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再來說一說酷吏。
一說起這個話題,都會談到武則天,她可是用這招穩定了自己的統治。於是,有人就給武則天洗白,說她這麼做也是一時權宜。畢竟,女性做皇帝,在民間是很難接受的。更何況,武則天還是直接拿了李家的江山。直到後來,武則天的位置穩了,才將這幫酷吏砍了腦袋。
那麼,為何沒人給漢武帝洗白呢?
《古文觀止》上就收了一篇漢武帝任職期的文章,是一位廷尉史的奏章,說:監獄用刑太狠,犯人在嚴刑下只能“招供”,甚至,獄吏還會羅織各種罪名,總體意思就是說這麼做太沒有人性了。於是,有人據此認為從漢朝開始起了一個很壞的頭,才使後世的酷吏變本加厲。
如果這麼認為,那麼,法學的鼻祖是不是該被一同拽住接受批判呢?其實,歷史上的很多酷刑,都是慘無人道的。那麼,為何要這麼做?單純是一句“泯滅人性”就能解釋的嗎?其實,都不外乎一句話: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讓一些“不聽話的人”學會聽話。
當然,這其中的做法很是殘忍,並帶有震懾和恐嚇的意味。畢竟,法學的起源年代是奴隸社會,應是有著時代的局限性。但是,在統治者的眼中,這些都可以忽略不計,只要有效果就行。以至於,到了後來的王朝,便沒有人去考慮其中的“人性”因素了。因為,所有的統治者都認為,天下是我的,天下的人也是我的。
最終,看著是社會制度進步了,但某些統治理念卻還是和過去一樣。
其實,不能絕對說一個王朝給後世帶來多少“黑暗基因”,只要在思想意識上沒有進步,就不會超越前人。雖然,我們今天審視古人的很多做法,都覺得殘忍,但是,若是將自己的認識降到他們的水準,沒準會認為:這種做法相對而言更靠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