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雲浮日報
|
“食要三減,減掉不良生活方式;體要三健,健出美好生活嚮往。”積極地進行體重管理依賴於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專家指出,除去病理性肥胖以及日常生活中缺乏運動,以下6個不良生活習慣也可能使你悄悄變胖。
吃飯速度太快
進餐后的飽腹感不僅需要胃裡有足夠多的食物,還需要時間給大腦傳遞“飽”的信號。對於那些習慣於快速進食的人來說,他們往往在大腦尚未接收到飽腹信號之前,就已經不自覺地攝入了過多食物。
專家建議:
一般來說,吃早餐最好花費15至20分鐘,午餐和晚餐時間則需要再延長些,在30分鐘左右吃完,不宜過快。吃的時候盡量增加咀嚼次數,由此放慢速度,還可以促進食物充分消化吸收。
三餐不規律
三餐不規律會引起很明顯的饑餓感,在下次進食時使食慾大大增加,容易進食過多。此外,不規律的飲食會造成體內各種激素的不正常分泌,特別是“瘦素”這種抑制食慾促進脂肪利用的激素。
專家建議:
一般情況下,建議7至8點吃早餐,11點至13點吃午餐,17點至18點吃晚餐。
早餐、午餐、晚餐的能量分別佔攝入總能量的30%、40%、30%。
飲食“重口味”
“重口味”食物,大多是過甜、過鹹、過油的。重口味者往往在味覺的刺激下,胃口更好,從而吃得更多,導致肥胖。
專家建議:
踐行“三減”,即減鹽、減油、減糖,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和低脂肪的食物。
邊吃飯邊追劇
有些人習慣於吃飯時追劇,進食的時間隨著劇集的長度而延長容易導致機械性進食,攝入更多的食物,增加肥胖的可能性。
專家建議:
吃飯的時候專心一些,用心感受食物的滋味和口感,細嚼慢咽,放慢進餐速度。
長期久坐不動
經常久坐會導致基礎代謝下降、能量消耗減慢,進而催生肥胖。此外,久坐會使腸胃蠕動緩慢,如果經常吃完飯就坐著,不利於食物消化,易使脂肪堆積在腹部。
專家建議:
在自己身體條件允許的範圍內盡量限制久坐時間。例如,每隔20至60分鐘就起來活動3至5分鐘。吃完飯後可站立或緩慢步行30分鐘。
長期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可使人體分泌更多的“饑餓荷爾蒙”,讓人過食導致肥胖。此外,經常熬夜會引起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醇等激素分泌,影響糖脂、蛋白的代謝,導致肥胖症等代謝紊亂問題。
專家建議:
成年人每天睡够7至8小時,盡量不少於6小時,最好不超過9小時。具體睡眠時間根據個人需求而定。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