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溢利下滑,安踏高速增長下的隱憂
更新于:2025-03-26 02:34:10

本文系深潛atom第897篇原創作品

2025年3月19日,安踏發佈了2024年財報。

2024年,安踏的營收708.26億元,同比增長13.6%,年營收總額首次突破700億元。如果加上亞瑪芬體育的51.83億美元,安踏集團總營收突破千億;淨利潤也來到了155.96億元,同比增長52.6%。

在發佈財報后,安踏股價不升反降。3月19日上午盤中,安踏股價一度跌幅超7%,截至下午收盤安踏股價97.90港元/股,跌幅達到3.93%。在發佈財報的第二天,安踏股價持續下滑,收盤價93.15港元/股,跌幅達4.95%。

經營現金流凈額下滑14.73%,董事降薪超三成

從營收和利潤來看,安踏2024年再次交上了優異的答卷。但從綜合數據上看,安踏的財報依然有一些問題。

2024年,安踏毛利率為62.2%,較前一年同期下降0.2%;安踏品牌、FILA和其他品牌毛利率分別下降0.4%、1.2%和0.7%,幾乎所有品牌毛利率都呈現下滑趨勢。此外,安踏經營溢利率為23.4%,較2023年下滑1.2%,安踏品牌和FILA分別下滑1.2%和2.3%。

截至2024年終,安踏總資產1126.15億元,較年初增加22.11%;總負債458.76億元,較年初增長26.67%;資產負債率40.74%,較年初增長4.16個百分點。淨資產667.39億元,較年初增加19.16%。

債務方面,安踏流動負債285.93億元,較年初增加38.86%。銀行貸款及透支85.83億元,較年初增加114.79%;應付賬款43.32億元,較年初增加35.59%。

現金流方面,安踏2024年的經營現金流量凈額167.41億元,較期初減少14.73%;投資現金流量凈額-148.64元,同比增加42.37%;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57.61億元,同比減少265.98%。

2024年,安踏營運支出267.94億元,同比增加14.86%。其中,銷售費用256.47億元,同比增加18.34%;行政費用41.98億元,同比增加13.67%。

雖然在2024年安踏盈利大幅增加,但安踏高層的整體薪資水準卻開始下滑。2024年,安踏執行董事薪資合計1916.6萬元,較2023年減少32.98%。在安踏的董事會中,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畢明偉工資超過千萬,超過其他所有人總和,在董事會減薪潮中薪資逆勢增長17.17%。

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亞瑪芬集團董事會主席丁世忠表示,多年實踐證明多品牌戰略優勢充分迎合多元化消費市場需求,驅動集團的高質量增長。2025年,我們有信心延續健康的增長態勢,通過打造更多高品質的好商品,整合全球優勢資源,持續投資未來和提升核心能力,為消費者創造更大價值,加速向世界級多品牌體育用品集團邁進。

儘管如此,安踏股價依然連續兩天下滑,似乎安踏的業績並未打動資本市場,股民也並未完全相信丁世忠的願景。

FILA經營溢利下滑,高品質增長等於門店數量增加?

自2009年,安踏集團以6億港元從百麗國際手中收購了FILA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的商標使用權及業務經營權後,FILA就開始了逆襲。

2011年,FILA中國提出“回歸時尚”的戰略,瞄準25-45歲的高端消費者,確立高端時尚運動定位。2014年,FILA先後推出FILA KIDS、FILA FUSION、FILA ATHLETICS、FILA GOLF等子品牌。2020年,FILA更是以174.5億元的營收首次超過安踏主品牌,2021年營收首次突破200億大關,成為了安踏第二條大腿。

就在FILA走向巔峰之時,似乎也迎來了市場的天花板,業績增速開始出現波動。首先是,2022年營收、利潤和毛利增速同步下滑,在2023年開始回暖,但進入到2024年FILA的業績增速再次開始下滑。

招股書顯示,2024年FILA營收266.26億元,同比增長6.1%,遠低於集團13.6%的平均增速;毛利180.51億元,增速4.3%,低於整體12.8%的增速。反觀,2023年FILA的營收和毛利增速分別為16.6%和21.2%。

2024年,FILA的經營溢利67.38億元,同比下滑2.6%。此前備受推崇的毛利率,在2024年也下滑了1.2%,來到了67.8%。雖然仍高於整體的62.2%的毛利率,但和所有其他品牌的毛利差距也正在被拉開。

與此同時,FILA在安踏整體業績的佔比呈現逐年減少趨勢,2020年至2024年,FILA營收佔比分別為49.1%、44.2%、40.1%、40.3%和37.59%。綜合數據上看,FILA似乎遇到了一些發展困境。

截至2024年,包括FILA KIDS和FILA FUSION在內的門店總數為2060家,門店增加3.8%,換來6.1%的營收增速。安踏認為,提高FILA的線下門店,可以解決當前增長動力不足的局面。計劃在2025年底之間,將FILA的門店增加到2100家到2200家。問題在於,FILA是在局部地區授權,總有一天會遇到市場天花板,這又該如何解決呢?

