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廠 | 新質商家在拼多多走進春天
更新于:2025-03-26 03:19:33

作者 商迪安

財報是一家公司一段時間內經營情況的回顧,數位的起伏波動不僅對應著業務的實際表現,也為參與其中的各個角色揭示著未來的發展方向。對於拼多多而言,每年的交卷時刻,既是面向商家、消費者與平臺自身的階段性總結,也是為投資者呈現的一次彙報。

2025年3月20日,拼多多發佈了2024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2024年全年,拼多多總收入為3938億元,同比增長59%;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母凈利潤為1223億元,同比增長80%,整體增速放緩,但成績依然突出。具體到第四季度,拼多多收入為1106億元,單季度營收首次突破千億元。

2023年4月,拼多多集團執行董事、聯席首席執行官趙佳臻表示,拼多多進入全面擁抱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將提升品質作為首要目標。如今,轉型高品質發展即將邁向第三年,拼多多正在進入屬於自己的收穫期,這離不開平臺及產業生態的共同努力,特別是一直以來受益於拼多多扶持的新質商家、新質品牌——它們與平臺共同成長,也伴隨著平台的腳步,在這裡一步步走進春天。

兩年高質量發展,堅守長期目標

從財報上的數據來看,2024年全年,拼多多總收入為3938億元,同比增長59%;歸母凈利潤為1124億元,同比增長87%;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母凈利潤為1223億元,同比增長80%,與曾經的三位數百分比相比,整體增速放緩。

具體到第四季度,拼多多收入為1106億元,同比增長24%;歸母凈利潤為274億元,同比增長18%;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母凈利潤為299億元,同比增長17%。雖然單季度營收首次突破千億元,拼多多的收入和凈利潤增長都出現了明顯的減緩趨勢,也讓第四季度成為了拼多多2024年增速最低的一個季度。

如果根據來源劃分,拼多多的收入包括兩大板塊——在線行銷服務和交易服務,前者是商家在平臺投放的廣告,後者是平臺從商家交易抽取的傭金,它們串聯起了供給和需求兩側。

2024年全年,拼多多在線行銷服務和其他收入為1979億元,同比增長29%;交易服務收入為1959億元,同比增長108%;第四季度,在線行銷服務及其他服務收入為570億元,同比增長17%;交易服務收入為536億元,同比增長33%。作為對比,2023年的同比增長百分比分別為49%、241%。無論從公司整體還是業務局部來講,這都是一個“踩剎車”的過程。

究其原因,在財報后的分析師會議上,拼多多財務副總裁劉珺表示,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與激烈的行業競爭確實從短期上對公司的收入增長造成了影響,與此同時,拼多多在商家扶持和平臺生態建設等方面加大投資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波動。在投資初期,管理層已經對此存在一定預估,“但這是拼多多建立高質量平台生態、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必經之路。短期的財務表現波動不會動搖我們對長期目標的信心”。

長期目標是什麼?回望拼多多的發展歷程,離不開“百億”這兩個字。指向消費者端的“百億補貼”,自2019年起延續至今,在使用戶得以購買到更多物美價廉質優商品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平台市場份額。2021年,當用戶習慣了為打著“百億補貼”標籤的商品買單,拼多多又攜“百億農研”專項重倉農業,堅持對農研科技、農貨供應鏈、新農商培訓等領域進行投入,為生產與供應鏈端創造利好。

2023年,拼多多打響高品質發展戰役。開局之年,通過一系列助商惠民的動作,推動了平臺消費的持續升級。2024年,是其深化高品質發展戰略的重要一年,面對電商行業日趨激烈的競爭局面,拼多多的選擇是在商家端、供應鏈端繼續發力,説明商家“做減法”,大力扶持具有產品、技術創新能力的新質商家、新質產業帶,並去蕪存菁,為之營造更加健康的平台生態。

2024年8月,拼多多啟動“百億減免”計劃,先後推出技術服務費退免、推廣服務費退返、商家店鋪保證金下調、免除偏遠地區訂單物流中轉費等多項減免舉措。減免的費用,對應財報上兩大板塊收入增速的放緩,卻助力超過千萬商家做到了降本增效,讓西部地區訂單量同比實現雙位數增長,帶動上千個農牧產區、產業集群轉向“新質供給”階段。

