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 有些人學歷很高,卻在社會上寸步難行; 有些人氣質不凡,人緣卻一直很差; 有些人能力出眾,卻得不到領導的認可…… 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這些人大多有一個通病:情商很低。
他們一張嘴就會令人厭惡,使人退避三舍。
企業家李想曾對員工說:“智商只是聰明,只有配合足夠高的情商,才是智慧。”
以下這十種低情商行為,有一個都會讓你把人際關係處爛。
01
把口無遮攔當心直口快
李笑來在新東方任職時,有位校長想請他在學校建一個語料庫。
這對李笑來來說是件不錯的差事——自己擅長,又有錢賺。
兩人相談甚歡,最後校長問李笑來,建語料庫這事有什麼需要支援的。
李笑來脫口而出:也沒什麼需要支援的,就是希望這不是個換了個校長就沒不見了的事兒……
話剛出嘴,李笑來就後悔了。
實際上他想表達的是:這事是個慢活,需要一些時間……
但是嘴上沒個把門的,讓原本熱熱鬧鬧的氣氛瞬間冷了下來,為學校建語料庫的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很多爭吵和誤解,都是嘴快惹的禍。
明明沒有惡意,卻因為說話不經思考,得罪了人。
本來一片好心,卻由於不會表達,反倒落人埋怨。
蘇格拉底說得很對,講話之前,先過篩子。
三思而後言,才不會傷人而不自知。
02
把干涉當建議
很多人喜歡打著“過來人”的名號,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
他們張口閉口就是:“聽我說”“你應該”“這不對”。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價值觀也不同,汝之蜜糖,亦可能是彼之砒霜。
你自以為是的建議,在別人眼中可能是指手畫腳乃至否定。
想想看,那些一見面就催婚、催生的長輩,是不是被孩子悄悄遮罩了?
那些總在干涉朋友選擇、好為人師的人,最後是不是都沒朋友了?
成年人的社交,最忌諱的就是干涉別人的生活。
你的經驗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總是自以為是的說教也只會顯得自己層次低。
金維純曾說:“我為凡夫俗子,不敢奢求為人師表,只要戒掉好為人師,便已功德無量。”
不要在別人的世界走來走去,不要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收起自己好為人師的慾望,才不至於把朋友之間的關係搞砸。
03
把八卦當談資
你身邊有沒有愛說閒話的人?
他們經常拿著別人的八卦,當成自己津津樂道的談資。
卻不知,他嚼過的每次舌根,都是給自己綁上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被人引爆。
現實中,不少人無聊時聚在一起,就開始談人八卦、評頭論足。
發現單位里的新人與領導相熟,他們就非議對方走後門;
看到有兩人鬧矛盾了,他們就逐一點評,誰誰沒情商,誰誰不老實。
實際上,你在他人背後說下的閒話,一定會傳到對方的耳中。
結果只會挑起事端,惹禍上身。
《格言聯壁》有言,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議論旁人,搬弄是非,只會讓你孤立無援。
04
把雪中送炭當理所應當
在一檔糾紛調解節目中,看過一個故事。
一對兄弟,弟弟卻狀告哥哥,讓其無論如何搬離自己家。
原來,哥哥離家十幾年,回家后沒有落腳的地方。
弟弟好心收留他同住,誰知道他一住就是多年,衣食住行全靠弟弟,絲毫沒有搬走的打算。
更重要的是,哥哥把弟弟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絲毫沒有感恩之情。
但凡弟弟想要讓哥哥搬走,哥哥就會痛駡弟弟冷血,不講親情。
不得已弟弟只得報警解決,兄弟倆的感情也走到了盡頭。
曾看過這麼一句話:
“我每天給你一顆糖,你習慣了,覺得理所應當,哪天我不給你了,你就生氣。”
這世上最傷人的,就是我為你雪中送炭,你用炭把我燙傷;我把你當親人,你把我當冤大頭。
一味地索取,卻不願付出,再好的感情,也會出現嫌隙。
05
把顯擺當分享
馮驥才曾在書中這樣寫道:
“低調,是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調,是為了生活在別人的生活里。”
在生活中,我們也總會遇到喜歡到處顯擺的人。
顯擺自己的幸福、顯擺自己的財富、顯擺自己的學識……
但過度地炫耀,只會引人不快。
卡耐基說過:“懂得收斂自己的光芒,避免刺傷別人和樹敵。”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做人溫潤如水,和光同塵,關係才能細水長流。
06
把抱怨當傾訴
有一次,美食家蔡瀾和朋友聊天。
朋友問蔡瀾:“你一向對人隨和。無論和倒垃圾的工人,還是街市小販,都能談幾句,到底你有沒有不喜歡的人?”
