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年前查出結腸癌后,對抗癌方法格外關注,常購置各類“抗癌神器”,為此交了不少“智商稅”。後來偶然在電視上瞧見專家稱腸癌多是吃出來的,他便回想起過往,自己偏愛甜食,飲料、巧克力不斷,還無肉不歡,一周竟要吃3頓烤肉,全是不良飲食習慣。
想到這兒,老李趕忙戒糖戒肉,每日計算熱量吃飯,有時甚至只吃菜,以為如此清淡的健康飲食能改善癌症狀況。可不到3個月,他體重迅速下降,一次化療后,還出現肌肉萎縮癥狀,之後身體扛不住術后反應,不出半個月就離世了。醫生為之歎息,飲食問題確是關鍵所在。不少人或許疑惑,究竟怎樣吃才算健康呢?
一、癌細胞最愛糖,吃進去的糖都餵養了癌?
“癌細胞喜歡吃糖”這一說法最早源於世界知名期刊《自然》中德國科學家Otto·Warburg的試驗報告。在1920年代,當時科學家對比癌細胞和正常細胞消耗葡萄糖的速率,發現癌細胞吸收速度更快,糖酵解能力是正常細胞的20至30倍。癌細胞通過不完全消耗葡萄糖的糖酵解途徑,能更快更好地獲取能量需求,剩餘消耗品還會重新滋養癌細胞,此特點被稱作瓦爾堡效應。
2017年《自然通訊》曾刊登一項研究,研究員為證實糖會刺激腫瘤發育,耗時9年觀察酵母細胞酵解糖分時,發現會致使一種和癌細胞同源的Ras蛋白質(一種原癌基因)不斷活化,進而使細胞大量增殖,也就是說大量糖分攝入會導致癌細胞數量增加。
二、研究發現:腫瘤細胞或更愛吃蛋白質
腫瘤真的愛吃糖嗎?其實未必,有研究發現腫瘤生長過程可能更偏愛蛋白質。依據發佈在《自然》上的研究內容,在不同腫瘤小鼠的體內外實驗中,科學家測定不同細胞的耗糖量,結果發現免疫細胞消耗的比腫瘤細胞更多,相反癌細胞更喜歡“谷氨醯胺”(組成蛋白質的一種成分)。
而且癌細胞不會因不吃蛋白質就被餓死,相反,它會更快速地掠奪體內營養,致使人體健康加速衰敗。按照《惡性腫瘤患者膳食營養處方專家共識》對腫瘤患者蛋白質每日攝入量的建議,至少應達到1至2克/每千克體重。
三、不想癌細胞瘋長,這5種食物最該戒!
說到飲食,日常還有諸多食物潛藏著高危致癌風險,很多人卻並不知曉,尤其是以下5種食物務必少吃或避免食用。
1、加工肉製品
常見的香腸、罐頭、培根等精加工製品,都可能含有致癌物,世衛組織早已將這類食品列入1類致癌物,因其製作過程易產生亞硝酸鹽、多環芳烴和雜環胺等致癌物,長期攝入易增加癌症風險。
2、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因口感好頗受人們喜愛,可很多人不清楚這種加工方式下的食品易使脂肪和蛋白質反應形成有毒有害的致癌物,不宜多吃。
3、過期黴變食物
發黴的食品往往會產生黃麴黴素等高危致癌物,若發現長期儲存的堅果或餐具出現類似黴變反應,最好立即扔掉。
4、醃制食品
不少家庭仍保留醃菜習慣,然而人們不知道這類食物製作過程易產生亞硝酸鹽等致癌物,有研究數據表明,經常吃醃制品的人患胃癌風險是正常人的2倍以上,所以也不建議多吃。
5、燒烤類食物
經燒烤高溫處理的食物,易產生雜環胺和多環芳烴等致癌物,且燒烤時間越長、溫度越高,致癌物分泌越多,所以高溫煎炸和燒烤的食物也最好少吃。總之,日常務必要留意飲食安全隱患,很多食物看似美味,實則潛藏不小風險,需注意有所取捨,健康飲食才是維持健康狀態的重中之重。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