大力扶持,新質商家成為主角

於是,越來越多的新質商家從中獲益,在拼多多迎來了“大豐收”。

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是粵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除了“全國象棋之鄉”,這裏還有另一張閃閃發光的名片——集聚了6000多家鞋廠和配套生產單位的“中國女鞋生產基地”。

拼多多鞋服商家傅秋,五年前就是在惠東開啟了創業的旅程。憑藉女鞋運營方面的諸多經驗,他總是能夠敏銳地捕捉到當下流行的風向標。2023年6月,在發現勃肯鞋銷量直線攀升、穿搭內容討論熱度居高不下這一現象之後,他開始研究如何將這雙不起眼的“醜鞋”穿出更多花樣——做個厚底、加上毛絨、添上鞋幫……絞盡腦汁開拓新款,這年冬天,他在拼多多上架的加毛勃肯鞋賣出了超過3萬雙,“醜鞋”一下子變得更火了。

作為產業帶白牌商家,傅秋的店鋪在聲量和競爭力上很難與頭部品牌正面較量。他意識到,“跑出來”的前提是“魚和熊掌兼得”,既要保證商品的品質,還得在價格上做到令使用者眼前一亮,成為後者消費決策的優先順序產品。當然,廣告投放也不能少,畢竟,這往往是新商家拓展用戶群體的必要手段。

按照這個思路,如果不是拼多多作為平臺所給予的資源傾斜,傅秋的成本管控工作大概很難做到盡善盡美。隨著“百億減免”等政策的落地,像傅秋這樣通過優質商品和創新服務滿足使用者需求的新質商家,獲得了更大力度的扶持。一個例子是,原本在其他平台售價超過150元的鞋子,節省大部分行銷成本後,在拼多多只賣90多元。價格低了,使用者多了,成本降了,流量卻沒有降。傅秋覺得,這就好比“正打瞌睡時來了枕頭”,“自然流量可觀,行銷成本降低,降低的成本就是我們重要的競爭力。”

勃肯鞋的走紅,不僅讓傅秋這樣的商家嘗到了甜頭,也使得沉浮於傳統女鞋風格的惠東製鞋產業帶重煥生機。這不是孤例,在廣西融安,經營脆蜜金桔的商家同樣通過拼多多打開了市場,走向了全國。

做了十幾年金桔代辦的廣西人肖友菊對此深有感觸。2022年,儘管售價是常規金桔的五倍,她偶爾收上來的一兩千斤脆蜜金桔,在拼多多還是能做到幾乎秒售罄。基於“百億補貼”的加持,她“一開始就賣得很輕鬆”,脆蜜金桔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她的主攻產品。更多的融安人也轉而在拼多多售賣脆蜜金桔,帶動當地果農每畝收入達到三四萬元。

拼多多加大新質商家扶持力度之後,肖友菊將產品包裝、物流配送都進行了升級——每一顆都度獨立包裝,改用順豐快遞發貨縮短時間。品質要求也隨之提升,“不然就不收”。一系列調整讓她的店鋪獲得了更多的流量,在她看來,這也是平台給予的變相扶持。2025年,肖友菊的脆蜜金桔入選了拼多多年貨節,日銷量迅速突破數千單。

從日常經營到大促節點,越來越多的新質商家日益成為拼多多高品質發展進程中的主角。拼多多集團董事長、聯席首席執行官陳磊認為,一些產業鏈中難免存在同質化競爭,長期的同質化供給導致商家利潤被不斷壓縮,在此背景下,創新動能與投入力度均會受到極大的抑制。“拼多多作為連接產業帶、商家和消費者的重要橋樑,從一系列對新質供給扶持政策入手,通過實打實的費用減免,為商家的運營降本增效。我們將持續為商家的產品創新和服務升級提供動力。”

這是一個彼此作用的過程。拼多多在供給側的轉型升級,帶動新質商家、新質商品不斷湧現,為使用者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商品選擇、使之收穫更為優質的購物體驗,進而打造出多方長期共贏的健康平台生態。當新質商家在拼多多走向春天,拼多多也將如陳磊所說的那樣,通過前述高品質發展舉措,邁入“以質升級”的嶄新階段。

聯想“橫掃”AI市場
聯想“橫掃”AI市場
2025-04-03 04: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