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是這樣的。
漢桓帝想要立平民田家的女子田聖為皇后,但是遭到了朝臣們的反對。
《資治通鑒》記載:
採女田聖有寵於帝,帝將立之為后。司隸校尉應奉上書曰:‘母後之重,興廢所因;漢立飛燕,胤嗣泯絕。宜思《關雎》之所求,遠五禁之所忌。’太尉陳蕃亦以田氏卑微,竇族良家,爭之甚固。帝不得已,辛巳,立竇貴人為皇后。
《後漢書》記載:
延熹八年,鄧皇后(鄧猛女)廢,后以選入掖庭為貴人,其冬,立為皇后,而御見甚稀,帝所寵唯採女田聖等。永康元年冬,帝寢疾,遂以聖等九女皆為貴人。及崩,無嗣,后為皇太后。太後素忌忍,積怒田聖等,桓帝梓宮尚在前殿,遂殺田聖。
兩條史料互為佐證,常規對這件事的解讀就是漢桓帝好色,寵愛長得漂亮的田聖,想要立田聖為皇后。但是好在乙太尉陳蕃、司隸校尉應奉等忠臣的勸說下,改立出身名門的竇家女子為皇后。最終,在漢桓帝死後,靠美色禍亂朝政的妖女田聖被鄧皇后鏟除。
以上這種對歷史的常規解讀,不能說不對,只能說是垃圾。
首先我們要重視女人。
女人對於男人來說非常重要。
這個社會不只是男人成就女人,同樣的,女人也成就男人。
歷史常識教給我們的是,女人在古代沒有地位,男人是輕視女人的。
實際上大錯特錯。
劉邦在娶呂後之前,他就是個亭長。
朱元璋在娶馬皇后之前,他就是個要飯的和尚。
今天社會同樣如此。
劉強東的岳父章麗厚是南京會斯通集團的總裁。
任正非的前妻孟軍的父親孟波曾是四川副省長,任正非創業初期的啟動資金就是由岳父孟波籌集的。
王石的岳父是廣東的省級領導。
馬雲的岳父是國營人民醫院的院長。
娶女人娶的是兩點:
第一,她自身的智慧修養。
第二,她家族背後的勢力。
什麼長得漂不漂亮啊,什麼你愛我我愛你呀,那是市井小民才在意的東西,愛情就是愚民用的,帝王之術裡沒有愛情這個維度。
說這些可能不符合今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了,但是我們重點探討的是歷史,是貴族階層,是帝王將相,沒辦法,不能兼顧庶民的維度。
漢桓帝最終迫於士族壓力,立的皇后是鄧家女和竇家女。
鄧、竇都是東漢頂級外戚。
南陽鄧家,還是東漢的頂級功勳家族。
跟隨劉秀創建東漢的鄧禹,位列雲台二十八將之首。
鄧家出了很多名人,比較熟知的就是蜀漢的鄧芝,滅蜀的鄧艾。
最出名的是有“東漢武則天”之稱的鄧太后,女君鄧綏。
鄧綏是鄧禹的孫女,嫁給了劉秀的曾孫子劉肇。
後來劉肇繼位,史稱漢和帝。鄧綏就成為了皇后。
漢和帝劉肇即位時年僅10歲,生母被竇太后害死,竇太后臨朝聽政,外戚竇氏集團掌握朝堂。
劉肇依靠宦官和娶媳婦奪回政權,劉肇娶了鄧綏,那就是用皇后家族制衡太後家族,婆媳大戰。
竇家倒了,屠龍者就會變成惡龍,鄧綏就會成為鄧太后,成為新的外戚專權勢力,東漢至此就陷入了外戚專權的魔咒之中。
漢桓帝劉志是東漢第十一代皇帝,他前面有太多的前車之鑒,他前面的劉家皇帝們為了打破外戚專權的魔咒,已經用盡了各種辦法,但全部失敗了。現在,接力棒傳到了他的手裡,還有最後一個方法沒有用過,那就是娶平民家的女子為皇后。
外戚之所以能夠專權,本質原因是皇權一直娶的都是功勳家族的女子,這些家族底蘊太深,能量太大,朝堂內黨羽太多,所以老皇帝一死,新皇帝就會成為外戚功勳家族的傀儡。
漢桓帝娶平民女子,就是要直接解決根本問題,外戚如果不是功勳家族,沒有底蘊、沒有能量、沒有黨羽,不就打破這個魔咒了嗎?
