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鹹的是錯的?上了60歲,吃鹹點反而更健康?
更新于:2025-04-05 10:53:43

提到飲食健康,大家的第一反應常常是“少鹽少油”,甚至把“清淡”視為長壽的金科玉律。

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更是如臨大敵,覺得吃鹹了就是和高血壓、心臟病、腎病交朋友。可如果有人說:“60歲以後,吃得稍鹹一點反而更健康。”

這會不會讓你覺得聽到了“天方夜譚”?先別急著搖頭,接下來我們從科學角度深入探討,看看這個觀點到底有沒有道理。

首先,得承認,鹽的確是把雙刃劍。過量攝入鈉會增加高血壓風險,而高血壓又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幕後黑手”。

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每人每天的鈉攝入量不超過5克,相當於2克食鹽。然而,問題在於,我們不能用一種固定的標準對待所有年齡層。

60歲以上的老人和年輕人相比,身體的代謝能力、激素水準以及生理需求發生了顯著變化,這種變化會影響他們對鹽的需求。

低鈉血症是指血液中鈉離子濃度低於正常水平的狀況。這在老年人中並不少見。

鈉離子是維持細胞功能的重要物質,對神經傳導、肌肉收縮和體液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低鈉血症可能會導致頭暈、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嚴重時甚至會引發意識混亂和昏迷。

數據顯示,一項針對65歲以上老年人的研究發現,在低鈉飲食的長期影響下,約15%的參與者患上了低鈉血症。而這些人的生活質量顯著下降,跌倒的風險增加了三倍之多。

對於已經骨質疏鬆的老年人而言,跌倒可不是小事,骨折后臥床不起很可能成為健康惡化的開端。

聽起來有點反常?但確實如此。一些研究表明,過度限制鹽分攝入可能會引發某些心血管問題。

比如,美國的一項追蹤研究發現,日均鹽攝入量低於2.5克的老年人,比鹽攝入量在5-6克之間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現心率失常。

這是因為,鈉的缺乏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使得心臟承受更大的壓力,進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概率。

此外,鈉在調節血壓中並非永遠是“壞蛋”。對於部分60歲以上的低血壓患者,適當增加鹽分攝入可以幫助穩定血壓,避免因血壓過低而造成的頭暈和供血不足。

這也是為什麼醫生會根據病人實際情況調整鹽的推薦量,而不是一刀切。

上了年紀,味覺退化是不可避免的生理現象。尤其是鹹味的感知能力下降,讓很多老年人即使吃了足夠的鹽,也總覺得食物“淡而無味”。

這可不僅僅是“口味問題”。長期在“沒味道”的飲食下,老年人可能會食欲不振,導致營養攝入不足,進一步影響身體健康。

一份針對歐洲老年人口的研究發現,味覺敏感度下降的個體,其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量比正常味覺人群低了約30%。

這些缺失的營養對維持免疫力、骨骼健康和認知功能至關重要。而適度增加鹽分,不僅能提升食物的風味,還能間接改善老年人的營養狀況。

當然,鼓勵60歲以上的人適量增加鹽分,並不意味著可以無節制地大口吃鹹菜、濃湯和醃制食品。

這些高鈉食品常常伴隨著高鹽負擔以及其他健康隱患,如高血脂或致癌物質。關鍵在於如何科學選擇鹽的來源和攝入方式。

比如,可以選擇鉀鹽代替普通食鹽。鉀鹽含有一定比例的氯化鉀,不僅能提供鹹味,還能説明降低高血壓風險。

此外,將鹽加入烹飪的最後一步,而不是從一開始就大把撒鹽,也能減少鈉的吸收率。

同時,多用新鮮的香料和天然食材調味,如檸檬、蒜、蔥姜和胡椒,既能提升風味,又能避免攝入過多鈉。

如果僅從鹽的角度出發,我們很難全面解讀鹽和健康的關係。人體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系統,鈉的作用離不開鉀、鈣、鎂等礦物質的協同作用。

例如,足夠的鉀可以中和多餘的鈉,減少其對血壓的影響。多吃富含鉀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和西紅柿,能説明身體在適量增加鹽分的同時,維持整體的礦物質平衡。

同樣,飲水量也要配合鹽分攝入來調整。如果鹽吃多了而水喝少了,會增加腎臟負擔,引發水腫;反之,如果攝入鹽分較多但同時保持充足的飲水,腎臟能夠更好地將多餘的鈉排出體外。

人類的飲食習慣千差萬別。有趣的是,地中海飲食雖然被公認為健康飲食之一,卻並不清淡。

橄欖、芝士、麵包等傳統食材中都含有相對較高的鹽分,但因為它們搭配了大量的蔬果、堅果和優質蛋白,其整體健康效果非常顯著。

這為老年人的“適度鹹飲食”提供了一個啟發:如果在保證其他營養均衡的基礎上,適量增加鹽分攝入,可能比一味清淡更有助于健康。

針對這個問題,答案並不像看上去那麼簡單。雖然足夠的水分攝入確實能夠幫助腎臟排出多餘的鈉,從而降低高鹽飲食帶來的風險,但過量飲水可能引發低鈉血症,特別是在老年人中。

研究表明,人體對於液體的處理能力也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過量飲水可能稀釋血液中的鈉離子濃度,引發水中毒或低鈉血症。

這在已經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中風險更高。此外,腎功能下降的老年人排水能力不足,可能導致體內水鈉失衡。

因此,老年人在補充水分時需特別注意控制量,建議根據個人體重和活動量合理分配飲水量,而不是一味“多喝水”。

同時,在保持適量鹽分攝入的基礎上,飲水可以成為輔助調節的手段,而不是唯一的健康保障方式。

總之,“適度鹹”與“適量水”這對組合,在老年飲食中,需要個體化和動態調整,才能發揮最佳的健康效果。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書目

[1]安陽,劉景嬌,張睢揚,等.低鈉血症的研究進展[J].中華肺部疾病雜誌(電子版),2021,14(05):68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