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
更新于:2025-03-26 06:10:04

本文轉自:湄洲日報

我命由我不由天

——莆仙戲《狀元與乞丐》的現代啟示

  □楊俊英

  由人命運貴乘時,乞丐狀元難與期。十載寒窗終不負,因緣戲說媲歌詩。

  3月2日晚,莆仙大劇院歌劇廳座無虛席,2024—2025年度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錄製演員(劇碼)莆仙戲《狀元與乞丐》在此精彩上演。這部劇碼是莆仙戲三度晉京獻演的經典之作,被譽為繼《團圓之後》《春草闖堂》之後的“又一顆藝術明珠”。自1980年首演以來,憑藉其“貼近生活、寓教於樂”的鮮明特色,創下了超千場的演出紀錄,全國逾400個劇團曾移植改編。該劇的劇情內容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無論是下基層演出還是劇場演出,場場爆滿,受到廣大觀眾好評,堪稱“宋元南戲活化石”莆仙戲的經典傳承劇碼。

  在舒緩的《蘇天蛾·思娘家》戲曲聲中,莆仙戲《狀元與乞丐》拉開大幕。丁家家境殷實,文龍、文鳳周歲日的特殊機緣,衍生出一個與命運抗爭的古老寓言,並被賦予了新的時代肌理。丁花春與柳氏之子丁文龍生於寅時,丁花實與胡氏之子丁文鳳生於卯時。這場刻意營造的“堂兄弟同年同月同日不同時,命格推斷卻懸殊”的情境,實則是封建宿命論者精心編織的意識形態羅網。舅舅在文龍、文鳳周歲那天路過外甥家,以“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為舅精通算命術,善人禍福悟玄機”之言,引發丁花實、胡氏的興趣,兩人要求舅舅為堂兄弟算命。報上出生年、月、日之後,舅舅以“乞丐命”“狀元命”的讖語,給這對堂兄弟套上了心理枷鎖。他念念有詞的科介與算命行話,恰似一把丈量天命的虛妄尺規,為兩家人的未來預測出截然不同的走向。

  這場圍繞宿命與抗爭展開的戲劇衝突,在“寒門苦讀”與“賭場失魂”的強烈對比中被推向高潮。柳氏這位“為母則剛”的女性,在織機聲中編織著命運的經緯,以“機杼聲聲織日月”的堅韌生命姿態,完成了對“耕讀傳家”最詩意的詮釋。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胡氏夫婦,他們在“雞蛋發臭豆皮餿”的奢靡生活里,暴露出胡氏對文鳳過度的溺愛。胡氏對算命結果的偏執篤信,使得文鳳偏離了正常的人生軌道。編劇巧妙地將文龍高中放榜與花實夫婦上門乞討的場景並置,令觀眾啼笑皆非——當胡氏得知這個窮村竟出了狀元時,仍滿是不屑地說:“真想不到這窮村也會出新科狀元。”這話極具諷刺意味,也猶如給當初鐵口直斷的舅舅一記響亮的耳光。

  劇中柳氏形象的塑造堪稱中國戲曲史上極為動人的精神圖騰。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黃豔豔以形神兼備的精湛技藝,鑄就了這一角色的獨特風骨:她身上既有正旦的含蓄克制,又有青衣的歷經滄桑之感。在紡車織布聲中的教子場景,以及送子求學的風雨歷程中,黃豔艷將莆仙戲“水袖功”“蝶步”“車肩”等表演技藝演繹得如詩般優雅。黃豔豔是個愛戲如命的演員,她對母子關係的刻畫尤為深刻。當文龍面對伯父伯母對文鳳的寵愛,委屈與不滿爆發,喊出“娘親也跟舅公一樣,將兒當成乞丐命。看來娘親真是鐵打心肝!”文龍哭成淚人的悲情場景極具震撼力,柳氏的心也被深深刺痛,幾近暈倒。情緒是一種細膩且微妙的表達,演員在表演時只有咬字行腔、以情行韻,才能引發觀眾的共鳴。在演技方面,柳氏飾演者與小文龍飾演者的互動十分精彩,這段戲堪稱莆仙戲教科書級別的演繹。方曉老師說:“莆仙戲不以華麗炫目為藝術目標,而是以細膩典雅的品格存世。”細品劇中場面,確實經典至極。

