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時代,任何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下,家電廠商之間延續了幾十年的“魚水情”,都不能被忘記,更不能被割斷。對於家電廠商任何一方來說,都要牢牢記住一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文劍||撰寫
進入2025年3月,整個家電市場一線的競爭格局、消費走勢,以及市場行情,出現了讓很多廠商意外、緊張、擔憂和焦慮的變化,甚至惡化。
這一過程中,在家電圈看來,當前整個家電市場最要緊,也是最讓人擔心的問題,就是家電廠商存在了幾十年的“魚水情”,出現相互提防、相互不信任等裂痕。要麼是一批渠道轉銷商們,對很多家電大品牌表示失望;要麼是一批家電企業通過優勝劣汰,結束與眾多管道商商家的合作。
一邊是,很多線下渠道的轉銷商,面對家電企業的年度市場開盤,不願意,更不敢打款吃政策,更不要說“囤貨”了。原因是,終端的零售量實在低於預期,不及往年的市場表現,讓一大批的渠道轉銷商們,只能選擇“走一步看一步”,不願意伸手去助力家電企業的市場啟動和引爆。
由此讓不少家電企業的經營遭遇了困境之中,內部的市場營銷團隊士氣低迷、外部的市場經營拓展不順,進一步加劇和惡化了商家的信心與士氣。
另一邊則是,很多家電企業又開啟一輪零售策略的變革,核心就是進一步加快“直達使用者”的步伐,進一步壓縮代理商、批發商的生意空間,加速與“能賣貨、有使用者”的家電門店、網店,甚至是達人的合作。而不再顧及曾經的管道商家濃厚感情,只是一味追求出貨的數量和速度。
今年以來,不少家電企業都在追求全域的零售直達,希望可以直接出手,影響使用者的消費和購買決策。本質上是賦能商家,卻讓不少商家產生擔憂與害怕。
在家電產業,特別是在一線市場的經營和搶奪過程中,家電企業和管道商家永遠的“魚水情”,本質上就是“相互離不開”。沒有渠道的家電企業,任何經營管理的創新,都是“水中月和鏡中花”;沒有大品牌和好產品的家電商家,想憑藉自己的實力去貼牌生產、打造自有品牌的經營,也只是短期的“權宜之計”,這條路根本走不遠。
在家電圈看來,不管是曾經的國美、蘇寧,還是現在的京東、天貓,任何商家,即便是千億大商巨頭,也都無法擺脫對家電企業“大品牌和好產品”的依賴。這些年來,很多管道的商家通過與大中型家電企業的合作,不只是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推動商家持續性的財富積累,從賣家電向賣汽車、賣酒等不斷擴張轉型。可以說,拋棄或拒絕與大中型企業和品牌的合作,對於管道經銷商來說就是“刻舟求劍”和“自不量力”。
對於家電企業來說,一線市場線上線下的零售渠道價值,更不用多說了。包括海爾、美的、格力、海信,以及長虹、方太、老闆、華帝、蘇泊爾、九陽等企業,都是經歷過“管道為王”時代,也感受到渠道的價值和作用。這些年來,家電市場的渠道呈現出“碎片化”的持續裂變,出現了一大批新業態、新內容的管道商家。同時,一大批管道商家也出現“年齡老化、思想保守、經營求穩,以及拒絕改變”等現象。對於家電企業來說,不能只是停留在“挑選”渠道的基礎上,而是要帶動管道一起轉型、變革和擁抱使用者。
一直以來,家電廠商的“魚水情”,絕對不是嘴上說說的,更不是說給別人聽的。家電企業離不開管道商家,同樣管道商家也離不開家電企業,兩者一定是“合則共贏”,而“分必兩敗俱傷”。
特別是在今年開啟的新一輪市場週期和競爭格局之下,家電企業與商家更應該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相互尊重。特別是對於合作多年的家電廠商,不要搞小動作,更不能相互留一手;徹底將雙方的資源、力量和認知拉通之後,放在桌面上,開誠布公去尋找新的經營手段和市場打法。廠商的力量拉通,肯定比任何一方的單打獨鬥,要有力量和後勁。
二是,力出一孔。外部市場的不確定性,確實很多,接下來可能還會更為多變。但是,對於家電廠商來說,確定性的機會和增長,也不少。大家相互之間要“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不能計較一時的得失,更不能糾結細節的差異,而是要瞄準未來2、3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合作共贏。
三是,相互監督。很多家電廠商的發展與合作,不是以年度為單位的計算,而是以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友情為紐帶。但是,在長時間的合作過程中,雙方團隊變化、經營理念變化,以及經營手段裂變是存在的,但是這不會影響雙方的信任。所以需要相互監督的機制,去督促和修復各自的經營狀態,進入正軌之中。
過去幾十年,雖然家電廠商之間的合作就是典型的“利益關係”,雙方唯一的目標就是共同賺錢、共同做大做強。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將家電廠商的關係定位於“魚水關係”和“夫妻關係”,說明在“經濟利益”之外,家電廠商還需要文化、感情等紐帶維繫。這也說明,合作多年的家電廠商,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利”字可以定位。
堅決不忘本,始終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才是家電廠商合作共贏的前提和基礎。在家電圈看來,不只是今年,包括未來更長的時間,家電廠商要想在動蕩的市場經營中找到更多、更確定性的發展動力和引擎,必須要處理好與合作夥伴的關係,始終保持那顆真誠的初心。
聲明: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