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假貨市場 這或許才是終極解藥?
更新于:2025-03-26 01:44:16

本文轉自:大連晚報

高喊“不買奢侈品,只買性價比”,大搞“摳門消費哲學”,把大牌Logo視為“爹味”象徵——近年來的媒體觀察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熱衷於“花小錢辦大事”,消費市場似乎正經歷一場轟轟烈烈的祛魅運動。可詭異的是,假茅臺仍在酒桌流轉,假始祖鳥依舊霸佔街頭,一場場“假貨狂歡”非但沒被祛魅浪潮衝散,反而找到了更隱秘的生存邏輯。

高端戶外品牌始祖鳥當下已成為一種新的社交貨幣——爬不爬山不重要,擁有一件售價數千的衝鋒衣,才是品位和財富的象徵。而近段時間,人們對這隻“鳥”的追逐變得更加魔幻,始祖鳥吊牌在二手平臺上熱銷,最高竟然被炒到300元一張。與此同時,高仿始祖鳥在電商平臺大行其道,款式幾乎一比一複刻,價格僅需幾百塊,部分鏈接銷量高達數千甚至過萬。

假茅臺的故事也在更新。近段時間,網上出現不少在售賣“商務茅子”的微商,他們用短劇形式演繹“500塊的茅臺搞定高端商務局”,引發大量年輕消費者的關注。記者調查發現,這種銷售火爆的“商務茅子”大多是回收瓶罐裝假酒,但讓人意外的是,其瓶身條碼居然能通過官方“i茅臺”App驗證,顯示與正品無異的溯源資訊。

消費全民覺醒時代,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會天真地以為,花幾百塊就能披上都市社交“保護色”,用500元便能拿下酒桌文化“硬通貨”?誠然,其中有人仍在投機社交貨幣、追求面子工程,但還有更多的年輕人正打著“反消費主義”的大旗,知假買假,洋洋得意。在社交媒體上,穿假始祖鳥擠地鐵甚至成了“人間清醒”的標誌,帶假茅臺赴局則被視為“反套路行為藝術”。

這種風潮下,一個新的消費倫理似乎正在慢慢成形:既然品牌溢價是智商稅,那麼用10%的價格購買“90%相似度”的商品,便成了對抗消費主義的“正義之舉”。殊不知,這種邏輯反而鞏固了商品符號的統治——人們依然在用Logo丈量世界,只是換了個計算機。

原來,年輕人不是不愛Logo,只是不愛為Logo的溢價買單。他們以為自己跳出了品牌的陷阱,實則落入了更複雜的認知泥淖;他們以為通過買假貨“戲弄”消費體系,獲得了生活的掌控感,本質卻仍是符號遊戲的參與者,始終沒逃出那個虛假的夢。

或許真正的消費覺醒,不在於用假貨對抗品牌,而在於重塑社會評價標準。媒體報導中,還有一些年輕人,開始用二手平臺交易正品,用租賃服務享用奢侈品,參加“精釀酒吧洽談會”,流行“無Logo山系穿搭”……當對“擁有”的執念被“使用”的價值化解,當職場的實力比酒桌上的茅臺瓶更有說服力,當山野間的體驗比衝鋒衣的Logo更值得炫耀,完成從“取悅他人”到“悅納自我”的轉變,才是終結假貨市場的終極解藥。

高血壓患者飲食要點
高血壓患者飲食要點
2025-03-26 07:13:10
阿爾茨海默症的護理
阿爾茨海默症的護理
2025-03-26 07:15:04
減肥還是減體重
減肥還是減體重
2025-03-26 07:22:35
國家版減肥指南來了
國家版減肥指南來了
2025-03-26 07: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