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請悶聲做個狠人
更新于:2025-04-11 21:40:47

社會學家米勒,曾這樣比喻:

中年人是“三明治一代”。

上有老下有小,上有工作下有生活,上有責任下有煩惱……

夾在其中的中年人,想逃逃不掉,想走走不了,只能咬緊牙關硬挺。

若想再幹成點事,你還得遮罩各種干擾,加緊磨練本事。

整個過程,外人或許看不出什麼,也幫不上什麼忙。

自始至終,還得全靠咱們自己不聲不響地努力拼闖。

但別沮喪,人生沒有白吃的苦。

等你走過這段不為人知的路,人生只會柳暗花明上一個台階。

人生下半場,只有沉著的努力,才能為自己贏來翻盤的機會。

所以我說,安靜地做個狠人,才是中年人最明智的活法。

1

你有沒有這個感覺?:

到了一定歲數,生活好像同時打開了很多扇窗戶,喧囂一下子蜂擁而至。

出門上班,社交酒局,各種圈子,令你在應酬中分身乏術;

一回到家,事也是一件接一件,就沒有干完的時候。

今天為了工作心力交瘁,明天為了孩子殫精竭慮。

忙裡忙外間,我們的內心越來越難以平靜。

人到中年,到底該如何自處,才能為自己贏來片刻喘息呢?

很認可的一個回答是——遮罩力

尤其中年以後,我們只有將嘈雜遮罩掉,才能專心做好自己的事。

年輕時認為熱鬧是必需品,習慣秒回每一條消息,不願錯過每一次聚會。

直到經歷多了才明白,那些喧鬧,只能讓我們在浮躁中疲於奔命,消耗自己。

倒不如關起門來,先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我認識一位寫作圈的前輩,就非常會“躲熱鬧”。

他很少聚會,除了在家寫稿,就是去圖書館看書。

平常寫作群裡大家閒聊,他很少發言。

既不會宣揚自己寫了什麼爆文,也不會處處請教別人怎麼寫稿。

他在自己的世界里,一點點積累知識和經驗,直到成為寫作圈裡數一數二的牛人。

前輩的生活,讓我想起最近網上很火的“偷感人生”。

所謂“偷感人生”,意思是有些人過著像偷來一樣的日子,不願意讓人看到自己。

這並非社恐不合群,而是他們看清了日子是自己的,和別人關係不大。

無意義的飯局不去,沒必要的炫耀不做,亂七八糟的關係捨棄……

投資人馮侖說,想要出人頭地,你得學會“捂”。

捂住自己的生活狀態,躲開外界的喧嘩吵鬧。

只有這樣,萬事纏身的中年人,才有餘力將生活打點好。

2

有位主持人,曾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那時的他,剛剛進入電視台擔任策劃與主持。 

作為一個新人,他剛到單位時,很難得到領導器重。 

再加上當時傳統媒體正在走下坡路,職業前景更是變得撲朔迷離。 

有一段時間,他完全喪失了人生方向,事業一度陷入低谷。

緊接著,生活的麻煩也接踵而至,賺不到錢交租金,一日三餐吃了上頓沒下頓。

走投無路之際,他做了一個決定,不如利用這段時間,好好提升自己。 

於是接下來的一年,他讀了數十本書,開始經營起了自己的自媒體,意外收穫了數十萬粉絲。 

樊登老師曾說:

人在低谷的時候,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學習。這是你自己做準備的時候,也是你好好積攢能量的時候。

年輕時,人可以任性可以脆弱,但中年以後,世界就容不得你的脆弱與逃避。

我們必須狠下心來磨鍊本事,必須逼自己長出堅韌的內核。

想過更好的生活,就得多賺錢,就得想方設法地擁有各項技能;

想成為家人的主心骨,就得多磨鍊,就得提升認知增強心智。

想要實現抱負,就得一聲不吭地咬緊牙關熬過那些至暗時刻。

都說中年難中年苦,但中年也是耕耘自己最好的季節。

就像社會學中“四十歲效應”所揭露的:

很多人都在四十歲左右,迎來人生的巔峰。

只要你不放棄成長,中年就是你人生逆襲的最佳時機。

所以別灰心別洩氣,你遠比自己想像地厲害得多。

3

我很喜歡插畫師鹵貓的作品。

他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插畫師,為香奈兒、路易威登等國際品牌製作過插畫。

當年大學畢業后,他進入一家遊戲製作公司,做3D動畫培訓。

白天他是個上班族,看上去和大家沒什麼不同。

但一到晚上,當別人忙著玩的時候,他就回家潛心研究作畫。

後來他還報了個繪畫班,每天堅持練習2小時。

一到公休日,他就背著畫板,一個人去戶外寫生。

而這些他從未向人提及,一切努力都是那麼地不動聲色。

慢慢地,他畫得越來越好,最終躋身當代畫家之列。

中國人形容強者喜歡用一個詞:靜水流深。

一個人靜下心來修鍊自己,才能赢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作家馮驥才分享過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他說在作家這個群體中,真正出色的作家都是最能沉得住氣的那一群人。

他們平日不知躲在什麼地方,很少伸頭探腦,有時一兩年不見,好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但往往是,忽然某一天,他們就把一本十幾萬或幾十萬字的書拿了出來。

當人們正在品讀議論時,他們又不聲不響扎到不知什麼地方去創作新作品了。

相比之下,那些大張旗鼓風風火火的人,大多是虛張聲勢,掀不起什麼風浪。

不得不承認,真正厲害的人就是生活起來悄無聲息,做起事來當仁不讓。

他們不會到處瞎忙,頻頻出現在人前,卻用一項項成績說明瞭一切。

作家劉墉說:

每個人都要過一段潛水艇似的生活,先短暫隱形找尋目標,積蓄能量,日後方能毫無所懼,成功地浮出水面。

到了一定年紀,若想活出個樣子,我們先得安靜下來,遮罩一切干擾。

而後在靜默中穩穩紮根,直到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話不多說,事不少做,才是人到中年的成事心法。

宮崎駿說過:“當一個人步入中年,人生就不再是縱馬賓士,而是負重登山。”

年輕時,一人吃飽全家不愁,可到了中年,每天一睜眼全是依靠自己的人。

人生是一場艱難跋涉的修行,更準確點說,中年才是那段最難的修行。

因為步入中年,就意味著我們要與這世界真刀真槍地較量了。

該遮罩的遮罩,把精力省下來給自己;該爭取的爭取,修煉出強大的內核。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順利通過“中年”這場人生大考。

遠離讓你內耗的人
遠離讓你內耗的人
2025-04-06 0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