但是體現在史書上,就是漢桓帝好色,田聖是妖女,魅惑皇帝。
其實史書都是一個套路,歷朝歷代一個範本刻出來的,都是士大夫寫的,罵昏君的詞也就那麼些個,什麼被妖女蠱惑了,大興土木了,搞後宮集體淫亂了,翻來覆去就這點東西,罵不出什麼新花樣。
漢桓帝要打破外戚專權的魔咒,那麼正義廉潔的士大夫們,要站出來反對了。
為什麼反對呢?
因為外戚其實也是士大夫。另外一點最重要,如果外戚真的倒臺了,皇權能量提升,皇權就會利用宦官來打壓士族。黨錮之禍就是最好的證明。
“家天下”的皇權,它最大的敵人就是士族。
東漢的滅亡到東晉的建立,就是士族王朝取代家天下王朝的過程。
所以太尉陳藩站出來反對,司隸校尉應奉站出來反對。
太尉是三公之首,三公是文官之首。司隸校尉掌管禁軍。
這兩個站出來反對,那就是所有人都反對。
漢桓帝根本沒有辦法,皇帝也不可能反抗集體意志。
這就是儒家厲害的地方,他嘴上說天地君親師,嘴上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最後你會發現,誰是明君誰是昏君,都是他們定義的。
他們跪在你的面前,手裡握著禁軍,一副惶恐謙卑的姿態,用軟刀子逼宮。
其實多數皇帝的婚姻都是不能自己做主的,女人是很強大的,意識不到這一點,是很難成事的。
拿劉備舉例子,在徐州,徐州首富是糜竺,那劉備就娶糜竺的妹妹。
在荊州,要靠江東孫權,那劉備就娶孫權的妹妹。
在益州,要靠吳懿、吳班,那劉備就娶吳懿的妹妹。
曹操是反過來用女人。
曹操把三個女兒都嫁給劉協,反過來借力,我是皇帝的岳父,我也是外戚!
漢獻帝劉協反抗曹操,也是用女人。劉協也讀書啊,他也知道東漢外戚專權的劇本,他也知道那些皇帝靠女人翻盤,所以他也靠女人。你表面上看是董承幫助劉協搞衣帶詔,董承是國舅啊,他女兒嫁給劉協了他才是國舅啊。
後主劉禪娶女人也是被荊州派限制,因為荊州派要壓制住皇權,不能讓皇權靠宦官和外戚站起來,劉禪也讀書,他也知道東漢皇帝翻盤的劇本。
早年劉禪娶了張飛的大女兒,但是張飛的死的早,這個岳父的光借不上。
好不容易把張皇后給合理死亡了,想換個岳父或者國舅試試,結果沒辦法,還得聽諸葛亮的話,再娶張飛的小女兒。
又熬到諸葛亮北伐,諸葛亮不回成都了,終於可以找新岳父了,但諸葛亮留人了呀,董允站出來了:
古者天子後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嬪已具,不宜增益。
劉禪沒辦法,想靠女人,靠不了,董允不讓娶。
那體現在史書上,這事應該怎麼寫呢?
就是劉禪總想娶嬪妃,但是董允是忠臣啊,用古代聖人的言論進諫,阻止了劉禪昏庸的行為,名垂青史。
當認識到女人的重要性之後,歷史上的一些事,包括今天世界的一些人和事,才能看得懂。