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家烏利爾·弗拉提出過一個人際關係資源理論。 他認為:所有的人際交往實際上都是一種交易。
這種交易並非冰冷的交換,而是基於價值對等上的利益互換。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人與人之間能走多遠,不是感情深淺決定的,而是由價值和利益決定的。
01
我們常說:好的關係,是對等的。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價值對等。
在這個現實而殘酷的社會裡,價值如同貨幣,衡量著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深度和溫度。
價值能互換,關係就得以維繫。
而當你不再為對方提供價值,也就到了一段關係結束的時候。
諾獎小說《日瓦戈醫生》中,有個情節頗令人尋味。
瑪律克爾和日瓦戈結交於戰亂年代,那時瑪律克爾有槍,能保護日瓦戈的安全;日瓦戈有醫術,能在瑪律克爾受傷后提供救治。
後來兩人離開部隊,到了一個遠離戰火的小鎮,發誓要做永遠的朋友。
半年後的某天,日瓦戈想要清掃院子,詢問瑪律克爾能否到他家打水。
瑪律克爾毫不猶豫地說:“隨你弄多少,糖漿沒有,水有的是。”
但是日瓦戈第三次登門打水時,瑪律克爾沒了先前的笑容。
等到日瓦戈第五次推門時,瑪律克爾直接翻臉:“你要識相點!要不是我女兒替你說好話,我早就把門鎖了!”
原先,我不懂瑪律克爾為何前後判若兩人。
後來才慢慢想明白,兩人在部隊時,日瓦戈尚能為瑪律克爾提供救治,可到了小鎮,他無處行醫,窮困潦倒,只能讓瑪律克爾救濟。
當價值的天枰發生傾斜,瑪律克爾對他態度的轉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感情只是黏合劑,價值互換才是基石。
你只有做到讓別人“有利可圖”,才能擁有能經受時間考驗的關係。
梁朝偉和王家衛合作長達20年之久。
王家衛是圈子裡出了名的嚴苛,但梁朝偉卻心甘情願受他折磨。
娛樂圈裡有無數明星大腕,王家衛也只把梁朝偉當作御用演員。
就是因為他們能為彼此帶來價值,互相成就。
兩人合作的20多年間裡,一個摘得了戛納影帝的桂冠,一個成為首位戛納最佳導演獎的華人獲得者。
稻盛和夫說過這麼一段話:
沒有人會去説明一個毫無價值的人,你必須要好好經營自己,就算跌入谷底,也要有與人交換的籌碼。
與人交往,很多時候就是拿自己擁有的,去換自己想要的。
當雙方無法各取所需,再深厚的情誼,也會隨風而逝。
02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高中時和你形影不離的朋友,上了大學就音訊全無;
大學時候和你暢談理想的人,畢業後卻再也不見?
那是因為:關係的本質,是一種共同利益的契合。
看似單純的關係,卻最快散場,反而是那些有利益往來的關係,更能處得長久。
博主@安西南大學畢業后,和一位朋友一起創業。
剛開始,他們沒有任何資源,為了節省成本,兩人常常一起吃最便宜的盒飯,吃住都在公司。
每當遇到困難,兩人都會互相打氣,然後加班加點討論方案。
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逐漸壯大,他們的收入也跟著水漲船高。
很多人走到這一步,免不了為利益分配撕破臉皮,他們卻更加依賴和信任彼此。
有一次,公司遭遇嚴重的財務危機。
朋友二話不說,賣了自己的房子填補資金的坑,博主也毫不猶豫拿出自己所有積蓄,幫公司渡過難關。
十多年時間裡,兩人攜手並進,從懵懂學生成長為商業大佬,關係也更加緊密。
很認可一個說法:
許多交情也許始於三觀相同,追求一致,但維持感情最好的方式,是大家的利益被深度捆綁。
感情會隨著時間、境遇發生改變,共同的利益卻能將兩個人緊緊維繫。
電視劇《天道》里,歐陽雪從小父母離異,爹媽都把她當皮球踢來踢去。
只有芮小丹對她好,經常帶她去自己家吃飯。
多年後,歐陽雪在底層摸爬滾打,有了一定的積累。
當她看到一個在黃金地段開酒店的機會時,毫不猶豫地拉芮小丹入股。
歐陽雪拼盡全力,把酒店經營得風生水起。
當時以她的經濟實力,完全可以買斷芮小丹的股份,自己成為絕對控股人。
但她並沒有這麼做。
相反,她非常害怕芮小丹因為要去德國留學而退股。
因為她清楚,自己的酒店經營順遂,離不開芮小丹身份的加持——身為刑警的芮小丹,經常帶同事來酒店聚餐,這讓地痞無賴根本不敢上門找麻煩。
因為有共同利益在,酒店有任何事情,她可以理所當然地找芮小丹商量。
就算小丹去了國外發展,只要她還有酒店的股份,兩人的關係就不會散。
作家余秋雨曾說:赤裸裸地談利益,便接近於真理。
與人相處時,感情是不牢靠的,好處才是實打實的。
一旦失去利益的連結,關係往往也就分崩離析。
相反,交往中的利益往來越多,情感上的聯繫就越緊密。
03
媒體人@納爺的收納研究所曾在視頻中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她開公司的第一年,在一個活動中認識了做投資的曹姐。
曹姐特別仗義,得知她做收納培訓業務后,當場就介紹了一位在景區做民宿的王總給她認識。
當天,她就和王總簽訂了一個價值50萬元的訂單。
她非常激動,非要請曹姐吃飯。
還買了一個一萬多元的護膚禮盒作為答謝禮物。
但曹姐在幫了她這一次忙之後,就人間蒸發了。
她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她才慢慢想明白:人與人的關係,不是一次性的。
你帶給我好處,我給你回報,等於就跟對方兩清了。
真正長久的關係,需要你來我往,讓利益不斷流動和迴圈。
郭德綱與岳雲鵬的師徒情,一直被人津津樂道。
當年郭德綱慧眼識珠,收了在小飯館打工的岳雲鵬為徒。
彼時,德雲社中的高層都說岳雲鵬不是說相聲的料,提議開除他。
是郭德綱力排眾議將他留了下來。
2010年德雲社遭遇危機,眾多徒弟紛紛出走,唯有岳雲鵬毫不猶豫簽下“賣身契”。
那之後,郭德綱大力扶持岳雲鵬。
在師父的栽培下,岳雲鵬開專場,上春晚,名聲大噪。
從表面看,這是一個師徒情深,知恩圖報的故事。
但它的內核,其實是利益反覆交換的過程。
岳雲鵬從農村小夥子逆襲成“德雲一哥”,離不開郭德綱的提攜。
郭德綱給他的,是技藝,是平臺。
德雲社之後的發展更上層樓,離不開岳雲鵬名氣的加持。
岳雲鵬帶給德雲社的,是資源,是更多可能性。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世間任何看似牢不可破的關係,都離不開利益的交織纏繞。
你能不斷帶給我好處,我能不斷給予等量回報,價值交互形成閉環,人與人的關係才能長久穩定地運作。
▽
作家寇士奇曾說:永遠不要盲目相信一段關係,因為不存在憑空的感情。
那些穩固長久的關係,要麼各取所需,要麼利益共用。
所以,不要擔心被人利用,要擔心自己沒有用。
當你不斷自我增值,成為潛力股,別人自然會主動向你拋出橄欖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