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韜可能是目前頂流藝人里網感最好的。
3月22日,#黃子韜宣佈將做衛生巾#的話題登上熱搜第一。這是源於他在直播中透露正在嘗試生產衛生巾,並稱自己真的看不下去了,那些賺衛生巾黑心錢的人真的太噁心了。
把流量玩明白了
其背景是,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多個知名品牌的衛生巾、紙尿褲殘次料被翻新“二次銷售”,再次引發使用者對衛生巾質量的擔憂。
暗訪畫面顯示,工人徒手分揀沾滿污漬的衛生巾,煙頭、口罩混入原料粉碎加工,最終以3000元/噸轉售。事發後,相關企業股價重挫,深交所、上交所連夜向涉事企業發出關注函。
央視捲起的風暴是衛生巾行業危機的延續。2024年11月,國內多品牌被曝出衛生巾尺寸“集體縮水”、執行標準混亂、ph值超標、黑心棉等問題,當時,消費者就怒斥:“連基本誠信都做不到”。
圖源·直播截圖
黃子韜宣佈決定的時間點很微妙,雖然他極力否認是在蹭“3·15”熱度,並強調早在幾個月前已經開始做衛生巾。但確實精準地把握住大眾,尤其是女性粉絲的情緒。他表示還想做透明化衛生巾工廠,讓每個地方的生產過程能24小時被大家看見,請給自己一點時間。
或許是傳遞決心,他還推出自己的妻子,知名藝人徐藝洋“背書”,稱在做的衛生巾產品徐藝洋已經試了3到4款,不能保證完全沒有瑕疵,但絕對乾淨安全。
客觀來說,相比其他藝人,黃子韜做衛生巾有一定的條件。公開資料顯示,黃子韜目前身兼多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股東,涉及娛樂、電商、科技等領域,有辦企業的經驗。
雖然目前還沒有辦廠、開生產流水線之類的確切消息傳出,但他剛發聲就獲得不少網友的信任。有支持者認為,“他敢給徐藝洋試用,證明他對乾淨安全這方面挺有信心的。”
黃子韜的衛生巾產品還沒有上市,是不是炒作也不得而知。就像有旁觀者指出,“自己開工廠還行,貼牌帶貨那就算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黃子韜把流量玩明白了,拿到互聯網的“流量金鑰”,這已經是他今年第二次跨界“破圈”的話題。
此前,黃子韜在直播中承諾,粉絲超過1500萬將贈送國產汽車10台。2025年1月10日,黃子韜在直播間送出30台車,引發千萬網友在線關注,其粉絲也大漲3000多萬。車輛送出後,相關的討論、爭議也隨之而來,“黃子韜送車”成為2025年開年熱點。
這招很快就被“不擇手段為流量”的周鴻禕複製,稱想比黃子韜送得貴。但他在活動初期“夾帶私貨”,設置抽獎門檻推廣旗下AI新產品,被批“套路多”、“拉人頭”。周鴻禕不得不公開道歉,放棄送車限制,只要報名就能參與抽車。
雷軍做不做衛生巾?
