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窮,不是沒錢,而是心窮。心窮的人,與人不善、遇事抱怨、分錢小氣。
只有賺錢的慾望,卻不具備賺錢的特質,最後只能深陷貧窮的現實。”
人窮窮一時,心窮窮一世。
一個內心貧瘠匱乏的人,不可能發達。
01
與人不善
小說《大衛·科波菲爾》,有個人的結局令我印象深刻,他就是烏利亞·希普。
烏利亞家裡很窮,父親死後,生活更是艱辛。
善良的律師威克菲爾先生知道后,便讓烏利亞在身邊做學徒。
並將自己所知的法律知識一一傳授給他,希望他成為一名出色的律師。
烏利亞的確很努力,為人謙卑,對人誠懇,學習著律所里的各種事務。
可這一切,不過都是他的偽裝。
他自卑於自己的貧窮和低下的地位,一直覬覦憎恨他人的財富。
一邊利用威克菲爾對他的信任做假賬、貪污客戶的錢;
一邊破壞威克菲爾的名譽,將其架空,試圖侵吞其財產。
不料最後被人揭發,計劃落空,眾叛親離,還差點將自己送進監獄。
心窮之人,內心充滿惡意。
人這輩子,最值錢的就是根植於內心的善良和人品。
做人一輩子,人品是底子。
沒人願意與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為錢財違背良心的人為伍。
保持心性正直,品行端正,才能聚人心,為自己積攢財運。
02
遇事抱怨
作家鮑溫說:“喜歡抱怨的人,整天都是一副苦瓜臉和沒有靈魂的軀殼,這些只會讓他一步步走向絕望,自己卻渾然不知。”
所謂怨天者無志,怨人者心窮。
遇事總把抱怨掛嘴邊的人,註定難以成事。
在希爾頓大酒店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有兩位年輕畢業生傑克和湯姆,他們同時應聘到希爾頓。
兩人都想在這樣一個大酒店一展巨集圖,實現人生的飛躍。
可他們很快就發現,酒店不僅不重視他們,還將他們打發去清掃樓道衛生。
工資少,活還累,傑克一下就受不了了:
“明明有專門的人打掃,為什麼還要我干?”
“讓我幹這種工作,真是大材小用!”
他每天埋怨酒店、埋怨經理,責怪領導眼光差、腦子有病,索性也開始偷懶擺爛。
工作時不是躲角落摸魚,就是隨便應付應付。
反觀湯姆,剛聽到這個安排時,他也十分不解,但還是選擇了把工作做到位。
他每天最早來到公司,提前準備工作,研究各種清潔劑,以達到更好的清潔效果。
雖然是最不起眼的工作,但他還是勤勤懇懇,投入了100%的努力。
就這樣,四個月過去了。
不出意外,傑克被辭;而湯姆,則被任命為客房部主管,薪資翻了好幾倍。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對事兒的態度里,藏著他的財運。
心窮的人,遇事抱怨,天天做著發財夢,卻丁點兒苦都不能吃。
既沒有良好的心態,也沒有把事情做好的能力,自然與財富無緣。
而那些做事靠譜、對事負責的人,反而能贏得金錢青睞。
錢的背後,是“事”。
擺正心態,做好事情、解決事情,錢,自然就來了。
03
分錢小氣
作家霧滿攔江曾認識一位廠長,年輕有為,能力出眾,30歲就做到了一家乳品廠的廠長位置。
但僅僅半年不到,他就把廠子辦搞砸了。
為什麼呢?因為他捨不得給工人分利。
當時乳品廠效益普遍不好,但有家企業卻每天有新品推出,風生水起。
於是他開始模仿那家企業,搞了一個實驗車間。
廠里所有員工都可以拿原料去實驗車間搗鼓,只要感覺不錯,就可以上報進入工藝流程,當天就能生產銷售。
但不同的是,銷量不好不要緊,一旦銷量突出,那家企業便會給員工提成。
可他卻一分不給,不僅如此,員工實驗用的材料,他還要另行收費。
對此,底下員工氣憤不已,故意弄壞模具,弄丟配方,希望他能取消收費,允許提成。
但他仍舊寸步不讓:想從我手裡拿到錢?沒門!
就這樣工廠很快停產,工人走的走,散的散。
他自己則每天坐在空蕩蕩的辦公室里,怒氣沖沖地罵世道不公,罵人心險惡。
寧可把企業拖死,把自己拖殘,也不願讓利,最後落得個一無所有的下場。
這便是心窮的人,分錢小氣,永遠無法與別人共利。
可想賺大錢,必須要做到利益共用。
巨賈范蠡談及自己的經商之道時說:於己有利而於人亦有利者,大商也。
所謂利可共不可獨,獨利必敗。
總想把利益都攥在自己手裡的人,只會失去更多。
懂得讓利於人,以捨為得,一個人的財路才會越走越寬,越來越廣。
▽
亦舒說:窮,是一種心態。
窮不是因為出身,也不是因為際遇,而是因為內心的貧乏和荒蕪。
善待他人、專注做事,學會分享,內心才能慢慢充盈,慢慢強大。
一切福田,不離心地。
一個人賺到的錢,其實都是內心的投射。
把心修好,賺錢,也就水到渠成了。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洞見君第三本新書
《把自己活明白》
6大維度解碼人性,講透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