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個問題:有份工作到底有多重要?
很認同一個回答:工作不僅能帶來一份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滋補你的身心。
尤其是人到中年,你就會發現,每個人所渴望保持的健康與活力,其實秘訣就是做好眼前的工作。
把工作當成一種養生方式,就是保養身心的最佳途徑。
01
工作最大的價值是什麼? 對普通人而言,或許就是一份持續的收入,讓你能覆蓋生活的各項開支。 網友@一棵樹是公司白領,收入穩定但是日常忙碌。
為了讓自己喘口氣,她選擇了裸辭,去體驗生活真正的意義。
一開始,她覺得興奮不已,先是回了趟老家,然後給自己安排了一趟出國游。
但輕鬆的日子沒過多久,她就開始焦慮。
房租、吃喝、社交……每一項都要花錢。
看著銀行卡里的餘額越來越少,她開始變得愈發焦慮。
漸漸地,她後悔辭職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為了緩解恐慌,她決定節省開支,菜只買打折最便宜的,衣服非必要就不買,很少去超市購物……
摳摳搜搜了大半年,錢包還是越來越扁。
於是,她又開始找工作。
但她發現,想要找到像上一份一樣體面的工作很難,而且後來的收入遠不及之前的工作。
經歷了這一切之後,她幡然醒悟,花錢容易賺錢難。
中年人行走於世間,錢是離不開的永恆話題。
衣食住行需要錢,社交娛樂也需要錢,稍不留意就掏空了口袋。
倘若沒有持續收入,坐吃卡里的餘額,就算擁有金山也終會被掏空。
而一份穩定的工作,一筆穩定的收入,可以讓人內心感到踏實。
在跌宕的現實面前,幫你維穩,為你兜底。
02
很多人糟蹋身體的一個表現,就是晝夜不分,作息混亂。
時間長了,各種身體問題,就會頻繁出現。
網友@泰汝剛畢業那會兒,就是如此。
剛剛自己住,他每天都熬夜到淩晨,再一覺睡到中午。
這種不被人管,自由放縱的感覺,真的讓人上癮。
但沒多久,他明顯感到自己的狀態出了問題,頭暈、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這個時候,他剛好面試上了一份工作。
意外之喜是,上班,居然治好了他的這些小毛病。
為了在工作上有個好狀態,他每天6點多起床看書寫作,8點多出門上班。
下班后,再去江邊走走,看看日落和晚霞。
回家後,也會有自己的生活和學習規劃,11點準時上床。
日復一日的規律生活,讓他從一個脆皮青年變得越來越健康。
如今,網上有一種論調,覺得身體垮是加班加出來的,身體差是工作氣出來的。
但其實,相關研究表明:
那些擁有意義和目標感的人,往往壽命更長。
而工作,其實就是在推動你規律生活的一個外力。
想要好好工作,就需要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運動。
而當這一切變成習慣,你的身體素質就會隨之提升。
活到106歲的宋美齡,也曾在日記中寫道:
“工作,是半個生命,越忙越有精神。”
步入中年,或許有人早就厭倦了重複性工作,抱怨生活枯燥;也有人盼望著早點退休,回家安享清閒。
卻不知,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
讓自己手頭忙碌,日子充實,你的精神才不會空虛無力,越活越年輕。
03
2007年,翻譯泰鬥許淵衝被診斷出直腸癌,醫生給他下了7年的最後通牒,他卻並不覺得悲傷。
“生命是可以自己掌握的,2007年那時候我覺得還不錯呢,還能活7年!反正我就不管你,我喜歡做什麼就去做。”
他給自己定下一個巨集偉的小目標:完成翻譯界的硬骨頭——莎士比亞全集。
仍然照常每天工作,一天翻譯一頁莎士比亞,雷打不動。
在翻譯的世界里汲取養分,自得其樂,這一份初心70年來始終不曾變過。
2021年,100歲的許老出版了《莎士比亞戲劇精選》《王爾德戲劇全集》。
或許,身為中年人的我們也是如此。
工作雖然是一種疲累,卻也是一種治癒。
它讓我們在這個殘酷的世界,有一片微小的立足之地;
它讓我們在孤獨無措時,心中有一方安穩的寄託。
當我們能夠沉浸式投入在工作裡,那些縈繞在心頭的愁緒,就會慢慢散去。
正如作家斯蒂芬·倫丁所說:
“當我們能真正熱愛自己的工作時,我們才能享受每天有限的幸福,過得滿足而又有意義。”
所以,不管你年齡多大,不管你財富幾何,都請不要過於閒散。
試著去找到你喜歡做的事情,試著去探索你心之所向的東西。
這樣不僅能使那些平淡無奇的日子閃閃發光,也能讓你在最無助的時候,找到向上攀登的階梯。
要明白,忙碌的人從不迷茫,有夢的人從不孤獨。
他們的人生是幸福的,生命是有價值的,因為他們有事可做。
▽
詩人但尼生說過:“我必須讓自己沉浸在工作當中,否則我就會掙扎在絕望中。”
的確,在不確定的生活中,我們有很多事情都無法掌控。
但只要好好工作,就會讓一切重新回到秩序之內。
你的積蓄,會因為一點一滴的付出,而變得豐厚。
你的生活,會因為日復一日的規律,而變得健康。
你的人生,會因為心之所向的事業,而變得閃閃發光。
所以,請好好珍惜你的工作,也請學會帶薪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