值得關注的是,在2024年中報時,FILA管理層曾公開表示,在未來三年內將門店數量控制在1900-2000家,強調提升單店效率和線上渠道佈局。短短半年時間,這一規劃就出現了變化。

2024年雙11期間,FILA在線上銷售亮眼,分別在天貓和抖音的運動鞋服類目的第二名。但伴隨著FILA受到的關注度增加,FILA被消費者提出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截至2025年3月20日,在黑貓投訴上,關於FILA的投訴數量為7436條,關於斐樂的投訴5950條。其中不乏涉及FILA褲子、衣服和鞋子的質量問題;售後服務方面也出現大量的投訴,可見FILA在售後服務環節依然有提高的空間。

另外一面,定位為高端運動品牌的FILA,正在逐步放開生產門檻。2024年,FILA自產鞋服的比例分別為10.0%及3.9%,這一數據在2023年分別為11.5%和4.3%,這將更加考驗FILA的品控能力。

此外,運動與時尚的界限愈發模糊,耐克、阿迪達斯等行業巨頭紛紛推出高性能且時尚的運動裝備,FILA的硬糖、魚刺老爹鞋等爆款產品則顯得有些創新乏力,在更加理性的消費者面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安踏品牌的零售新業態,能否支撐出海戰略

能夠從眾多競爭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安踏的能力不容小覷。正如丁世忠曾總結安踏的三大核心能力:多品牌協同管理能力、多品牌零售運營能力、全球化多品牌運營及資源整合能力。在2024年的財報中,安踏表示零售新業態是安踏的必勝之戰,而零售新業態也是考驗安踏的品牌運營和資源整合能力。

安踏的零售新業態主要包括“超級安踏”和“Anto 的作品。超級安踏是“目的地”式的零售賣場,店內設計獨具匠心,巨大的鞋牆和服裝中島排列整齊,消費者可以一站式選購從跑步、籃球到滑雪等各類運動裝備;安踏作品集則是一種全新的零售業態,提供更加豐富和多樣化的線下體驗。

通過DTC(DirectToConsumer)模式轉型,從“批髮型零售”向“直營型零售”轉型,安踏實現了“人、貨、場”的打通。截至2024年6月30日,安踏集團超過10000家門店採用DTC運營,佔比超過80%。

2024年,安踏DTC模式貢獻182.38億元,佔總營收的54.4%,同比增長7.3%;電子商務模式貢獻119.85億元,佔總營收的35.8%,同比增長20.7%;傳統批發及其他模式貢獻32.99億元,佔總營收的9.8%,同比下滑2.1%。無論從營收規模上看,又或者是從增速上看,安踏的零售新業態已經開始展現了明顯的效果

2024年,安踏品牌總營收303.06億元,同比增長9.3%;2024年,安踏品牌營收335.22億元,同比增長10.6%。借助零售新業態和電子商務,安踏品牌保持著高速增長。但和2021年的52.5%,2022年的15.5%依然有不小的差距,安踏品牌需要一個新的發動機,答案或許在國際市場

安踏的全球化戰略分為三個階段:讓國際品牌在中國落地、將安踏模式賦能全球、讓安踏文化被世界認同。無論4億元收購FILA大中華區業務,還是收購亞瑪芬體育,對於安踏集團的國際化説明都是巨大的,但如何將這個影響力轉移到安踏品牌上是很難的事情。

為了推廣安踏品牌,自2009年成為中國奧會合作夥伴,2023年續約國際奧會至2036年,成為首個與國際奧會達成長期合作的中國品牌。2024年巴黎奧運會期間,安踏推出“靈龍”系列文化IP服飾。

在籃球領域,安踏簽約了包括凱里歐文、克萊湯普森、戈登海沃德等眾多NBA球星。其中,歐文正在安踏籃球代言人的同時,作為首席創意官親自參與專屬LOGO和個人產品線設計;在足球領域簽約了哈威·赫爾南德斯和內瑪律等球星。安踏的簽約問題在於,球星整體成色和數量不足,很難形成協同效應,似乎更像是針對國內的行銷

在安踏品牌的三種模式中,安踏的電子商貿是基於國內市場的特有模式,很多場景和模式並不適合海外市場。與此同時,安踏的電子商務也並非一帆風順。安踏在廣告宣傳中曾多次因“打擦邊球”引發爭議。比如,2022年5月,安踏發佈的一款女鞋“喵喵鞋2.0”的海報,因拍攝角度和構圖被認為有色情暗示,引發了網友的強烈不滿。

DTC模式的成熟,讓安踏更加直面消費者,可以更有效地進行調整。但在海外市場,能否保持國內市場這般靈活,需要長期觀察。不過在深潛atom看來,能夠讓安踏被海外市場接受,一定是基於安踏的產品本身。

2021年到2024年,安踏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1.35億元、12.79億元、16.14億元和20億元,保持持續增長,研發佔比也從2.3%逐步提升至2.8%。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安踏(中國)有限公司的有效外觀專利1553項,有效使用專利447項,有效發明專利170項。

2023年和2024年,耐克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95億美元和3.3億美元,幾乎和耐克相當。截至2023年底,耐克擁有9154個全球專利族,其中包括7719個有效專利。從積累上看,耐克依然要雄厚得多。

最為重要的是,雖然一直號稱推進全球化,但安踏一直在追求品質,導致其在海外的載體過少。截至2024年底,安踏在中國之外的門店僅為216家。綜合來看,安踏的出海戰略都應該放到時間維度上,短期內或難呈現爆髮式增長

2024年期末,安踏擁有現金及等價物113.90億元,較年初減少25.20%。快速減少的現金流,對於安踏的國際化戰略是否會產生影響呢?

在FILA無法出海的客觀現實,以及消費降級、競爭加劇的外部壓力之下,安踏品牌出海已經是必勝之戰。

騰訊視頻正在失速
騰訊視頻正在失速
2025-03-26 12: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