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今晚報
《三國演義》中的後人詩詞
張蓬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是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歌的詞句。有人認為這首歌詞是當代人所寫;有人則說這是《三國演義》書上的,應該是羅貫中所撰。其實都不對。這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明代人楊慎所作。
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新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明代三大才子之首。他是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谪戍雲南充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
楊慎知識淵博,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這首詞收錄在他的《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全書分“十段”,此歌詞是該書中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白。
1524年,楊慎因得罪世宗朱厚熜,被發配雲南充軍。一路行來百般辛苦。一日,來到湖北江陵時,準備過江,忽見一漁一樵江邊對坐,煮魚飲酒,道人生長短,談春去秋來,好不自在。於是,楊慎請押解軍士打開枷鎖,坐於江邊小憩。瞬間靈感如湧,感慨萬千,揮筆寫就“滾滾長江東逝水……”
那麼,這首詞是怎麼出現在早它近百年的書中?原來,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全書原為200回,后經明末清初評書家毛宗崗加以修訂,成為至今流行的一百二十回的版本。隨後毛宗崗又把“滾滾長江東逝水”借來冠於書首,開宗明義,流傳至今。於是,就有了後人的詩詞“穿越”到前人的書中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