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得社書法,抒寫大美台州
更新于:2025-03-26 06:16:54

本文轉自:台州日報

“大美台州”十得社第二回書法展現場

台傳媒記者陳偉華文/攝

十得社是由一群中青年書法家組成的書法團體,他們的作品或奔放、或秀美、或古拙、或沉穩。他們以流淌的筆墨,書寫獨特的藝術和生命。

書法與詩詞的相遇

3月20日上午,2024年度台州市文藝名家(名團)展演工程系列活動——“大美台州”十得社第二回書法展在台州書畫院開展,共展出120幅作品。此展以“大美台州”為主題,由十得社成員蔣挺輝、張林忠、吳承東、方匡水、於群英、吳元俊,攜手台州市詩詞楹聯學會,創作而成的謳歌新時代和台州山水的書法詩詞作品。

參展作品中,蔣挺輝的《台州賦九篇》、張林忠的《大隱雅集記》、吳承東的《徐燕萍卅年回首·百里縱眸》、方匡水的《池健·登天安門城樓》、於群英的《應莉英·台州撤地設市暨椒江撤市設區三十周年》、吳元俊的《王瑞人·台州遊記》,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觀望。

“我對小楷的熱愛,源於讀大學時看到鄧散木的小楷《三都賦》。當時,我對傳統書法的執筆法還沒有掌握,就以鋼筆的握筆方法,對《三都賦》臨摹了整整一年多時間。這以後,我的心裡便深深地植入了書法的種子。”十得社成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蔣挺輝說。

“我在嘗試‘自寫自文’的創作模式,在抄寫過程中,我可能會忽視書法技巧方面的東西,但在漢碑、金農隸書兩者如何融合等方面,會作一些思考和探索。”張林忠說,他的《大隱雅集記》,在外形上,看似披著金農“渴筆八分”的衣服,實則是建立在他多年研習漢碑的基調上的。

楊日讚與妻子以及朋友,一道前來觀展。楊日讚是天臺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他從小便酷愛書法,數十年如一日,遍臨古今諸家碑帖,先後跟著書法名家學習,現形成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

“詩和詞可謂地地道道的‘國產貨’,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從《詩經》,到《離騷》,再到唐詩和宋詞,詩人、詞家簡直多如天上星。而中國書法和古代詩詞是中華文化的兩大瑰寶,它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互相交融和相得益彰。”楊日讚說,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通過筆墨紙硯的獨特組合,將詩詞的意境與書法的藝術特點相結合,創造出了獨具魅力的藝術形態。

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強認為,在書體上,這次展覽涵蓋真、草、隸、篆、行五體,社員們以個性鮮明的藝術語言,詮釋“和而不同”的學術理念,展現我市書法相容並蓄的格局。在形式上,有手卷、條幅、鬥方等;在內容上,創作的大多書法詩詞作品,都與台州有關,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與地方特色。

小社團搭起成長舞臺

十得社創辦於2021年7月,贊助者蔣挺輝、張林忠、吳承東、方匡水、於群英。2024年,台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吳元俊的加入,進一步提升了十得社的活力。他們以書法藝術為紐帶,筆墨相酬,書寫著詩意的人生。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打破“只可遠觀不可近玩”的觀念,他們走進台州一水美術館,在探訪十得社的同時,感受筆墨的文化魅力,且成為十得社的新生代粉絲。

而十得社社員則以筆為媒,記錄台州“共同富裕”的實踐圖景。他們將山海風光和城市蝶變,以及民生福祉,凝於毫端。

此次展覽中的作品,既是藝術的昇華,更是時代的註腳。

台州市文廣旅體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波說,十得社紮根台州,深挖“和合文化”精髓,並將其融入筆墨。從社員精心創作的作品中,我們既看到對繼承傳統的敬畏之心,也感受到對地域詩文的創新表達。

據瞭解,該展覽由市文廣旅體局、市文聯主辦,至4月7日結束,之後將移至三門舉辦。

“當年萬里追花季”
“當年萬里追花季”
2025-03-26 03:09:51
郭風的“五官開放”
郭風的“五官開放”
2025-03-26 03:57:23
航拍天選之城
航拍天選之城
2025-03-26 13: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