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绛曾說:“無論什麼時候,你都要相信,真正能治癒自己的只有自己。”
歷經半生,發覺的確如此。
好的人生,靠的都是自己成全;好的狀態,也離不開自我治癒。
到了一定年齡,見多了無常之事,看慣了聚散離合,越來越覺得:
身心健康,無病無災,日子安穩,內心踏實,就是最高級的炫富,也是一切幸福的源頭。
人這一生,有的結局,不得不聽天命,但更多時候,盡好人事,才是避開災禍、救贖自己的關鍵。
正如洪昭光教授所說,你永遠是自己最好的醫生。
人生下半場,養好情緒的病,戒掉貪欲的病,警惕多言的病,戰勝懶散的病,做個清醒而強大的人。
01
楊瀾在一次採訪時,向知名基因學家尹燁請教:
“有人說,得了癌症的人,一半是病死的,一半是嚇死的......”
尹燁對此解釋道:
“情緒的確是可以改變基因的,冥想能改變基因表達,還可以讓你變得年輕。
純粹靠‘正念’,就可以將自己變成一個藥廠,遠離渣人,遠離破事,讓自己高興起來,相信正能量。”
在尹燁看來,人不能總是去想那些破事,多接觸美好的事物,自然而然就會獲得強大的能量。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一場難分勝負的爭吵,讓你怒火攻心,直到深更半夜,想起這件事,還是久久難以平息,遲遲無法入眠。
一次事業的突然滑坡,讓你開始擔憂,不知道未來的路該如何走下去,每天都活在恐懼里,從此一蹶不振。
經歷命運的起起落落,讓你產生內耗,沉浸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心情陷入了低谷,身體狀態也越來越差。
仔細想想,很多時候,困住我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自己的情緒。
遇到任何難關,解決的第一步,其實不是尋求外界説明,而是調整自己的心態。
行走於世間,最高明的處世方式是什麼樣的?
羅翔教授有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
“對於可控的事情,要保持謹慎;對於不可控的事情,要保持樂觀。
人只能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你要接受這個事情,並且以樂觀的心去應對這一切。”
生活能治癒的,是願意好起來的人;命運能渡的,是願意自渡的人。
人生下半場,養好情緒的病,掌握這3個管理情緒的鑰匙,學會好好愛自己。
1. 不生氣,遠離爛人爛事:
永遠不要為別人的錯誤買單,始終記住,你改變不了爛人的品格,改變不了爛事的結果,但你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
2. 不抱怨,允許一切發生:
怨言太多,以後的生活就會慢慢變成你抱怨的那樣。
坦然接納生命中所有無常,看淡事與願違,一切都會是最好的安排。
3. 不內耗,別再思慮太多:
適時放過自己,及時走出過往,不必焦慮未來,無需苛求太多,往後的日子,都是晴天。
以平常心對待無常事,終會發現:輕舟已過萬重山。
02
莫言在《生死疲勞》的開篇寫道:
“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這世間,有多少痛苦,都來源於慾望太深,想要的太多,卻什麼也得不到。
人一旦有了貪欲的心病,就像是被關在籠中的鳥,永遠感受不到真正的快樂,無法解脫自己的心。
如果一味地放大自己的慾望,只會給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每一步都會走得很艱難。
有了房子,還想住更大的別墅;有了車子,還想買更名貴的豪車;有了健康的身體,還想要完美的皮囊;有了幸福的當下,還總是羡慕別人家的生活.......
老話裡常說的“欲壑難填”就是這個道理。
貪婪永無止境,只會離深淵越來越近;慾望不加克制,終會讓自己置身危險。
不禁想起一個經典的故事:
有幾位學生總是慫恿蘇格拉底去集市上游玩,說起集市,學生們甚是興奮:
“集市裡有很多五花八門的東西,好聽的、好玩的、好看的新鮮玩意兒數不勝數。
不管是衣食住行,還是你所需要的東西應有盡有。去了一定會滿載而歸!”
