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大眾日報
張九龍
淄博市臨淄區稷下路與臨淄大道交叉路口東南,北距齊故城約3.8公里,東距淄河約5.2公里,是徐家莊南墓地遺址所在。
1991年秋,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徐家莊南墓地曾進行過一次發掘,發現戰國至漢代墓葬162座,當時的發掘區位於本次發掘區的東南部。2024年夏,結合城市更新需要,這一片區啟動齊都藥業棚戶區改造專案,按照政策要求,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專案用地區域內的墓葬進行配合性發掘。
時隔三十多年後,這塊“寶藏土地”共發現墓葬1603座、灰坑12座、水井34眼,再次帶給考古工作者眾多驚喜。
銅器內有乾坤
徐家莊南墓地的主體為戰國到漢代墓葬,其中最重要的發現當數編號為M1的古墓。該墓位於發掘區中部偏西,是一座帶有斜坡墓道的甲字形豎穴土坑積石墓,墓道位於墓室南側正中位置,呈斜坡狀,長23米、寬6米。墓室平面開口近似方形,開口距二層台深度5米,墓壁由上至下逐級內收,分佈台階三層。
這是齊國晚期的一座貴族墓,為了彰顯身份,在墓室西南角、東南角各有一個陪葬坑,遺憾的是由於此前被嚴重盜擾,兩陪葬坑沒有出土隨葬品。不過,在安葬墓主人的槨室東側還有一個器物坑,裡面出土了銅禮器、竹簡修治工具、器皿、武器等隨葬品。
其中的銅鼎內有乾坤。由於鼎蓋密封較好,這件銅鼎幾乎還保持著下葬時的原始狀態。揭開鼎蓋后,鼎內的殘留物居然是液體狀態並含有動物骨骼。後來經過專業的檢測顯示,動物骨骼進行過高溫烹煮。由於高溫導致動物骨骼DNA變性、損傷,無法通過分子檢測確定動物類型,但根據骨骼形制,可以初步鑒定鼎內動物骨骼為牛的肋骨。
另有一件銅蓋豆,同樣別有風光。銅蓋豆在古代是用於盛放調味品的食器,也是餐桌上的重要禮器,類似於現在的調料碟。這件器物的盤內也保存著下葬時的食材。食材近似圓餅狀,有一層米黃色表皮,內部是黑褐色。復旦大學古代環境實驗室對豆盤內的殘留物分5個區域進行了取樣,並對其中的2個區域進行了分子鑒定。根據微生物的分子鑒定結果結合銅蓋豆的用途,初步推斷銅蓋豆內是植物性食材,並有可能是豆科類植物食材。
這兩件銅器不僅液體及固體殘留物保存完好,而且器身上還刻有銘文。起先,它們的外表包裹著一層絲織品,由於礦化作用,歷經兩千多年歲月洗禮,竟然得以部分留存下來,十分難得。“同類型材料在本地區既往考古發掘中未有發現,為研究齊國晚期貴族墓葬的形制、喪葬習俗、齊系文字、禮器的使用、絲織手工業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實物材料。”項目負責人、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徐波表示。
M1墓內還出土了成套的竹簡修治工具,說明墓主人生前文化修養較高。先秦時期中國北方氣候溫和,竹子和木頭隨處可得,相比於製作成本較高的青銅器,記錄文字更為便利,因此人們會將竹木製作成竹簡和木牘,用毛筆在上面寫字。在造紙術發明和紙張普及前,簡牘是主要的書寫載體,直至東晉末年才退出歷史舞臺。我們今天使用的“連篇累牘”“韋編三絕”“殺青”“汗青”“罄竹難書”“刀筆吏”等詞彙,都與簡牘有關。
古人用竹木製作簡牘,往往要經過“裁、切、烘、書寫、鑽孔、編”等加工環節,製作過程複雜。這次在M1墓出土的竹簡修治工具,包括銅鋸、刮刀、刻刀、刀削、鐵鑿等,分別用於加工竹簡木牘、刻字、剔字等環節,一個都不能少。1978年,在滕州薛國故城曾出土一套春秋時期的簡牘書刻工具,有“豪華文具套裝”之稱。從全國來看,此類文物出土本身並不多,能完整保存更是不容易。“在同時期貴族墓葬中較為罕見,其發現為研究齊國晚期的木工手工業提供了珍貴的材料。”徐波表示。
西漢平民墓地
M1墓是這次發現的1603座古墓之中最為耀眼的,不過,徐家莊南墓地傳遞出的文化信息還有很多。
考古工作者通過初步的資料整理,大致將整片墓地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戰國晚期,是墓地的初步使用時期,此時期墓葬數量少,分佈較為分散。第二階段為西漢早中期,是墓地的繁榮期,該時期的墓葬數量最多,且墓地的整體規劃和佈局形成,秩序井然。墓地自西向東由5個大的墓葬區組成,各墓葬區之間均有一長條形空白地帶作為分隔,大墓葬區內還可以進一步劃分小的墓葬區,小墓葬區內的墓葬多為兩兩並列。第三階段為西漢晚期至東漢時期,是墓地的衰弱期,此時期墓葬的數量逐漸減少。
整體來看,在西漢時期,徐家莊南墓地是一處規模龐大的平民墓地。該墓地附近的齊故城,在西漢的時候非常繁華。《漢書·食貨志》中,將西漢至新莽時期除首都長安之外的五大重要城市稱為“五都”,即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史記·齊悼惠王世家》記載,西漢時期“齊臨淄十萬戶,市租千金,人眾殷富,巨於長安”,如果不是天子的親弟或愛子,是不會封到富庶的臨淄為王的。
徐家莊南墓地內部5大墓葬區的佈局在西漢時期基本形成,各墓葬區之間間隔明確,布設規整,墓葬區內不同時期的墓葬排列有序,少有打破現象,表明徐家莊南墓地在西漢時期,雖為平民墓地,但在使用過程中也經過了相對嚴密的整體規劃。由此可以感受到當時臨淄的硬核經濟實力,也能看出這座城市的建設理念是比較先進的。
“徐家莊南墓地的墓主很有可能是生前居住於齊故城內及周邊的平民,因此該片墓地也應屬於齊故城的一部分,對其發掘不僅為研究戰漢時期的墓葬形制、葬俗、葬式等方面提供了一批全新的材料,巨集觀上對於大方向上探討齊故城週邊的墓地規劃和分佈提供了重要依據。”徐波說。
出土竹簡修治工具
徐家莊南墓地M1平面照
銅鼎內殘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