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樣一段話:
“很多人的教養都是兩面派。在外面和風細雨,在家裡大發雷霆;在外面舌吐蓮花,在家裡粗口橫飛。”
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把善意的語言留給了陌生人,面對自己的親人,卻常常口無遮攔,肆無忌憚。
口是傷人斧,言是割舌刀。
語言暴力,是這世上最殘酷的謀殺,再好的感情也敵不過一張咄咄逼人的嘴。
對家人嘴下留情,不說刻薄話,不說傷人話。
01
《我是演說家》裡,主持人寇乃馨檢討自己在言語上犯過的錯。
她的丈夫是著名音樂人黃國倫,夫妻倆個性都十分要強,通常誰也不讓著誰。
有一次,倆人發生了爭執,寇乃馨氣到不行,決定挑他最痛的講:
“黃國倫,你憑哪一點配得上我寇乃馨,你知不知道你離過婚,你是個二手貨,你配不上我。”
黃國倫聽完沒有回嘴,轉身開始收拾行李,拉著行李箱走到家門口,回過頭對她說:乃馨,有些話是不能出口的,你知道嗎?
說完,他就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接下來的幾天,寇乃馨怎麼也找不到他。她才意識到自己一時的口舌之快,給丈夫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語言雖然是無形的,力量卻是驚人的。
尤其從親近的人嘴裡說出來,帶給人的傷害是成倍的。
真正毀掉一段感情的不是吵架,而是吵架中那些傷人的話。
我們為了解氣脫口而出的一句狠話,可能是插在親人心中一把鋒利無比的尖刀。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是家人之間,總是冷言冷語、諷刺挖苦,從來不會好好溝通。
三峽日報一篇叫《兒子一句話,母親從七樓跳下》的報導,至今記憶猶新。
老太太中午去兒子房間找報紙,正碰上兒子回來。
兒子剛談砸了一樁業務,心情不好,見母親在自己床上摸索,冷冷地說道:媽,你沒事在自己房間好好待著,別到處亂跑。
母親解釋說:我只是找張報紙,順便在你床上坐一會兒。
兒子擺出一副臭臉,出門前扔下一句:吃飽沒事幹!
深夜十二點,想不開的母親從七樓一躍而下,自殺了。
有時候,毀掉一個人,一句話就夠了。
有人說,當語言用來表達愛的時候,是那麼的蒼白無力,但用來傷害人的時候卻像一把利劍。
刀傷有治,舌傷無醫。
別把自己的壞情緒和惡毒的話語留給最親近的人。
家人之間,關係再親近,也要顧及對方尊嚴;感情再深厚,也要體諒對方感受。
02
有人會狡辯說,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
可明知道某些話會刺痛家人,還要堅持說出來,這種奔著傷人去的心,怎麼能叫“豆腐心”呢?
用刀傷人,和用“刀子嘴”傷人,本質上都是傷人。
我也從來不相信刀子嘴的人,會有一顆豆腐心,就算有,那也是硬邦邦的凍豆腐,可以砸死人的那種。
錢鐘書小說《圍城》中,方鴻漸與孫柔嘉婚姻的破裂,就是從出口傷人開始的。
方鴻漸失業後,孫柔嘉想讓姑媽給丈夫介紹工作,方鴻漸不領情,嘲笑她靠親戚找工作,罵她是親戚的哈巴狗。
孫柔嘉也不示弱,挖苦方鴻漸沒本事,脾氣倒不小,罵他“是朋友趙辛楣的走狗”。
罵得不過癮,她直接怒吼道:懦夫!懦夫!懦夫!別讓我看到你這個懦夫!
一時嘴快,惡言洩恨,最終導致兩人分道揚鑣。
看過這樣一段話:家人吵架不能說狠話,因為相互熟悉,每一句話都直戳對方要害,比外人十句話的殺傷力都強。
再氣再惱,也別對家人惡語相加,傷人的話一出口,裂痕很難再修復。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的離世,就是源於妻子索菲亞的語言暴力。
索菲亞經常用尖酸刻薄的話,對托爾斯泰進行抱怨和諷刺。
托爾斯泰描述說:索菲亞的語言裡充滿了刻毒、威脅、自殺和詛咒。
在妻子持續不斷的語言攻擊下,晚年的托爾斯泰感到極度痛苦和無助。
忍無可忍的他,最終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決然離開了這個壓抑的家。
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把前來探視的妻子拒之門外,不願再看她一眼。
在家中最忌說刻薄的話,如果收不住自己的舌頭,言語會變成相互攻擊的武器。
管好嘴,才能穩住家。
03
我特別贊成一段話:
“千萬別和親人較勁,不管是父母,伴侶還是子女,都是你最親近的人,不要因為一些事就惡言惡語,傷害了你們的感情。”
家只是方寸之間,若裝滿了惡言與怨氣,就沒地方盛放溫暖與愛了。
幸福的家庭不是沒有矛盾,而是適可而止的閉嘴和恰到好處的沉默。
作家梁曉聲和妻子焦丹雖也有矛盾,但從來都是好聲好氣的溝通。
結婚後,兩人一起住在單位宿舍,鄰里合用爐灶。
焦丹每次在走廊做飯,叮叮噹當地要花個把小時。
梁曉聲有點煩躁,抱怨道:“一頓飯怎麼那麼麻煩,吵得人一點靈感都沒有了。”
焦丹聽了心裡很委屈:你這麼瘦,身體又不好,我只是想做點好吃的給你補補。
梁曉聲聽了趕緊道歉:我簡單慣了,吃飯從來不講究。生活要簡單不要繁瑣,你也不要那麼辛苦了。
一個人刻進骨子裡的教養,就是對最親近的人不出兇言、不用惡語。
請不要在生氣發火的時候,對孩子說以下狠話:
請不要在生氣發火的時候,對父母說以下狠話:
請不要在生氣發火的時候,對伴侶說以下狠話:
▽ 這世上,真正對你好的人,是很少的。 別讓你的毒舌把愛的人越推越遠,別把最“惡”的話說給最愛的人聽。 對家人,多一點理解少一些抱怨,多一點鼓勵少一些責駡。 真正愛家人,就請認真說好每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