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考古講壇”首期開講
更新于:2025-04-14 07:52:22

本文轉自:鄭州日報

本報訊(記者 左麗慧)100多年來,河南考古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見證了華夏文明、中華文明燦爛輝煌。當前,河南考古工作者也在致力於做好考古成果的詮釋傳播。4月13日,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辦、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協辦的“華夏考古講壇”系列公眾考古講座在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正式開啟,並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劉海旺為公眾帶來了題為《世界文明視野下的鄭州商城》專題講座,為紀念鄭州商城發現70年系列活動奏響第一聲號角。

劉海旺表示,夏商週三代是中華文明從多元走向一體的關鍵階段,中華文明在此時開啟了華夏化和中原化的進程。其中夏商週三代考古就有安陽殷墟、鄭州商城、偃師二裡頭等華夏都城遺址,特別是今年恰逢鄭州商城發現70周年,需要向社會公眾較為全面地解讀鄭州商城70年來的考古成果,讓全社會瞭解、關注鄭州商城的保護和利用。故此,“華夏考古講壇”應運而生並得以創辦。

講座中,劉海旺以世界近現代考古學的最早理論“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三個時代的分期法”為引言,分為4個部分,梳理了西元前1600年—西元前1300年的世界古文明發展形勢,包括古兩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愛琴文明、瑪雅文明、印加文明等文明起源和發展脈絡,兼談金屬冶鍊、文字語言、馬的馴化、人類繁衍、文化交流等對文明產生和發展的影響。接著梳理了鄭州商城時期中國考古學文化譜系,以及早商文明的地理位置、氣候、相關文獻記載等;第三部分重點通過超大規模都城及王權制度、冶銅技術和青銅禮制、商文字以及與世界早期文明的比較研究,探討鄭州商城及早商文明的世界意義;最後,總結鄭州商城70年來的研究與保護利用成果。

據瞭解,“華夏考古講壇”是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精心打造的公眾考古和科普平臺,是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的具體實踐。講壇以系列講座和報告的形式,邀請各領域考古專家學者,向公眾介紹重大考古發現和最新研究成果,推動考古研究實現從歷史“解讀者”向“轉譯者”的跨越,助力學術成果走向大眾,從考古中激揚文化自信力量。

“華夏考古講壇”每月舉辦一期,感興趣的觀眾可關注“河南考古”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講壇資訊。

大院短箋(圖)
大院短箋(圖)
2025-03-26 06:07:21
文峰塔修繕
文峰塔修繕
2025-03-26 06:09:51
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命由我不由天
2025-03-26 06:10:04
追溯起源,展現印記
追溯起源,展現印記
2025-03-26 06:12:30
晝夜相停話春分
晝夜相停話春分
2025-03-26 06:13:28
出海的“靈珠”
出海的“靈珠”
2025-03-26 06:13:41
休閒孕育著創造
休閒孕育著創造
2025-03-26 06: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