蔡瀾說:“有。最不喜歡愛抱怨的人。那種長嗟短歎,又不積極改善生活的消極主義者。跟這類人接觸,能量很容易被吸干。”
很多人習慣性將抱怨和傾訴混為一談,總是讓傾聽者分擔自己的負能量。
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需要安撫,若再透支精力治癒別人的焦慮,只會累垮自己。
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整天抱怨的人,你向誰抱怨,就是在把對方推離自己的生活。
07
把刻薄當幽默
演員徐崢大學時就開始禿頭,他每天用然後用毛筆沾著生髮水細心塗抹頭皮。
每次治療,徐崢都會被舍友圍觀,被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調侃。
徐崢打翻了生髮水,就會有人嘲笑:“你們說桌子上會不會長毛?”
另一人搭腔:“你看他的頭就知道了,效果也不怎麼樣。”
這些名為調侃實則刻薄的話語,讓徐崢在脫髮的陰影中自卑了好多年。
幽默,永遠是建立在尊重別人的基礎上,讓彼此感到舒適。
而不是披著幽默的外皮去挖苦別人,戳別人的短處,在別人的傷疤上撒鹽。
把尖酸刻薄當作幽默感,輕則掃人興,重則傷人心,還有可能讓關係走到盡頭。
委婉表達自己的看法,多換位思考。只有這樣,才不會讓彼此陷入難堪的境地,才能擁有好的人緣。
08
把貪小便宜當會過日子
作家茶茶上大學時有個舍友,家境不好,父親是殘疾人。
剛開始,大家都心照不宣,總會幫襯著室友,吃的用的都會分給她一些。
於是,舍友習慣了這種優待,還經常借大家的飯卡,卻從不提起飯錢的事。
有同學拿了獎學金,舍友就賣慘讓對方請吃飯。
出去聚餐舍友也從來沒有掏過錢,誰敢有意見,她就委屈道:
“都是同學,至於計較這點兒錢嗎?”“如果我有錢了,肯定請回來!”
一邊佔著別人便宜,一邊又想不勞而獲,時間一久,大家都知道她的習性,也就疏遠了她。
總想得到不想付出,總是享受著別人帶去的便利,自以為是會過日子,實則暴露了自己的人品和格局。
和這樣的人相處久了,誰也不會愉快。
09
把抬杠當講理
現實生活中,總有些人三言兩語,就能噎得人無話可說:
你說吸煙有害健康,他反駁:有人抽了一輩子,照樣活到八九十。
你說趁年輕要努力,他嘲諷:呵呵,沒有背景再努力也沒用。
不管別人說什麼,這幫人總是習慣性唱反調。
他們自以為伶牙俐齒,頗有見解,但在別人眼中除了刻薄,就是戾氣。
抬杠的人總想在關係里爭個高下,這樣很容易輸掉了長久的關係。
誰都有自己的立場和三觀,抬杠只會讓關係怨懟叢生,讓自己心力交瘁。
正如企業家尹明善曾說:但凡遇到點事,都要辯個輸贏,你不苦,誰苦?
事事反駁,處處抬杠,長遠來看,就是在自絕後路。
10
把人情當捷徑
陳銘的父親出身農村,勤懇努力,考上了好學校,成為一名員警,帶著家人從農村搬到了城市。
看到父親過得越來越好,老家的親戚們紛紛找上門來,拜託他處理各種麻煩事。
有人讓他安排工作,有人讓他幫忙辦戶口,還有人讓他介紹物件。
十幾年來,陳銘父親面對親戚們的各種要求,總是竭力滿足,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
然而,親戚們卻把他的幫助視作理所當然。
有時候,他們甚至會不打招呼,直接上門,白吃白住。
有一次過年,親戚們圍坐在一起喝酒時,又有人要求陳銘父親辦事。
他終於忍無可忍,趁著酒勁,大發脾氣,說乾脆斷絕親戚關係,以後再也不要來往了。
從那以後,親戚們再也不上門麻煩他父親,關係淡了,日子卻清靜了。
很多人認為人情是辦事的捷徑,不用花錢還省力。
然而,再親近的關係,也扛不住有去無回的貪婪;
再深厚的人情,也經不起理所當然的透支。
用人情要有限度,不給別人添麻煩,也不占別人便宜,給彼此的相處騰出空間,也給今後的往來留下餘地。
▽
《情商是什麼》一書中寫道:情商是指一個人感受、理解、控制、運用和表達自己以及他人情感的能力。
它不是說一個人會多少花言巧語,而是懂得換位思考。
在與人相處中,總能將心比心,照顧對方的感受,給人尊重。
心裡裝別人,嘴上一把鎖,這樣的人不管走到哪,都會贏得欣賞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