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萬里追花季”
更新于:2025-03-26 03:09:51

本文轉自:杭州日報

“當年萬里追花季”

何水法花鳥畫展亮相蘇州博物館

《牽牛花》 2022

記者 孫樂怡

3月13日,“當年萬里追花季——何水法花鳥畫展”在蘇州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展出著名花鳥畫家何水法的作品55件。

何水法,祖籍紹興,1946年生於杭州,1978年考取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生,師從陸抑非。現為中國美協理事、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導、浙江省特級專家。先後在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北京、上海、山東等地舉辦大型個人畫展。

他曾對兩宋花鳥畫做過精深的研究。其工筆花鳥畫結構嚴謹,寫實入神;寫意則筆墨華滋,渾然天成;沒骨畫無不盡態極妍,別開生面;用筆蒼勁雄健而不失靈動潤澤:設色秀麗而兼具典雅;構圖則熔現代構成與傳統章法於一爐。

2025年恰逢何水法八十大壽,本次展覽囊括了其各時期的重要作品,跨越了其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磅礴巨制與婉約細膩皆可得見,既有半個世紀前劉海粟盛讚、陸抑非題款的牡丹寫生作品,也有首次面世的大寫意新作。尤其在他近階段的作品中,對形與意的強調,轉移到了更為純粹的創作與釋放中去。他追逐著的節奏感,尋求接近自然本真的狀態,完成了對“逸格”的一次次探尋,而畫面中所具備的精神性與時代性等特徵,又呈現出與當代藝術的價值判斷相通的一面。

正如蘇州博物館館長謝曉婷所言,“生命力”是何水法作品中最為突出的特質。他筆下的花鳥不在乎“似與不似”,再現的是生命的情懷和精神力,他將流轉於傳統與當下、藝術與自然之間返璞歸真的生命氣節落墨筆端,成就了自我的詩化哲學。

何水法早年臨宋人花鳥,先畫工筆,1978年考取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研究生,後在陸抑非的指導下轉向寫意花鳥創作。由工入寫,堅實的寫實功底對何水法的大寫意創作大有助益。何水法的創作以寫生為基礎,喜用亮色,以色代墨,明豔而不落入浮俗,突破了清簡淡遠的傳統文人畫審美。隨心而為、隨性而作,淡化了對於精準寫實的執念,追尋著生命與自然和諧統一,轉向了更深層次的水墨趣味與時代精神的互文之中。何水法作品中的自由浪漫,不願被羈絆、束縛的態度,建構著他所理解的秩序,在這一層意義上,他似乎把觀者帶入到了一個更為純粹的精神空間——暫且放下對圖像和敘事的探討,置身於單純的繪畫之中,體驗精神的自由。“當年萬里追花季”的欣喜與收穫,穿越時間與空間的能量給他的作品以加持,也成為他藝術與人生的回顧。

展覽將持續至5月28日。

春在溪頭薺菜花
春在溪頭薺菜花
2025-03-26 03:31:14
從詩經里走來的桃花
從詩經里走來的桃花
2025-03-26 03:35:34
唯將此心付方圓
唯將此心付方圓
2025-03-26 03:56:05
書香一枕入夢來
書香一枕入夢來
2025-03-26 03:56:55
為鄉村而歌
為鄉村而歌
2025-03-26 03:57:20
外國人筆下的嶗山
外國人筆下的嶗山
2025-03-26 03:57:38
慢書吧|唐詩光明頂
慢書吧|唐詩光明頂
2025-03-26 03: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