黃子韜之前,網友對跨界造衛生巾呼聲最高的是雷軍,希望他整頓衛生巾行業。2024年衛生巾行業問題曝光時,雷軍就被頻頻喊話,“希望小米用科技重塑行業!”“雷總,求一個小米衛生巾!價格打下來!”“小米設計一款合適又安全的衛生巾,為女性健康保駕護航。”
雷軍的評論區、直播間彷彿成了許願池,他曾回應稱,“好像什麼東西難幹,或者什麼東西不值得信任,他們就到我的那個評論區留言,我成了那個許願池。”
這些許願表明消費者對行業亂象的容忍度到了極限,希望小米快速入局衛生巾市場。有腦洞大開的網友直接把“小米衛生巾”的廣告標語、海報、包裝以及名稱都想好了。
例如,“小米SU吸,超熟睡,防側漏,芬香超薄無感衛生巾。”“不踩雷,真抑軍,用小米速吸,開小米SU7,做小米酥妻。”“SU7買不起,SU吸的話,我可以!”甚至還有人把雷軍“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經典語錄,改編成了“側漏看淡,吸水就干”。
圖源:網路
針對這次做衛生巾的“許願”,雷軍罕見的沒有聽勸。截止目前,他還沒有對此做出正面回應。要知道,“聽勸”是雷軍和小米這幾年前新貼上的標籤。
比如,有使用者就給雷軍提想法,希望推出一款分區洗的洗衣機,既可以洗普通衣物,又可以有專門洗內衣的小桶。小米回應了這個需求,推出米家雙區洗雙洗烘洗衣機,雙筒可同洗、同烘,內衣、外衣可同時洗滌,獲得使用者好評,其預約量在短時間內就突破1.5萬+。
雷軍不做衛生巾是可以理解的,雖然我也在調侃,雷軍做衛生巾有產地優勢,他老家仙桃的支柱產業就是非織造布,還能回饋家鄉。但就像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對包括唐辰在內的業界人士表示,不能只從商業思考來判斷,這不是一個單純的生意,這是一份社會責任,是一份信任。
正如有網友對小米的評價:如果你一個產品不知道選什麼品牌,那就閉眼選小米,小米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一定不會讓你踩雷。
但小米生產衛生巾等產品就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能夠憑藉雷軍IP流量,以及小米生態日益增多的女性使用者,該產品能夠快速打開市場,但一旦翻車, 就會成為小米品牌的“負資產”。
高處不勝寒,雷軍心裡很清楚,這個“女性貼身衛生用品”對小米的利弊在哪裡。
哄搶衛生巾生意
然而,雷軍不想做衛生巾,小米生態鏈(主要包括智能電視、可穿戴設備、智慧家居產品等)未必不想做。如果小米進軍衛生巾產業,該產品大概率將被劃分該業務中。
3月7日,小米生態鏈總經理陳波發文:“提前祝廣大女性朋友節日快樂,有什麼女性產品想讓我們做的嗎?衛生巾真的做不了,大家可以許願家用電器類產品。”
圖源:微博
很快,陳波這條回應微博被刪了。緊接著,天眼查顯示,小米公司此前已取得的“小米”商標中,包含消毒濕巾、急救包、衛生護墊、醫用眼罩等商品服務。
莫非,小米已經在暗中佈局?對小米生態鏈而言,這塊蛋糕不可謂不香:衛生巾產業是一個千億級市場,也是一個大增量。
央視曝光涉事企業穩健醫療今年1月曾經介紹,中國衛生巾市場規模達1000億元,頭部品牌可做到幾十億(元)規模。與之對比,根據2024年財報,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首次突破千億規模,全年收入達人民幣1041億元。
在小米沒有明確表態之前,已經有不少人盯上了這個小米“關聯生意”。其中不乏投機者盯上了相關註冊商標,比如成都一家公司在去年9月曾申請“小米衛生巾”商標。還有不少公司或自然人申請註冊“雷巾”、“小米舒七”等商標。
除此之外,雷軍的“好兄弟”陳年在近段時間表態,有意進軍衛生巾市場,“很快就會上市”。海爾總裁周雲傑在與雷軍合照意外走紅後,開通社交帳號後有網友喊話,“海爾做一款衛生巾品牌。”
消費者四處“許願”,將希望寄託在這些當紅的知名品牌身上,反映的正是對傳統衛生巾品牌的“信任焦慮”,甚至是信任崩塌。
過去幾年間,在國外品牌佔據高端衛生巾市場的情況下,本土品牌只能通過管道下沉、低價來搶奪市場份額。即便產品質量問題不斷,但為了牟取暴利,加上行業標準過低,監管不嚴,依然催生出灰色產業鏈。
實際上,衛生巾行業的高毛利依然超出常人想像。公開資料顯示,多家衛生巾品牌的毛利率已超過50%。
目前來看,黃子韜跨界造衛生巾,是快了雷軍一步,做了他還沒有做的事。黃子韜若真能按照所承諾標準生產衛生巾,也未必不能成為行業的一條“鯰魚”,攪動整個產業。
一方面,他憑藉個人流量和知名度,拉高了公眾對衛生巾行業的期待和關注,給傳統衛生巾品牌敲響一記警鐘,甚至改寫市場格局;另外一方面,他和小米等行業外公司跨界而來,可以讓衛生巾市場的競爭更加充分,督促已有的衛生巾品牌,以提升產品品質,滿足使用者需求。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希望黃子韜不是在炒作,他能夠和小米等企業一起,成為這個市場的“良幣”,切實保障消費者、女性消費者的利益,成為衛生巾行業洗牌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