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安陽3月25日電 記載有漢文、回鶻文、粟特文、古敘利亞文等20余種文字的吐魯番文書25日在古都河南安陽展出,旨在展示絲路文明的交流與融合。
這場由中國文字博物館等主辦的“墨痕千年——絲路文字的交融與共生”展覽,共展出包括上述文書、毛織品、陶器、糧食、錢幣、壁畫殘塊等在內的123件(套)珍貴文物。
中國文字博物館陳列展示部副主任楊軍輝介紹,此次展出的有北涼稅吏的欠稅自陳、唐代府兵的銅符告身、回鶻可汗的朱印敕令等邊塞行政文書,還有學童塗鴉的《論語》習字、僧人謄抄的《涅槃經》殘頁、婦人隨葬的衣物清單等。
新疆吐魯番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東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安陽因出土大量甲骨文得名“文字之都”。楊軍輝表示,千百年前,吐魯番繁盛的商貿吸引了中原漢人,北方匈奴、柔然、突厥、回鹘、蒙古等遊牧民族及中亞的粟特人在此定居,當時的文物和記載著各類文字的吐魯番文書,在其特殊氣候條件加持下,得以保存至今。 (記者 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