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如果就相對論的想法去申請自然科學基金,會不會因為沒有工作基礎悲劇?
更新于:2025-04-07 09:08:51

愛因斯坦有非常大的一個特點,就決定了他如果在現在的自然科學基金的這種體系之下是絕對拿不到專案的,那就是他在很多論文中體現出了很濃厚的哲學味道,他並不是用真實的數據和推導去作出論證,而在一些容易有爭議且比較關鍵的問題上使用他自己的哲學品位作出選擇。這個在相對論的發現上有非常明顯的體現。

看到這一點有一些民間科學可能就坐不住了,但要先聲明的是,愛因斯坦和民科最大的區別在於,民科並沒有嚴格的數學推理和對實驗的預測,而愛因斯坦是有這些東西的。只是在通過嚴格的數學推理和實驗圖像當下不能夠解決的某個環節比較關鍵的問題上,愛因斯坦根據個人的直覺或者說是所謂的哲學傾向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而且很快得到了實驗驗證。當很多前沿的物理學家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場物理學革命的時候,愛因斯坦率先根據他的直覺,taste(品位)以及對物理底層理論的瞭解,做出了革命性的貢獻。

瞭解了這些就能明白為什麼愛因斯坦也會犯錯誤。愛因斯坦也犯過兩個比較大的錯誤,一個是宇宙學常數的錯誤,另外一個是在量子力學上犯的錯誤。這兩個錯誤基本上都是先驗判斷的,並沒有太多的實際證據。所以當愛因斯坦的依據是自己的哲學思想時,就難免會出錯。因為物理學歸根到底還是要靠實驗去指引,而不是直覺,也不是所謂的哲學偏向。

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的1905年之前比較能夠一提的文章,有1902年發表的《關於熱平衡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運動論》,以及1903年提出的《熱力學基礎理論》,這兩篇文章基本上都是關於熱力學和統計物理的方向,在此之前,他還做過關於一些毛細現象的文章,後者似乎有比較大的誤差,因此並沒有選入愛因斯坦文集。

愛因斯坦提出的關於熱力學基礎的論文並沒有太多創新的地方,實際上在早幾年前吉布斯已經提出來了,而且吉布斯的理論更加容易理解且體系化。所以他這兩篇文章如果放到今天來看的話,很難發表到一個好的期刊上,因為很有可能以創新性不足被拒。如果愛因斯坦以這種文章去申請相對論的專案肯定是不行的,很明顯研究基礎是不夠的。

我們接下來可以看看愛因斯坦關於相對論的幾篇具體論文,比如1905年的相對論的第1篇文章,也就是《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他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引用任何一篇文章,就這一點,在今天基本上都過不了審。其次,他提出相對論,並沒有直接且明確的動機。文章一開始先敘述了電磁現象表面上的不對稱性,然後在沒有充足的實驗證據和理論探索下,通過自己的taste,作出理論上的選擇,拋棄了一些無關的假設,直接提出最核心的兩條基本原理,然後先給出了時間的同時性定義,再推匯出洛倫茲變換方程。

在發表狹義相對論文章之後的3個月中,愛因斯坦發表了一篇特別短的短文,題目是《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這篇文章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方程式。而他的推導方法也是非常奇特的,他從光的傳播中能量的變化導出的結果。這種方法即使是從今天的眼光來看,還是會感覺這個公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絕對是天才般的想法!但是如果放到今天來看的話,也是有很多問題的。比如同樣沒有引用文章,推導過程過於奇特,又不能夠用更加讓人信服的方式論證自己結果的正確性。

再比如在1907年的時候,愛因斯坦發表了一篇關於相對論的綜述。在面對與實驗數據沒有其他理論符合的更好的情況下,愛因斯坦堅持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但他也提不出更加有力的證據。在評價其他人的工作的時候,聲稱結果只是偶然跟實驗結果比較相符。事實上正如愛因斯坦所言,但是放到今天來看這句話顯然沒有什麼大的說服力。

總的來說,愛因斯坦會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他拿不到專案。但是同樣的,這個問題本身也是有問題的。你不能把一個100多年前的一個歷史人物放到今天,那個時候同行評審制度還並沒有完全真正的建立起來。我們要反對的是對同行評議制度的濫用,而不是同行評議制度本身。

那誰又能知道,提供給愛因斯坦專利局工作的同學格羅斯曼,他的父親可能還認識基金委主任呢?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