了平台為什麼解決你的問題,當然是為了賺錢啊!(先讓你賺錢,再讓你心甘情願的交錢)
賣家想賺錢:行銷直通車,增加你的店鋪曝光度;廣告;星級保障;直營店鋪;押金管理;訂單金額管理;金額的託管是一個巨大的數位…… .; 店鋪裝修的錢;熱搜展位的錢;
買家怕有風險:保險
等… ..
好像這個事情想通了,所有的產品都是這個套路,無非就是我們能夠比別人想到的細節更多;埋點就更多。設計的產品的基礎就是足夠了解使用者,瞭解用戶幹的事。但是產品經理最大的問題是無法足夠的瞭解每個角色,至少要對設計的業務存在的問題和流程十分清楚才行。而不是脫離了業務和落地,去憑空搭建空中樓閣,花裡胡哨但是毫無卵用。
一個牛逼的產品大佬無非就是想到所有的細節,比普通產品又快又多;這就是長久思考鍛煉出來的思維模式;大腦思維是增量增長、而不是單一模式;
最後我想起天道中的一句話:“你悟到的才是你的”,不管什麼高人給你支招,你需要自己真正的領悟了,你就想通了。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