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是如何保存下來的
更新于:2025-03-26 13:21:30

本文轉自:今晚報

  我國古代很多文學家,同時又是史學家;很多文學著作,同時又是史學著作。我國最早的一部散文作品《尚書》,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史學著作。

  談到《尚書》,就不能不談到晁錯。他是西漢初年潁川人 ,喜歡文學,博通經史,深得漢文帝器重,被任命為太長掌故。漢文帝為了長治久安,廣泛徵求詩書,各地送來不少,可是單單少了《尚書》,漢文帝為此頗感遺憾。

  為什麼當時找不到一部《尚書》呢?這就得從秦始皇“焚書坑儒”說起。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嚴禁民間藏書,私藏詩書者要斬首棄市。但還是有人不怕死,偷偷把一些詩書隱藏起來,濟南的伏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很喜好讀書,特別對《尚書》有深入研究。當秦始皇下令焚書時,伏生把自己的很多書都拿出來燒了,唯獨把《尚書》悄悄藏在夾牆裡。秦朝末年,天下大亂,接著是楚漢相爭,伏生就跑到一個偏僻的地方避難。漢惠帝時,废除了秦朝私藏诗书要斩首弃市的法令,年逾九旬的伏生便回到老家,把藏到夾牆裡的那部《尚書》取出來,可惜書的大部分已經黴爛,100篇中只剩下29篇還能辨認。好在伏生記憶深刻,雖然幾十年沒讀《尚書》,依然還能背誦出來。

  漢文帝時,90多歲的伏生在山東一帶招收了不少學生進入他的學館,專門講授《尚書》。這件事被漢文帝知道,就想把伏生接到長安來講學,但伏生老邁年高,行動艱難。於是,漢文帝派晁錯專程到濟南去向伏生學習。由於伏生牙齒已全部脫落,發音不清楚,又加上晁錯聽不懂他的方言,很難學明白。幸好伏生的女兒羲娥也精通《尚書》,她將父親的話一字一句告訴晁錯,晁錯逐字逐句地記錄下來,精心整理之後,再請羲娥核對一遍。這樣,我國最早的一部散文著作(歷史著作)《尚書》終於保存下來,傳至今世。

神奇的“小烏龜”
神奇的“小烏龜”
2025-03-26 04:33:20
古人問天金鑰
古人問天金鑰
2025-03-26 04:33:54
與春風相伴
與春風相伴
2025-03-26 04:34:04
宜居茶的減法詩
宜居茶的減法詩
2025-03-26 04:35:00
茶濃時光淺
茶濃時光淺
2025-03-26 04:37:31
《靖康之敗》
《靖康之敗》
2025-03-26 04:47:17
從敬惜一本書開始
從敬惜一本書開始
2025-03-26 04:51:34
春分應識節氣美
春分應識節氣美
2025-03-26 04:52:02
詩詞裡的唯美花朵
詩詞裡的唯美花朵
2025-03-26 04: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