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的方式,決定了你賺錢的能力
更新于:2025-04-04 06:09:39

01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農夫有兩個兒子,農夫去世后,留給兒子們每人二兩銀子和二畝薄田。

大兒子白天應付著幹活,晚上就用銀子買來酒肉吃喝。

小兒子白天也下田幹活,但是平時特別節約,每天只吃點饅頭充饑。

他把節省下來的錢,拿來當學費,拜了一個木匠師傅。

後來,大兒子的銀子花光了,僅靠兩畝薄田的收成度日,很快就成為窮光蛋。

而小兒子因為學會了木匠手藝,農閒時就四處給別人做木匠活,他最後自己開了間木匠鋪,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兄弟倆明明條件相同,卻因花錢方式的不同,導致最終的結局天差地別。

發現沒有,愚蠢的人,喜歡把金錢當作貪圖享樂的籌碼,只求一時痛快。

而聰明的人,把金錢當作投資自己的資本,讓自己越來越值錢。

就像作家何權峰所說,一個人花錢的方式,多少決定他將來所能達到的高度。

很多時候,你賺錢的能力,就取決於你怎麼花錢。

02

畫家常玉,年輕時仗著家境殷實,花錢一向大手大腳。

在法國留學期間,好友徐悲鴻等人只能進入國立學校學習,他卻選擇了學費昂貴的私立“大賀屋繪畫室”。

其他人都在勤工儉學時,他整日飲酒作樂,出入各種社交沙龍。

他的大部分開支,全都用於吃喝、娛樂等消費。

後來家裡突遭變故,生活費驟減,可為了維持貴公子的派頭,他照舊花錢如流水。

很快,他就花光了所有的錢,還欠下一屁股外債,日子過得異常拮据。

經濟學家凡勃倫,提出過一個“炫耀性消費”的概念。

他認為,很多人不顧自身條件大肆消費,是為了滿足炫耀欲,試圖得到別人的肯定和嫉妒,讓自己面子有光。

但這種炫耀性消費,會一點點蠶食你的金錢,最終讓你越過越困頓。

博主張嵐有個表弟,三十來歲,一直在工廠打工。

雖說薪資不高,但養家糊口綽綽有餘。

可近幾年來,表弟一家生活非但沒什麼起色,甚至還欠下了十多萬的外債。

原來,表弟人很“大方”。

每次一發工資,就呼朋喚友去消費,先去飯店吃頓好的,再去KTV嗨一晚。

在一聲聲恭維中,一個月掙的錢,就這麼花去了大半。

不僅如此,表弟日常開銷還很“講究”。

渾身上下穿的用的,無一不是名牌,手機更是非最新款不用……

為了充面子擺闊,表弟無節制地花錢,最終淪為中年破落戶。

其實,我們身邊也有太多這樣的人。

他們只追求滿足自己的物欲,隨意揮霍,結果陷入各種消費陷阱,不斷透支財務。

《財富自由》的作者斯坦利說,順應本能的消費是單向的,它只出不進。

人的慾望是無限膨脹的,但財力是有限的。

當你拿有限的金錢,用來消遣娛樂時,就會淪陷在各種享樂中,一點點滑入貧窮的深淵。

03

多年前,湖南農村,有個叫孫玲的女孩。

由於家庭困難,高中畢業后,孫玲就來到深圳一家工廠,成為流水線工人。

與其他工友肆意消費不同,每次發工資,她都存了起來。

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她存下了1萬元。

第二年,她取出8000,為自己報了一個計算機入門課程。 

此後幾年間,她又花了25600元。

一部分用於英語學習,一部分用於西安交大的計算機函授課程,還有部分花在了去深圳大學的自考學習。

她通過花錢自學自考,很快就擺脫廠房,轉行做了程式師。

2018年,因為想要見識更大的世界,她選擇自費赴美讀研。

學業完成後,她得到了Epam Systems公司年薪10萬美金的offer,承擔與谷歌業務對接的工作。

十幾年來,她的工資從4000、6000,再到1萬,直到現在的年薪10萬美金。

而她的學歷也從高中、大專、本科,變成了現在的研究生。 

後來,談到自己的經歷,孫玲說:

我的想法很簡單,既然想學,就行動。

錢可以再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讓我有能力和狀態去體驗很多不一樣的事。

在這個世界上,金錢是好僕人,壞主人。

只有把錢當成工具,讓它為自己服務,不斷為自己增值,你才能賺到更多財富。

04

商業導師徐文說,錢,你花在哪裡,人生的高度就在哪裡。

捨得花錢提升自己大腦的人,和只會花錢吃喝玩樂的人,註定過上截然不同的生活。

作家張萌是學理工出身,文史哲一向不紮實。

為了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她曾花十幾萬報名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歷史班。

除此之外,她還報了北大的各種名家課程。

別人都不理解,賺錢這麼不容易,實在沒必要花十幾萬去學習。

只有張萌自己知道,這些金錢投入,換來的不僅是開闊的眼界,還有更高維的認知。

後來,她又報名深圳國際公益研究院,學習最先進的管理理念。

這使得她的思維更加超前,不僅給她帶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也讓她對社會發展的認識,越發深刻。

當時網路還是新興事物,她就敏銳意識到,未來的商業行為必將依託互聯網。

於是她立即籌措資金,創辦公司,建立了在線學習平臺。

企業快速發展,她資產也迅速上億。

李嘉誠曾在不同場合都講過一個觀點:錢的作用不在於聚斂,而在於使用。

深耕能力,無人能奪;投資自己,獲益最多。

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技能,你的價值和收入也會水漲船高。

把錢花在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情上,你終會收穫高額的回報。

05

媒體人梁爽說:

“在花錢上拎得清輕重緩急,捨得為未來和格局付費,捨得為產出和成長掏錢的人,至少可以少奮鬥10年。”

很多時候,你把錢花在哪裡,你就會在哪裡獲得回報。

臉書創始人紮克伯格。一年到頭穿只穿T恤、牛仔褲,在物質享受上花費極少。

但他卻開出高薪聘請私教,説明自己鍛煉出一副強健的體魄。

這讓他無論遇到什麼挑戰,都有旺盛的精力去應對、破局,最終把事業越做越大。

比爾·蓋茨多年來始終開著二手車,但他從不錯過一期《經濟學人》。

每年他都會掏錢訂閱大量期刊,以便了解各種最新資訊。

這讓他始終能夠站在行業前沿,把握市場動態,做出正確決策,帶領公司不斷騰飛。

正是這些投資自我的消費,讓他們的財富像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作家金塞拉說:會花錢的人,都懂得投資自己,把錢花在最能產生新價值的地方。

把錢用來提升技能,你會在工作中表現得更加出色,得到更多機會;把錢用來看書學習,你能輸入更多知識,讓視野更開闊。

不要太在意你的孩子
不要太在意你的孩子
2025-03-26 15:11:06
刷新自己
刷新自己
2025-03-26 17: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