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福州日報
6部大學生原創作品在福州展映
主創人員分享創作背後的故事
本報訊(記者 沐方婷)昨日,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電視節“青春力量 築夢強國”大學生原創作品展映活動在福建師範大學舉行。
本次活動展映了6部大學生原創作品,包括紀錄短片《cc》《望》《等等》,以及劇情短片《你聽》《凱撒的夏天》《山谷回聲》,以多元視角探討了山區支教、鄉村守望、當地文化、老年生活、青年逐夢等話題,不僅展現了當代大學生對現實社會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思考,也彰顯了青年創作者的獨特藝術視角與先鋒創作理念。
活動現場,原創作品的主創人員分享了創作背後的故事。“我是中國傳媒大學的戲劇與影視專業博士,也是影片中的莊老師本人。”《你聽》主創代表庄燦傑說,他將自己在雲南支教一年擔任10個班級音樂老師的經歷拍成劇情短片。紀錄片《望》的主創人員劉子涵來自中原工學院,作品取材於劉子涵從小成長的農村,關注村裡的留守老人。
活動現場,展映作品也激發了大學生對影視創作的興趣。“那句客家話一出來,我馬上就心動了。他拍的是武平縣的故事,而我的家鄉就在武平縣的隔壁。”現場一名大學生看完《cc》說,通過光影記錄,感動在一層層地傳遞,雖然她並非就讀於影視相關專業,但影視的魅力激勵著她嘗試拍攝一部影視作品。
面對缺錢、缺時間、缺場景的“三缺”窘境,大學生要如何拍好影視作品?《山谷回聲》聚焦抗美援朝戰爭,主創人員張安琦和同伴轉變思維,將作品從常見的巨集大戰爭場景精準聚焦到一場戰爭中的情報環節。“在絕境中,過去和現在開始有了情感的連接。”張安琦說。
“和合作夥伴聯合創作時出現摩擦怎麼辦”“拍攝中遇到哪些具體的困難,是如何克服的”……活動現場,大學生拋出一個又一個問題,主創人員以親身經歷一一作答。一名福建師範大學的學生說,影視作品可能無法發生立竿見影的改變,但是創作者依舊要用心記錄和表達,這是創作者的責任。
活動主辦方表示,本次活動共徵集到學生作品1655部,其中紀錄短片投稿數量較往屆增長近20%;眾多留學生積极參與,投稿量創新高。青年創作者充分把握短視頻平台傳播規律,帶來諸多節奏明快、互動性強的作品,展現了大學生在新媒體語境下的創作實力與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