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低維的人說話(深度好文)
更新于:2025-04-14 21:35:46

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說過:面對那些傻瓜笨蛋呢,我們只能用一種處理方式,那就是不要和這種人談話。

認知有高下之分,我們總能在生活里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和層次低的人較勁,只會讓自己沾一身泥。

面對他們的聒噪與質疑,我建議是一句話都不要說,轉身離開。

  

01

  • 和偏執的人辯是非,是折磨自己。
 

天使投資人李笑來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科學發達的今天,居然還是有一部分人堅信:地球不是球體的,而是平面的。

 

這些人甚至專門成立了地平協會。

 

如果你想說服這些人,難度不亞於登天。

 

你手捧地球儀跟他說:“你看,地球是圓的吧。”

 

對方會不屑一顧:“連這麼假的東西都做得出來。”

 

你找來宇航員在太空拍的地球照片,希望能說服他:“喏,你看,地球是圓的吧。”

 

對方卻瞪著眼睛,指著照片反駁:“你看,你看,它不就是平的嘛。”

如果碰到這種人,你是揪著領子跟他辯論個三天三夜,還是笑一笑,不再說話?

如果是前者,你不過是自找痛苦。

他們就像是被打上了“思想鋼印”,偏執地認為自己的觀點才是對的。

聰明人從不會試圖啟蒙愚蠢,他們都是默默遠離。

 

有一次,作家李尚龍在休息室捧著一本名叫《希望永遠都在》的書看,一位同事走了進來,看了一眼書名,用嘲弄的語氣說:“你也看雞湯啊!”

 

同事不知道的是,這是一本關於戰爭親歷者的書,裡面血淋淋的故事,講的是世界的變革和柬埔寨的過去。

 

李尚龍本想和同事認真解釋一番,可是,他忽然忍住了,笑著說道:“是啊,一本雞湯。”

 

同事聽到答案后滿意地走了。

 

還有一次坐地鐵時,李尚龍捧著莫言的《豐乳肥臀》正看得津津有味。

 

一個路人看了眼書名後,很鄙視地搖了搖頭,覺得李尚龍竟然在公開場合看小黃書。

 

面對這種質疑,李尚龍並未當場辯駁,只是後來在他的寫作專欄裡感慨道:我們是人類,卻不是一類人。

 

許多人躲在自己的世界裡,戴著有色眼鏡去評判一切的事物。

你跟他們對峙,不會越辯越明,只會深陷泥潭。

花時間、花精力,開導別人的無知,是一個人最大的無知。

 

02

  • 和杠精說道理,是消耗自己。
 

作家蘇芩說:“別跟杠精硬杠,你贏不了,因為在他狹小的世界裡,自己就是絕對真理。”

無論你跟杠精說什麼,他張口就是質疑和否定。

對他來說,事實不重要,以言語勝人才重要。

汪曾祺在《讀詩不可抬杠》中,舉過一個例子。

 

有位老師,在課堂上講解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一個學生站起來質疑說:“鴨先知,鵝不能先知耶?”

 

老師氣得無語,讓他坐下。

 

後來講到“紅杏枝頭春意鬧”,這個學生又質疑說:“杏花沒有聲音,‘鬧’什麼?”

 

聽了這話,老師大怒,一拍桌子,把他趕出了教室。

 

杠精最擅長的,就是憑一張嘴讓你心口添堵,讓你消耗精力。

說理的贏不過抬杠的,妄圖想跟杠精一較高下,那麼你註定是輸家。

作家王欣有次去菜市場買菜,路過水果攤時,對老闆說買一斤棗。

 

旁邊一位不相乾的顧客聽了,一個勁兒地說:

 

就買這麼點兒?吃不起啊?你這日子過得也太寒磣了!

 

王欣立即承認道:對,我窮,吃不起,您開心就好。

 

她說,到了她這個年紀,早已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你別和我杠,杠就是你對。

 

年輕時,她發佈過一篇點評文章,有讀者評論她:

 

“就這也算點評?沒有一點邏輯?難道不是你的主觀臆想?”

 

她看後很生氣,便跟對方舉例、列舉事實,從下午一直辯論到淩晨,讓自己精疲力盡。

 

這世上最好的反擊,其實是不反擊。

任別人抬杠,隨別人找茬,若是心不動,別人的口舌利劍,也傷害不到自己。

不與爛人談道理,是一種處世的格局,也是一種立身的智慧。

 

03

  • 和短視的人聊未來,是拉低自己。
 

心理學上,有一個“長跑效應”

一群人在馬路上跑步,原本你計劃和朋友們跑5公里,但是還沒跑到一半,就有人氣喘吁吁,選擇半途而廢。

你讓他堅持一下,他會跟你說:跑個兩公里,這個運動量就夠了,何必逼自己?

你見狀,堅持跑五公里的信念動搖了。

你越跑越覺得累,最後也停下來了,五公里的跑步計劃無疾而終。

底層圈子的引力是巨大的,一旦你選擇向下,就會光速下墜。

知名高爾夫球運動員泰格·伍茲在讀初中時,有個常在一起練球的朋友。

 

這位朋友最愛做的,就是憑藉自己的球技,給當地富人當陪練。

 

泰格辛苦訓練一年,拿一次青年聯賽的冠軍,只有1000美元獎金。

 

他的朋友卻常在他面前炫耀,自己做一個禮拜陪練,就能賺到500美元。

 

在朋友鼓動下,泰格忍不住也跟著去做兼職。

 

而每次兼職結束後到手的工資,也讓他覺得這比參加比賽划算得多。

 

有時為了多攢些生活費,他甚至不惜推掉學校的訓練。

 

直到教練找到他,滿臉嚴肅地問道:你到底是想成為職業運動員,還是有錢人家的陪練?

 

一下被問懵的泰格,這才恍然大悟。

 

從此,當地少了一名富人宅邸的高薪陪練,多了一名俱樂部里沒有工資的實習生。

 

7年後,泰格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高爾夫球運動員,創下單賽760萬美元獎金的記錄。

 

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可大多數人走的就是這條路。

你跟他們謀全域,他們會嗤之以鼻,讓你見好就收。

你跟他們探究本質,他們卻浮在表面,不願深思。

被自己思維困住的人,你解不開他頭腦裡的枷鎖,反而容易被他帶進死胡同。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走到終點的永遠是一小撮人,周圍的人多的是目光短淺的人。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走好腳下的路,不去改變淺薄的人,也不要被他影響。

一百多年前,莫泊桑在短篇小說《繩子》中,就告訴我們理未必會辯明。

 

有位農民隨手從地上撿了根繩子,卻被旁人污衊成了撿錢包。

 

他拿出手裡的繩子百般解釋,可他不管怎麼辯解,別人都不相信。

 

最終,別人的嘲諷、質疑,把他走上了絕路。

工作而已,別太上頭
工作而已,別太上頭
2025-03-26 01:24:43
對家人,嘴下留情
對家人,嘴下留情
2025-03-26 02:23:04
給人生留個缺口
給人生留個缺口
2025-03-26 02: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