蘇格拉底聽了學生的描述,產生了興趣,於是決定去集市上走一走。
逛完集市後,有學生立即趕來問他,有沒有什麼新奇的所見所聞?。
蘇格拉底想了想回答道:
“此行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發現這個世上,原來有那麼多我並不需要的東西。”
其實人生的真相就是如此,很多你念念不忘的事物,得到了之後就會發現,也並沒有那麼需要。
最好的生活狀態,應該是:有尺、有度、有節制、有規律。
從現在開始,養成這三種習慣,該斷的斷,該舍的舍,該忘的忘。
1. 物質極簡,不再攀比:
買東西可以少而精,只買自己需要的物品,不和別人的生活作比較,無需仰望任何人的幸福,過好當下,就是最好。
2. 資訊極簡,專注自身:
少關注八卦,多提升自己,別再把時間浪費在“家長里短”的八卦上,有空多讀書,注重自身成長。
3. 生活極簡,豐盈靈魂:
每天早睡早起不熬夜,擁有一個規律的作息時間;飲食有節制,少油少糖少辛辣,用滿滿的活力,迎接每一天。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拋開欲念,萬事皆安。
03
崑劇《獅吼記》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某年春天,蘇東坡邀請好友陳季常外出春遊,同行的還有安排好的歌伎。
陳季常的妻子柳氏很快就知道了此事,隨後便大發雷霆,讓陳季常在池邊罰跪。
蘇東坡聽聞好友的遭遇后,就想為好友鳴不平,於是和柳氏吵了起來。
他不僅批評柳氏太過蠻橫,還指責柳氏,說她多年都無所出,就應該給陳季常納妾。
柳氏聽完這番話,怒氣更大,立馬開口大罵:
“呸,你唆使我丈夫在外鬼混,現在還敢干涉我們家事......”
隨後又拿起棍子,一路追著把蘇東坡趕出了府中,場面難堪至極,蘇東坡只能落荒而逃。
俗話說的好:口是禍之門,舌是斬身刀,閉口深藏舌,安生處處勞。
從古至今,有多少人,毀在一張嘴上;有多少禍,因為多言而生。
經歷越多越覺得:
話太多,嘴太快,愛論是非,滔滔不絕,最容易引火焚身,最後落得個自討苦吃的下場。
言多必失,人生下半場,一定要警惕多言的病,在說話時,注意這3個細節。
1. 不隨意評價別人的私事: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是非。
2. 不懂你的人,不必解釋:
真正懂你的人,是不需要你解釋的,和不懂你的人在一起,要明白沉默是金。
3. 不和認知不同的人爭辯:
道不同,別浪費口舌;層次不等,別消耗自己。
唯有管得住嘴,沉得住氣,守得住心,人生才能步步平穩,福氣才能越攢越多。
04
《繁花》爆火后的一個頒獎典禮上,老戲骨游本昌的一段發言感動了全網。
幾十年前,他演繹的《濟公》中“一半臉哭、一半臉笑”的活佛濟公曾感染了無數觀眾。
如今已經90歲的他,站在舞臺上,談到給年輕人的忠告,他笑著說:
“你們好幸福啊,生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我羨慕你們。”
談及自己的人生歷程,他感慨道:
“感謝你們還能想起我,記得我,還喜歡我。作為一個演員,我願意,只要觀眾需要,我會一直活到老,學到老,干到老。”
而他本人,也正如他所說的那樣,雖然已經90歲高齡,但始終堅持工作,不讓自己閑下來。
2017年,他依然堅持和一群三十多歲的年輕演員一起排練,上臺演戲。
儘管每天過得忙忙碌碌,但他現在依然保持著最好的心態,最佳的身體狀態,活得自在且隨心。
只要有事可做,生命不息,人就不會被年齡禁錮,不會被歲月打敗。
就像漫畫家方成老先生說的那樣:“生活一向很平常,養生就靠一個字——忙”
人一懶,百病生;人一閒,雜念起。
人生下半場,富養自己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好好充實生活,用忙碌調整當下的狀態。
1. 鍛煉身體,強健體質:
制定一個明確的運動計劃,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在運動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2. 培養新的興趣愛好,學無止境:
嘗試讀書、畫畫、跳舞、寫作、攝影等,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中,日子才會越過越有希望。
3. 別悶在家裡,多出門走走:
和老友相約,爬山、旅行,在新的風景中,感受生命的無限可能。
閒世人之所忙,忙世人之所閒,人生這一程,才不算辜負。
▽
《霸王別姬》中,有個很經典的橋段:
小癩子帶著小豆子逃出戲班,去看名角兒唱戲,他望著臺上的人癡醉地感歎:
“我什麼時候才能成角兒啊?”
師傅說道:“人呐,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後半生,做自己的醫生,養好身體的病,治癒心靈的病,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以最健康的姿態,度過接下來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