  回想開場時舅舅算命后,丁花春欲棄子,柳氏跪地哀求丈夫莫棄文龍,一句“丹墀前屈膝求全”令人動容,她發出“八字若能衡貴賤,家家為何讀詩書”的靈魂拷問,層層遞進地展現出傳統女性在命運夾縫中的堅韌與智慧。當京中傳來喜報,柳氏帶著顫音問道:“翠雲,這是真的嗎?爹爹,果然是真的嗎?”這既是十六載含辛茹苦母愛壓抑后的盡情釋放,是育子成功時內心的激動爆發,也是對知識改變命運這一信念的印證,將傳統戲曲的程式化表演升華為一曲人性光輝的讚歌。

  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胡氏夫婦,在“雞蛋發臭豆皮餿”的奢靡生活中逐漸墮落。第三場“妯娌教子”的戲份極具感染力,堪稱催淚彈:柳氏一邊織布,一邊含淚訴說“夫君一去經八年,兩科功名落孫山……機身唧唧梭未閉,淚滴輕纂不暇彈”的唱段,而胡氏卻囂張地指責“柳氏黑心肝,縱容兒子性野蠻”,如同潑婦罵街,兩者形成了尖銳的對比。當胡氏蠻橫地叫囂“尋個藉口,找你弟鬧——分——家”時,封建糟粕對人性本善的侵蝕被暴露得淋漓盡致。

  編劇與導演在“贈銀遮羞”這一細節的處理上,展現出驚人的藝術智慧。當落魄的舅舅與入京求取功名的丁文龍相遇時,丁文龍選擇慷慨贈銀,而非揭露舅舅當年以算命左右他人命運的往事。這一舉動,不僅是對血緣親情的救贖,更是對封建宿命論的無聲有力反抗。在這一場景中,莆仙戲特有的“傀儡科介”與現代舞台語彙巧妙融合,碰撞出奇妙的藝術火花,營造出跨越時空的強烈藝術震撼。

  第七場“榮辱巧遇”的意象表達極具深意。舞臺上,文鳳的落魄潦倒與文龍的功成名就形成鮮明對比。此時,莆田民諺“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得到了極具震撼力的詮釋。這句民諺所承載的文化基因跨越時空,在當代大學生、青年人返鄉創業,以及寒門學子逆襲成長的現實場景中煥發出新的生機。文龍高中狀元后,對淪為乞丐的伯父伯母恭敬有加,彰顯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傳統胸懷。“曲終意韻在”,這出跨越時空的戲劇,依舊在新時代敲響振聾發聵的警世鐘聲。

  近年來,莆仙戲《踏傘行》《狀元與乞丐》《陳文龍》《別妻圖》等劇碼成功上演,讓戲迷們欣喜不已。但當下,莆仙戲也面臨困境與挑戰。農耕文化信仰與現代社會追求逐漸疏離,年輕觀眾不斷流失,方言影響力減弱,劇本創作匱乏,人才出現斷層,諸多問題相互交織。正如省戲劇家協會主席吳新斌所說:“新創劇碼數量雖多,但能‘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下’的卻寥寥無幾。經典劇碼失傳、行當發展萎縮、傳統程式技藝弱化等現象,嚴重制約著戲曲藝術的傳承。”要破解這些難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政府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資金投入;劇團和院校要深化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劇碼創新;社會各界要營造正確、健康的文化認同氛圍,優化傳播環境。唯有如此,莆仙戲方能實現鳳凰涅槃,在當代文化語境中重綻光采。

最是春雪遐想時
最是春雪遐想時
2025-03-26 03:09:05
超然臺上的蘇轼
超然臺上的蘇轼
2025-03-26 03:09:23
“當年萬里追花季”
“當年萬里追花季”
2025-03-26 03:09:51
纏繞時光的香與念
纏繞時光的香與念
2025-03-26 03:10:01
《移情》
《移情》
2025-03-26 03:10:09
身邊的非遺盛宴
身邊的非遺盛宴
2025-03-26 03:10:34
包玉明
包玉明
2025-03-26 03:10:36
《哪吒》
《哪吒》
2025-03-26 03:10:42
夜雨對床長相憶
夜雨對床長相憶
2025-03-26 03:10:50
千畝茶園春意濃
千畝茶園春意濃
2025-03-26 03:10:57
學術眼
學術眼
2025-03-26 03:11:33
豬八戒吃西瓜
豬八戒吃西瓜
2025-03-26 03:11:34
大同遐思
大同遐思
2025-03-26 03:12:02
中國文字的古典品性
中國文字的古典品性
2025-03-26 03:12:07
漫話古代衣架
漫話古代衣架
2025-03-26 0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