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時不時的抱怨腿疼,過一陣子又好了,隔段時間又疼。如果是18歲以下,3-12歲的兒童,這種情況通常叫做生長痛,屬於兒童期常見的良性問題。因為隨著孩子的成長,肌肉、肌腱和骨骼都會經歷各種變化,但速度又是不同的,例如孩子骨頭上的骨骺是未成熟的組織,比較脆弱,容易受周圍肌肉的擠壓,引起腿疼。在青春期後骨骺會閉合,疼痛也就消失了。
在少數情況下,孩子腿疼是疾病的癥狀,例如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它和生長痛有相似之處,都會導致腿部疼痛,有些孩子可能還會出現胃痛或頭痛。如果不及時治療,這種病會影響骨骼的生長變化,可能導致永久性的問題。因此不能掉以輕心,以下討論兩者的特點和差異:
什麼是幼年特發性關節炎
簡單的說,就是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自身的細胞和組織,目前尚不清楚該病的病因。有研究認為與遺傳和環境有關。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有多種類型,最常見的一種稱為少關節型,主要影響四個關節,通常在發生手腕或膝蓋。還有多關節型,影響五個以上的關節,還有全身性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和脊柱關節炎。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控制的不好,可能出現以下併發症:
眼睛問題。可能會引起眼睛發炎。如果不予治療,可導致白內障、青光眼,甚至失明。眼睛發炎時經通常沒有癥狀,因此家長需警惕,務必及時就醫。。生長髮育問題。這種關節炎可能會干擾孩子的成長和骨骼發育。一些治療藥物(主要是激素類)也可抑制生長髮育。
疼痛的部位有什麼不同
生長痛多影響腿部,疼痛通常發生在小腿、大腿或膝蓋後部。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則不同,疼痛主要來自膝關節。膝蓋疼痛在許多類型的幼年特發性關節炎中都很常見,孩子們還可能會抱怨其他關節疼痛。例如患有脊柱關節炎的人最常出現背痛,而幼年多關節型通常會影響手指和手的小關節。
疼痛的特點有什麼不同
生長痛一般在晚上發作,疼痛可能會讓孩子在半夜醒來,早上一切恢復正常。而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的則正好相反,早上感覺最嚴重,還會有一段時間的下肢僵硬,可能導致行走困難。除此之外,疼痛的頻率也不同,生長痛的孩子一般一周只會疼經一兩次。而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發作的頻率要高得多,這種情況如果持續六周以上,高度懷疑關節炎,孩子的癥狀有什麼不同
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會出現生長痛不會出現的癥狀,例如關節腫脹,感覺溫暖、觸痛、發燒、疲勞和皮疹。生長痛通常發生在夜間,可通過按摩或熱敷緩解,而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疼痛可隨時發生,無法通過按摩或熱敷緩解。
這些癥狀在哪個年齡出現
生長痛最多的是3至12歲的兒童,而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的又分為兩種:少關節關節炎發病年齡與生長痛相當。而多關節關節炎會在10至14歲之間達到高峰。脊柱關節炎則出現較晚,通常在青少年早期。銀屑病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則在2至3歲左右出現,並在10至12隨再次達到頂峰。
醫學科普,僅供參考。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